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国保档案--大运河滑县段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文物名称大运河滑县段所在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申报单位申报日期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名称大运河滑县段时代隋----清类别古遗址所有权国家所有所在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使用人海拔高程经度纬度保护级别管理机构简介大运河滑县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西部。该河段由桥上村流入滑县,曲穿道口镇复注浚县,全长8.24公里,宽约33米,面积约271920平方米。现存大运河滑县段河道完整,道口古镇风貌相对完好,古村轮廓清晰,沿河遗迹丰富,有码头8处,古城墙1处,清代南大王庙重修碑1通,大王庙正殿1座。火神庙遗址1处,道口古镇老房屋1000余间,还有老字号、老票号等,是隋唐大运河的历史见证。大运河滑县段自开凿白沟以来,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通航约1800年,历史悠久,是中国大运河的杰出范例,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申报对象文物构成清单文物名称文物类别保存现状码头1古建筑一般码头2古建筑较好码头3古建筑一般码头4古建筑一般码头5古建筑一般码头6古建筑一般码头7古建筑一般码头8古建筑一般古城墙古建筑一般清代南大王庙重修碑石刻一般火神庙遗址古遗址一般大王庙正殿古建筑较好道口烧鸡老店古建筑一般“同和裕”票号古建筑一般“德锦诚”绸缎庄古建筑一般自然与人文环境一、自然环境1.气候大运河滑县段地处滑县道口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雨量64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0.2℃。2.地貌大运河滑县段位于道口镇西部,这里地势平坦,河道走向弯曲自然,滑县段长8240米,宽约33米。3.地质该河段土质疏松,地表为粘土层,深约2米,下层为沙质土,沙质纯净,地势西部高、东部低。4.水文大运河滑县段所在区域的水系属海河水系。5.植物、动物植被:大运河滑县段所在地,目前原始植被甚少,除耕作地带,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或为人工栽植用材林、经济林等,树木主要有杨树、榆树、槐树、桐树、苹果、梨、桃、枣等树。其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果树类等。动物:该河段所在地主要野生动物有野兔、蛇、喜鹊、麻鹊等。家养的动物有羊、马、牛、猪、狗、猫、鸡、鸭、鹅、鸽子等。二、人文环境1、居民状况:目前大运河滑县段保护范围区域内,分布有桥上村,西街村、顺河南街村、顺河北街村、东关村、北辛店村、河西村、军庄村等八个自然村,其常住人口总计有10万余人。2.产业状况:该河段所在地水源丰富,农业灌溉条件优越。因此很早以前该地农业种植就很发达,农业经济基础较丰厚,该地居民大多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3.交通状况:该河段所在地交通非常便利,东有大广高速,南有新乡至濮阳、济源至荷泽省道,开封至安阳从道口古镇南北穿过。4.遗址周边特殊景观:遗址东岸有省保单位大王庙正殿,县保单位蔡阳坟遗址,所在地有原产地保护产品道口烧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木版年画、滑县大平调、滑县二夹弦、滑县大弦戏等。5.环境变化、主要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河道两岸地区被蚕食,周围的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为垃圾的污染,大大影响了河道的环境风貌。文物本体状况大运河滑县段位于道口镇西部,该河段由桥上村入滑县,曲穿道口镇流入浚县,全长8.24公里,宽约33米,面积约271920平方米。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该河段右岸发现古城墙一处,建于清代,现存城墙近3000米,码头8处,建于明清时期,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是运河(永济渠)的历史见证,在道口古镇西侧(地理坐标北纬35°34′,东经114°30′)这些码头均采用规则的青石块和白灰垒砌而成,其中部分保存较好。道口古镇是明清时期因卫河航运而兴起,是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因卫河上至百泉下抵天津,水运通达商业繁盛,最终使得道口这个沿河要埠于明清时期成为豫北重镇,是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清末民国时期,道口便成为航运、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商贾云集,贸易繁盛,素有“小天津”之美称。道口古镇面积约84公倾,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保存较好,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大王庙正殿,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大王庙原名十方院,由天津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创建,该殿座东朝西,西阔五间,进深十二架椽,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6.6米,檐高7.6米,通高9米,建在0.21米高的石台基上,属单檐硬山,“一殿一卷”式勾连搭房顶建筑,保存完好,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口古镇现存顺河南街、顺河北街、西街、一面街,长约3000米,老胡洞16条,古庙宇2处,古码头8处,水闸8处,老票号1处,绸缎庄1处。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大弦戏、滑县大平调、滑县二夹弦、滑县木版年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道口古庙会、莲花灯、背阁、抬阁等,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道口烧鸡,道口锡器1915年荣获巴那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运河文化遗存,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财富。历史沿革本段运河在战国时称为清河或清水,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永济渠,清水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北宋时期永济渠更名为御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9年)又改为卫河,并一直沿用至今。卫河也称卫漕,在明代,卫河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沟通河南省北部以及河北平原西南部与京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在清代为增加卫河水源,对卫河干流及各支流进行了多次治理,将上游诸多泉水加以拓展。虽然咸丰年间漕运改由海运,但是,卫河的航运并未衰落,卫河作为豫北及河北平原地区与京津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一直承担着繁忙的航运任务,发挥作用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因水源越来越少,导致水运中断。现在卫河在滑县境内,曲穿道口镇西部,之后流经鹤壁市浚县境内,沿河两岸遗留有运河码头、古城墙以及道口镇历史街区等物质文化遗存,以及滑县大平调、滑县大弦戏、滑县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存。价值评估1、历史上的滑县段运河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汉末年曹操开凿白沟以来,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通航约1800年,历史悠久,是中国大运河的杰出范例。2、大运河滑县段的开通最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隋唐时期的永济渠在征辽东的多次军事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宋时期的御河成为向河北边防运送军粮和各种物资的重要通道。3、大运河滑县段历史上除承担漕运功能外,作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沿线的道口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4、大运河滑县段历史上具有航运、灌溉减灾、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目前在农田灌溉和泄洪排涝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5、现存大运河滑县段河道完整,沿河遗迹丰富,道口古镇风貌相对完好,古村轮廓清晰,是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历史见证。相关研究情况1、现存的道口镇码头,均采用规则的青石和白灰垒砌而成,其中部分保存较好,是滑县段运河航运的历史见证。2、现存道口古镇是明朝因卫河航运而兴起,是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因上至百泉下抵天津,水运通达,商业繁盛,最终使得道口成为豫北重镇,属河南四大名镇之一。3、现存的道口古城墙,长3000余米,是道口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道口古镇兴衰演变的历史。据考证,道口古城墙建于明朝时期。完整墙体高7.6米,墙体厚2.4米,墙基以青石白灰垒砌而成,上部为粘土白灰夯土,上有垛口。4、现存的大王庙正殿,系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天津盐商、绸缎商等八大商家集资创建。该殿面阔5间,进深十二架椽,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6.6米,高9米,是一保处存很好的实物见证。5、道口烧鸡已列入中国原地理产地保护产品;道口锡器荣获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那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滑县大弦戏、滑县大平调、滑县二夹弦、滑县木版年画已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调查、考古、保护、展示工作一、调查情况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大运河滑县段全长8240米,宽约33米。沿河遗留有码头、水闸、碑刻、庙宇、道口古镇。二、保护1、道口古镇、码头、水闸、庙宇纳入卫河河道统一划定重点保护区。2、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面积9.5公倾,建设控制地带面积87.2公倾。3、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边界;以顺河北街、一面街、水胡同、大集街为轴左右偏移10-40米的距离,具体情况视街道两侧历史建筑的分布情况而定。4、道口古镇建设控制地带边界;以道口古镇范围为界,东至贸易路,西至卫河东岸及道口镇古城墙处,北至大王庙,南至长虹路。三、展示1、大运河滑县段河道①近期结合滑县大运河段的环境整治进行局段重点展示,根据县城(2005-2020年)总体规划,修建卫河公园。②中期结合全段环境整治,建成滑县段运河遗产小区,供广大居民、游客休闲、游憩之用。2、道口码头、水闸实施本体保护工程后,结合说明牌对其进行原状展示。3、道口古城墙在实施本体保护及环境治理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说明牌对城墙遗址进行原状展示。4、道口古镇在实施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放展示,并选定部分具有代表性建筑增加与运河文化相关的陈列展示内容。“四有”工作情况1、保护管理机构使用机构: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滑县河务局保护管理机构:滑县旅游文物管理局性质:行政管理经费来源:财政划拨2、保护范围大运河滑县段长8240米,宽33米,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面积9.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以道口古镇范围为界,东至贸易路,西至卫河西岸,北至大王庙,南至长虹路。(待定)3、保护标志因该遗址尚未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没立标志牌和保护档案。大运河河南滑县段的保护已委托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保护规划编制,四有工作也正在有序的落实中。安全保卫情况滑县旅游文物管理局指导道口镇人民政府加以保护,目前,该遗址内尚无监控设施,防盗设施和消防设备。文物保护员自备有通讯设施。下一阶段保护、管理、使用计划大运河滑县段已纳入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道口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实施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严禁在保护区内:1、重点保护区内严禁围垦河道、采沙、取土、钻探挖筑鱼塘、爆破等破坏或影响河道的行为。2、重点保护区内严禁弃置沙石或淤泥、垃圾,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修建厂房等破坏或影响河道及环境的行为。3、重点保护区内涉及到村镇建设,公路铁路专用线,高压走廊等工程建设选址的应对河道进行避让。4、其它未涉及的事项,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执行。5、对道口镇风貌较好的历史建筑禁止拆除,进行修缮,一般的历史建筑,在保证建筑外观的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可进行局部改造。6、对于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应进行更新改造,对于严重影响风貌的现代建筑应限期拆除。7、保护区内新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严格保护历史街区内的绿化、铺装等历史环境要素,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环境要素进行整修、改造。8、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原则上不得改变,历史文化街区内市政设施安排应考虑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在不影响整体风貌的前提下,适当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使居民安居乐业。
本文标题:国保档案--大运河滑县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97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