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引子资本的优势•资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公平性。贵族容易覆灭,人情产生腐败,制度经常变革。只有金钱的作用,为其他所不能替代。金钱形成资本,就具有无限增殖潜力。马克思对其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评价:资本被看作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这是从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特征来定义的。一、什么是“资本”?5.1资本的含义及作用在现代经济学中,凡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包括这种物质的载体)都可称为“资本”。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现代经济学对资本的分类•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代表着生产能力。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以及各种原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制成品库存的存货等等。•金融资本(FinancialCapital):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垄断资本。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险公司(人寿、财产、再保险等)、证券公司、金融集团(混合经营)等等。•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它可以用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来表示。二、资本形成的作用•早期,相对于自然条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资本稀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首要的原因。资本形成率越高,未来潜在总产出增长率就越高。斯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凯恩斯:投资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哈多模型、罗斯托起飞理论都认为,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即初始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5.2资本形成理论•5.2.1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美国(Nurkse,R.)ViciousCircleOfPoverty•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资源不足,而是存在一个多种力量的贫困循环集。最重要的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纳克斯循环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双重恶性循环及其突破•两个恶性循环:资本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规模低收入。资本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诱致不足低资本形成低收入。两个循环联系起来看: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这样,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被打破,因而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是难以改变的。•打破恶性循环,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在许多行业同时大规模投资,形成行业间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5.2.2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美国(Rosenstein-Rodan,R.N.)•经济活动存在着最小经济规模问题,•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不可分性、互补性。•需求方面:•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所要求的投资量的产出,•保证经济活动的获利性。小量投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供给方面: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互相创造与吸收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措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比较:中国的大跃进是不是大推进?全面、大规模在各个工业部门投入资本,通过投资推动冲破经济停滞,达到经济增长。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调整“二五”计划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全面展开。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2倍。“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纠正。对“大推进”理论的批评: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是通过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在现实生活中,基础设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定要全面大规模的投资,反而应该是逐步地、分阶段地来完善。5.2.3“临界最小努力”理论(Leibenstein,H.)•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循环,国民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过小。•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还要具备一些制度和人文条件,如人们观念的更新,形成追求利润、能承当风险的意识,适宜企业家成长和投资盈利的社会环境,等等。即使不断增加投资,也难以超越收入水平低下的束缚,资本形成的规模难以达到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以上理论都强调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小结:麦迪森(MaddisomA)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5.2.4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纳迪利(NadiriM)研究的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共同观点: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小于发达国家,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中国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1952—1982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是,资本增长的作用为50%~57%,劳动增长的作用约为27%~31%,技术进步的作用是16%~19%。分析所采用的生产函数模型为:为技术进步因子。KLAeYre1rte国别劳动增长作用资本增长作用技术进步作用百分点百分比百分点百分比百分点百分比中国(1952-1982年)原苏联(1965-1975年)美国(1946—1956年)日本(1952-1996年)韩国(1966-1976年)3.081.910.631.452.5230241715245.221.000.421.935.6551131220541.875.032.606.112.241963716522经济增长因素的国际比较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作用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在经济发展初期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发展战略。只有重视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结论:首先,从实践来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率或投资率都很高,但并没有实现经济上的起飞,5.2.5资本决定论的局限性:其次,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技术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再次,片面强调物质资本形成,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资本存量的增长,而忽视资本的合理配置。最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投资,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忽视人力资本投资,从而造成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例失衡,成为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思考•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行业和市场的垄断削弱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正当经营或转移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加剧资源短缺,恶化生态环境加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跨国粮商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2006年岁末,在大豆油的带动下,食用油、面粉、肉类等涨价冲击波,悄悄侵袭中国各大城市,有的地方出现了抢购和囤积现象。市场预测中,很多人认为2007年豆油价格可能持续上涨,甚至有少数人恐怖传言“将上涨50%”。然而,自2004年之后,国内油、蛋、肉等消费量节节上升,中国对大豆和豆饼原料的需求激增,但奇怪的是豆价却不涨反跌,进入了一个长期大“熊市”,中国的大豆种植业遭受重创,种植面积迅速减少。这些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跨国粮商如何控制中国大豆市场?•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发祥地,东北、内蒙和淮海地区,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黄金地带。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最大的大豆净出口国。但是,在最近的10多年里,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而且,自1996年开始,中国已经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净进口大国,迅速成为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1/3的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为什么在强劲需求中,守在家门口的中国大豆打不过飘洋过海的“洋大豆”,反而被逼至绝境?“洋大豆”的发迹史•控制着当今国际谷物市80%的市场份额的,是皆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以美国为首的“ABCD”四大跨国粮商,正是推动转基因“洋大豆”控制中国大豆产业的“背后黑手”。•上世纪90年代,美国粮商打着“帮助穷国发展农业”的旗号,在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地区大力推广转基因大豆。南美大豆生产商都是各地的大农场主,拥有大量的土地但资金稀缺,美国粮商主动向他们大量提供商业贷款,年利率高达14.4%。•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易于生长的转基因大豆,疯长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一举超过大豆的故乡中国成为世界大豆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将会带来的对本国传统农业的严重冲击及食用安全不确定性,欧日韩等国历来争议很大坚决抵制。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了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局,中国在大豆等农产品贸易领域做出了仅3%的低关税等诸多让步。•转基因大豆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先以低价策略,迅速敲开了当时数量激增、生意红火、急需大豆原料的中国各地油脂厂的大门。•紧接着,中国企业对大豆买得越多,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越涨。由于贸易权被控制,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豆生产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大豆被低价收购,运至美国港口,然后美国粮商将这些大豆以高昂的价格销售到世界各地,其中最多的就是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跨国粮商实际上也控制了期货市场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开始形成一种“巴西人种大豆、中国人用大豆、美国人决定转手利润”的格局。“大豆危机”•2003年,美方对与中国之间的巨大贸易逆差,很不满意,频频向中国施压。•2004年3月,得知“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前往美国进行“集体采购”,国际炒家的哄抬之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从先前的约220美元/吨暴涨到391美元/吨。•“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悄然抵达后,美国人说:“看到有这么多的大买主来到芝加哥市场,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代表们纷纷签下了高价进口合同。但当中国代表团离美后,美方发布报告:以前的数据失真,新的统计数据显示:04/05年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国际大豆价格随即暴跌50%。•中国绝大多数榨油企业,由此被送上绝路。大部分企业被迫放弃履约,纷纷赔付定金和洗船(以一定的费用把货回售给供应商),亏损高达60亿元。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从此一蹶不振。•至少一些业内人士仍坚信这样的结论:这是跨国粮商联合国际资本,剿灭中国油厂的一次“洗牌阴谋”,“先消灭龙头企业,再摧毁大豆产业”。•2004年这场“大豆危机”之后,跨国粮商对幸存的中国压榨企业“趁火打劫”,开始大规模并购,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只留下今日仅剩90多家企业,有64家已被外资控制的局面。至此,中国市场上与大豆相关的各种产品或原料价格,成了跨国巨头手中玩弄的“魔方”。延伸阅读•外资争购中国大米中粮益海打响遭遇战–新华网•中国粮食物种危机:外资急扩张我种业三十难立–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1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