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华东理工大学新建实验十九楼、实验二十楼设计方案招标文件(包含设计任务书);2.《教育部关于华东理工大学新建实验十九楼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华东理工大学梅陇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4..华东理工大学产学研大楼相关资料(电子文件);5.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上海市相应的法规、规定等;6.项目建设概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根据徐汇校区修建性详规,实验十九楼选址在校园的东南角,靠近梅陇分变电所的陆家巷地块上,北面为教师学术活动中心及教学八楼,东靠梅陇分变所,南临梅陇路。实验二十楼选址在校园南大门的东侧,靠近梅陇分变电所的陆家巷地块上,北面为研究生大楼和教学八楼、东靠实验十九楼,南临梅陇路。7.项目定位该项目按照教学科研实验楼设计。满足现代教学实验楼对安防、环保节能、人性化设计提出的较高要求;在安防、信息处理、智能管理、环保节能、生态理念等多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8.项目规划控制指标总用地面积:≈225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实验十九楼23000平方米(包括35千伏电站)、实验二十楼40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估算:32000万元二.总平面设计说明:1.平面规划:根据项目地块基本技术条件和实际需要,在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实现项目容积率、覆盖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环境和现代教学实验科研楼的定位以及项目各项辅助设施配置情况,合理建筑布局,使项目有相对宽阔的室外空间,满足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园林景观要求,营造幽雅、舒适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2.交通组织:综合考虑楼宇内外功能区间、空间环境、地面道路、人流车流、动静分区等,科学安排项目道路交通,减少对区域内道路的交通干扰,有效组织项目的车辆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做到安全、方便、快捷,满足消防设施要求;地下泊车位设置应在科学分散交通流、满足人防设施、设备用房基础上合理设计;其他市政设施的具体要求按规划许可执行。3.体量设置:在符合项目设计条件的基础上,以实验教学为主体,合理分配配套空间面积。4.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合理设置交通核位置,做到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安全先进经济可靠。5.功能设计:本项目功能以实验教学为主,兼有科学研究、行政办公等功能。方案应具备教室、实验室、科研室、行政办公室、教师休息室、大小报告会议室、车辆停放等功能。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据总用地面积㎡22209.26总建筑面积㎡78560地上建筑面积㎡6300019#楼建筑面积㎡2300020#楼建筑立面㎡40000地下建筑面积㎡7920建筑密度0.375容积率2.84绿化率%35.5停车位总数个584地上停车位个86地下停车位数个498三.建筑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主要规范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200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2006版2.基地气象条件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春光明媚、夏日晴长、秋高气爽、冬季不寒;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地区差异小,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098~1190毫米之间,市区降水量最多,位于北部的崇明降水量最少,地区分布大体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以崇明最大为3.7米/秒,市区最小为2.8米/秒,其它各区在3.0~3.6米/秒之间。由于上海地处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明显,全市除浦东新区以东北偏北风最多外,其它均以东南偏东到东南风最多。风的季节变化明显,3~8月盛行东南偏东风,9~10盛行东北风,11月~次年2月盛行西北偏北风。上海全年日照时数为1825~2080小时,地理分布特点呈现出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青浦为全年日照最少的地区,最多的为川沙。总的说来就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3.工程性质及设计范围1)建筑类别一类高层建筑2)建筑耐火等级一级3)建筑耐久年限50年以上4)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4.设计原则1)校园文化、建筑与环境相统一2)使用功能与空间环境相统一3)合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根据基地现状与周边现有建筑,精心设计建筑单体使之与现有建筑群体各部分的体量、尺度关系相互融洽,使整个建筑群既能够体现建筑独有的个性,又能够融入水体、融入环境,成为生长在基地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5)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规划理念我们通过对地址的分析,地块几何形状,周边元素(绿化带,每条街道定界的重要性…)周边建筑(校园发展,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气候,城市,其地理状况及校园文化等其他所有给我们鼓励和灵感的东西,进行建筑方案的思考。并且对建筑所需内部功能的分析和布局,根据对分析图剖析,在校园规划标准、功能标准以及建筑美学标准之下,作出一个集聚功能与美的方案。一系列正式元素和特点确定了建筑形象,结合建筑外形和不同大小的元素,呈现一种统一的建筑形象,并给予每一个组成部分独特性。1)总体布局:本项目地块与梅陇路平行,近梅陇路与老沪闵路交叉口(老沪闵路是城市主干道),基地靠近校园大门,位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其重要性超越了建筑本身。所以,作为校园内两栋新建标志性建筑,其东南立面(沿街主立面)采用了极具教育建筑代表性的外观。本项目主要功能集中于两栋限高为80m的塔楼里,一栋为实验十九楼,另一栋为实验二十楼。为满足这些功能所需空间,这样,与毗邻的酒店在体量规模上相比,就几乎相同了,从而达到和谐与平衡。剩余功能区安置于裙楼部分,满足并连接其他各功能。本项目以与校园现有建筑布局风格统一的方式,创造一个大型广场,把新建建筑与现有建筑连接起来,使项目地块与其北面一系列的开放空间相联系,部分景观广场可作为将来大学新建公共活动区域。两栋塔楼的主要立面(东南立面)与梅陇路平行,与校园大部分建筑朝向一致,这对被动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利用及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来说,是最佳位置。这样的布局,另一个好处即是使建筑的相对另一立面朝向新建广场。使之具有最大的景观视角享受。两栋塔楼建筑形态从不同角度来看,产生了对称与不对称美,同时也产生了相同与不同的视觉感受。由于它们的宽度不同,且筑位置交错。这样两栋建筑体量从外部道路的不同方向看,会产生不同的建筑轮廓,从梅陇路西面看,实验二十楼会遮挡住实验室十九楼,这样就避免建筑立面过长;从老沪闵路北面看,两栋建筑是分开,中间有一道空隙,两栋建筑东西立面部分重叠,在视觉感观上,两栋建筑几乎是一样的(东西立面宽度相同);从城市次干道上的大学入口处看,实验二十楼的裙楼大面积地遮挡了塔楼。从新建广场看,正面视角两栋塔楼恢复成对称的形态。实验十九楼裙楼位置的偏移,在广场前形成骑楼。2)交通组织设计:利用现有的道路以及规划道路,对人车进行分流,整个建筑群落与外部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充分保证行人安全的前提下,车流通畅并满足消防要求。3)景观设计:本方案在地块内布置公共空间并与地块外毗邻的公共空间有机结合,由新建实验楼建筑与校园内现有建筑群围合而成。使得广场和道路布局延续至用地红线以外,创造一个矩形的更大的开放空间,作为大型广场。公共空间设计坚持这一理念,尽量将其做成一个矩形(而不是不规则形状),并且规划一条环形的人行流线,连通相关的各个建筑不同的出入口。从广场东面看,感觉酒店规模很大,从而在视觉产生了压抑感,为了消除这种感觉,我们设置一个棚架长廊,把广场封闭起来,遮挡了部分酒店,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感官,消除了视觉压抑感。广场的设计延续了建筑立面的设计元素,并结合周边场地通盘考虑,形成既变化多样又统一协调的公共空间。校园内的绿化与河道经过广场的西北角。结合本次绿化设计的林荫大道(指两边种满树的道路)把该景观一直延续至广场,,创造了一个新的、连贯的景观设计。棚架长廊附近的水景、树荫、草坪和长凳又增加了广场的使用功能。公共空间主要供行人使用。通过在铺地上设置一条单行道,实现其人行流线。6.单体建筑方案设计虽然实验十九楼和二十楼使用功能不同,但都适当留有弹性空间,委托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二次分割。建筑设计为开放体系---两栋塔楼的核心筒及卫生间,以最佳方式排布,它们作为建筑的固定元素,这样的排布尽可能地释放了其他空间作不同的功能区使用。这些空间进深不同,以走廊的位置为基准,对不同大小功能的空间进行最优布局。为了减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将两至三层高的大堂设置在塔楼外部,并且从视觉上看,其主出入口以对称的形式坐落于新建广场。将较大型的房间与人流集中的区域排布在一层出入口附近,使建筑内部流线更畅通。在实验20楼底层布置一个类似于飞机库或者工业厂房的大型通透空间,预留用于放置科学研究使用的较大型设备。在两栋塔楼的核心筒,各设两组楼梯和电梯,分别供学生和教师使用。这样区分人行流线,既增加了次出入口的使用频率,又能直接通过这些出入口,而无需经过主要门厅。各功能用房的面积和高度符合设计任务书及一般功能使用规范的要求:1)实验十九楼塔楼及裙楼1-4层为教学设施区,5-6层为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办公区,7-18层为教师行政办公区;2)实验二十楼塔楼1层为教室,2-3层为办公会议(科研区),4-18层为化学材料实验室,能源动力和控制实验室(实验区);35KV电力用户站和电业开关站,10KV变电站及大楼设备用房分别设置在地下室和实验十九楼底层东侧尽头,靠近现有的城市变电站。7.建筑立面及设施实验二十楼外立面留出一部分空间用做设备井(含风管等),有利于实验楼室外立面设备管线布局以及将来可能修改管线布局时而不影响外立面美观。管道井根据结构柱的位置竖直的、有节凑的分布在建筑外立面,用大理石外包,其剖面成梯形,其中的管道连通建筑内部交接点而不接触到结构柱。该系统可将外立面上管道井与实验楼核心筒处管道井相连通并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多用途的设备体系。外立面竖直的管道井可根据其位置与室内使用功能作轻微调整。大部分的管道井用作机械排风直至楼顶,延伸到屋顶时,排风管密度最大,这样可以起到无遮阳设施区域的日照遮挡。设备井适当高出女儿墙,可遮挡楼顶的设备机房与核心筒。亦尽可能的使设备井与其相应的机器设备做连接。位于各个管道井之间的建筑立面区域做成规整的方格状,便于今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改造而不会改变外立面的整体性。用于外立面装修的石材、玻璃、木制框架,同样是为了便于今后改造。圈梁、窗户、窗台与新造型主义设计风格结合在一起,位于标志性的竖直外包石材设备井的内侧。8.可持续性发展建筑朝向要有利于日照,南立面进入阳光照射同时北立面总是处于相对应的阴影中。这种朝向在南北面差生了一个恒定的温度差有利于自然通风。塔楼位于地块南面,避免因日照产生的阴影而遮挡住现有建筑。两栋塔楼之间的间距不但有利于冬季的日照时间,同时在夏季下午,实验二十楼遮挡住实验十九楼,避免室内过热的情况。避免两栋塔楼同时受到强力的夏季日照。每栋建筑拥有2个室内温度调节系统;一个为热能调节系统,另一个为空气循环系统。这两个系统分别集中在这两栋建筑里来提高其效率,但是同样也能单独使用。1)供热制冷系统通过一组独立的风机盘管实现不同空间的制冷及供热,可调节整个建筑或某个朝向或是某个空间的温度。建筑内部风机盘管与外部的风机盘管连接,一同运行。根据最新技术多联式空调机组系统(带有逆变器电效率优化系统)。这个系统允许在需要的情况下,对不同空间分别地制冷或供热,节省大量能源并控制废气排放。2)空气循环系统同样地,室内不
本文标题: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2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