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6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陈共第九版)
第一节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概述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二、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的概念财政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它是指财政收支间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也就是通过财政预算集中的资金与通过财政预算运用的资金相平衡。政府财政收支的对比有三种情况:1、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财政结余;2、财政收入小于支出→财政赤字;3、财政收支相等。从经济内容上分析,收支正好相等的情况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但从世纪经济运行来看,几乎是不存在的,世界各国预算结余的很少,预算逆差是收支对比的常态。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财政平衡不过是把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编制和执行预算追求的目标和考核的目标。如何理解财政平衡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一)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任何事物在运行中,不平衡都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财政平衡也是如此。所谓平衡不过是某个时间点上(如一个财政年度)的平衡。实际中,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也视为财政基本平衡,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二)财政的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预算收支安排和执行结果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包括月份、季度、年度间乃至一个经济周期)财政收支趋势的平衡。实际上,在静态平衡中包含着动态平衡的因素(三)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只有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可能通过分析得出财政平衡状况的原因和后果,探寻得到改善财政状况的对策,才可能运用财政政策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四)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以往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到一起整体考察,可以反映财政收支的全貌,却不能反映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收支的对比情况。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级财政主体,在中央和地方预算分立的情况下,分别考察各自预算平衡情况,十分的必要。(五)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但预算赤字不意味着执行结果也一定赤字。决算赤字是指在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决算由赤字,可能是预算编制有赤字,也可能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减收增支因素导致赤字。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思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限需求的增长。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6~1946.4)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三)我国当前财政赤字的动态(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计算财政的结余或赤字,通常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口径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这两种计算口径的主要差别在于,债务收入是否列入正常财政收入之中,以及债务清偿是否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之中,按第一种计算口径,债务收入列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相应地将债务还本付息也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按第二种计算口径,债务收入不列入正常的财政收入,相应地债务的还本也不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而将债务的利息支付列入正常的财政支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如下:财政赤字或结余=(总收入+无条件赠款)-(总支出+净增贷款)(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区分按赤字的产生原因和经济背景,可将财政赤字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基础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周期性赤字是指发生在结构性赤字基础之上的赤字,也就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性赤字的余额。DEF=SD+CDSD=(G-tYf)CD=DEF-SD=(G-tY)-(G-tYf)=t(Yf-Y)DEF=CD+SD=(G-tYf)+t(Yf-Y)其中,DEF代表现实的赤字,SD为结构性赤字,CD代表周期性赤字,t为税率,G为政府支出,Yf代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代表实际的产出水平。(三)我国当前财政赤字的动态我国财政赤字的计算按照当年财政支出总额与财政收入总额的差额计算财政赤字。公式为: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总额=全国公共财政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全国财政收入总额=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年份财政赤字(亿元)占GDP的比重(%)1979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135.468.9+0.57115.2662.82596.92596.33096.93197.73192.92999.63.351.530.010.621.092.622.372.572.352.001.64表16-11979-2005年我国财政赤字情况年份中央赤字(万元)地方赤字(万元)总赤字绝对数(万元)赤字率(占GDP比重%)20108000200010000205201185002000105002.120125500250080001.5201385003500120002.0201495004000135002.12015112005000162002.42016140004800218003.0“十二五”时期前后财政赤字动态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C+S+T+M≡C+I+G+X…………………………(1)G-T≡(S-I)+(M-X)…………………………(2)封闭型经济:M-X=0,有G-T≡S-I…………………………(3)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的恒等式如下:C+S+T+M=C+I+G+X恒等式的左边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额M组成。右边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C和出口额X构成。这个恒等式可以理解为,不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政府的所有支出,无论是赤字支出还是非赤字支出,都汇入支出流量而构成总需求。根据上述恒等式,可以列出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等式左边表示预算收支平衡状况,等式的右边是两个不同的帐户即储蓄与投资帐户和对外贸易经常帐户。这个预算恒等式可以理解为:•财政赤字=储蓄、投资帐户结余+贸易经常帐户赤字•如果是个封闭型经济,即M-X=0时,•则:财政赤字=储蓄、投资帐户结余从上述分析可见,财政平衡和社会总供求的关系是: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三)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把各种赤字弥补方式分为货币融资法和债务融资法两类。债务化融资是指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货币融资法是指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各种方式,包括:1、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向中央银行透支;2、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3、中央银行依法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上述三种方法都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量。(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总量是有限的。政府公债在国民储蓄中所占分额过大,必然对非政府部分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停滞。当然,这里是假设政府公债并不都是有效地用于投资性支出。这样,政府往往迫使央行放松银根,从而出现与债务融资法目的相悖的后果,即使财政赤字货币化或部分货币化。不过,与货币融资法相比,在债务融资法中,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过程较长,数量也有所不同。货币融资法通过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弥补赤字,无疑会产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不过,三种方式在创造货币的速度方面有所差别:第一种方式最直接也最快;第二种方式次之;第三种方式最慢。第三种方式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既可以买进公债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又可以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所以,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主要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府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制约着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关于通货膨胀税和铸币税问题:1.通货膨胀税通胀税并不是真实的税收。一是物价上涨会带来档次爬升效应;二是物价上涨会使公众的收入贬值。2.铸币税铸币税通常也不是真实的税收。主要是政府通过央行拥有货币发行权所取得的特权收入。只有在发行机关把发行收入上交财政的情况下,才成为真正的铸币税。铸币税的计量公式:S=△B/P其中,S代表铸币税,△B代表基础货币增发量,P代表物价水平(用平减物价指数调整)。第三节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一、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的一般原理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的分析三、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分析四、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一、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的一般原理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把各种赤字弥补方式分为货币融资法和债务融资法两类。债务化融资是指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货币融资法是指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各种方式,包括:1、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向中央银行透支;2、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3、中央银行依法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上述三种方法都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量。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Y1IS1YY4Y3Y24321I1I3I2IIS2LM1LM2图14-1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图14-2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YnIS1YY2231I1I3I2IIS2LM2LM1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分析1.完全“排挤”效应2.不完全“排挤”效应3.无“排挤”效应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1.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2.分析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本章小结【关键词】财政赤字预算赤字决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铸币税通货膨胀税债务化融资货币化融资排挤效应本章小结【复习与思考】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2.试分析我国当前财政赤字的状况。3.阐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4.简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5.简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6.运用IS-LM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7.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
本文标题:第16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陈共第九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4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