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2015南沙的填礁工程
2015南沙的填礁工程中国在南沙的填礁工程目前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最重要的几个礁盘最后的结构还未完全显现出来,不过按照粗略的结构看,可以大致看到永暑机场在建,而渚碧和美济有八九成几率会建机场,而其余看似人工岛已经定形的南薰、东门、赤瓜和华阳至少在目前这一轮的工程里不会建机场。三个岛至少在填出的最长方向的规模都有三公里以上,这是它们将建造机场跑道的最关键迹象,因为从逻辑上看,如果不计划建机场的话,不需要花如此巨大的成本和精力填出有三千米以上长度的人工岛。永暑人工岛的形状大致显现,而渚碧和美济两个人工岛面积仍然快速地扩张当中。截至2015年4月底5月初,两个岛的面积都明显超越二平方公里,甚至接近三平方公里上下。两个岛的这一期工程的最终面积,估计都将会明显大于2.5平方公里。原来面积排列整个南沙群岛第一的太平岛,现在已经滑落到第四位,它不到半平方公里的面积,远远落在了前三个面积最少在两三平方公里崭新的人工岛后面。前段时间曾出现了工程浑水或被网民们怀疑是施工船只迹象的黄岩岛、安达礁、牛轭礁和琼台礁现在尘埃落定后完全没进一步的进展,并没有相应的确认工程展开证据。可以说,中国没有要突破2003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五条明文规定,即“不在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的任何动作。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的建造工程都是在自己手中早已占领的七个岛礁上进行的。原则上,中国在南沙的行动同越南方面一直以来的行动没区别。菲律宾方面最近也宣布从新启动原来就计划,后来搁置的南沙岛礁工程。中越菲台的三国四方在南沙都干相同的事情。如果要说区别,那就是中国的规模同其余各方相比较不成比例的巨大。笔者在多年前的《南海问题》一文中曾认为中国要控制南海局面的最佳选择就是在永暑礁填海造岛,建成一个大型的海空基地,并且在美济礁建设一个相同规模作为战略犄角的辅助基地。目前的工程比笔者当初的设想规模还要大很多,海空综合基地还多出一个渚碧礁,另外其余四个礁盘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大大加强了它们的对临近海域的控制能力。有了这些基地群,尤其是永暑、渚碧、美济三个形成几乎完美等边三角形的航空基地,中国便能够牢牢掌握了以前所不具备的南海南部的军事控制能力。而南海的北部,扩建后的永兴岛,以及海南和广东福建等本土基地群可以有效覆盖。即使最终证明中国不会在可见的未来当中突破《南海宣言》而启动黄岩岛或任何其他岛礁的填礁造岛工程,中国也拥有足够抗衡地球上任何常规军事力量对中国在南海利益的挑战的地缘资产。越南和菲律宾即使在外力的协助下,也再无可能改变这个局面,这个格局已经无法逆转。这个情况也正是美国和菲律宾,以及日本、越南,甚至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和澳大利亚所忧虑的。用永暑岛作圆心,画一个半径5500公里到6000公里的圆圈(轰六K的搭载长程巡航导弹的攻击半径),上述所有国家都有重要战略目标在这个圆圈里。越南菲律宾即使自己有---或者在其他大国(说白点就是美国日本)帮助下获取---这个级别的资金和能力学中国一样大规模填礁造岛,并不能就能简单地抹消中国这个将要具备以前不具备的地理新优势,除非同中国大打出手并打败中国,摧毁或占领中国的这个新基地群。而同中国打,那又完全是另一个战略层面的考虑,同越菲是否在南沙填海造岛并没有相应的关联。因此,看来越南和菲律宾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中国在南沙大兴土木起高楼而无可奈何。对美国而言,还有一个战略上还没说出口的苦衷,就是中国在南沙基地群投入使用后,中国可以有选择去用大数量常驻机舰在事实上对长期出入南海有如无人之境的美国军机军舰,特别是核动力攻击核潜艇造成实际制约。有个说法是如果有二三十艘反潜型的056A部署在南海就可以完全控制整个南海海域,而中国部署更多的056A甚至能力更强的舰艇在南海特别是南海南部不是什么问题,对战略上盯梢中国部署在南海的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美国攻击核潜艇将是一个噩梦。在天空的情况对美国也一样相同的沮丧。拉日本反潜机巡逻南海便是这样情急之下的举措。对中国战略核潜艇盯梢能力的下降,就意味着中国在南海,以及随时从南海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他大洋海域二次海基核反击能力的增加。因此,美国最近对于中国的南海工程比较着急。美国军政高官包括总统纷纷放话,已经超越了外交礼仪的含蓄,公开鼓动其盟国建立针对中国的南海行动,比方推动日本到南海巡逻,推动东盟和域外国家在南海建立军事行动中心等。美国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并且要求美国政府寻求阻止或延缓中国在南海的工程的方法。奥巴马本人甚至直接指责中国以大欺小。这些动作都是在美国已经对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伊斯兰国、伊朗核问题和最新的也门问题众多纷纭大小麻烦已经应接不暇的大环境下做出的。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奥巴马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将中国推向一个准敌国的位置上。这个局面勾画出南海问题的实质,它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美国的掺合。而恰恰也就是因为美国的掺合,南海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中国与邻国海疆未定的一个争议,而是中国的整体战略的其中一个局部,或者说是中美战略博弈的一个局部。因此,无论中国在南海采取什么行动,都会是中国国家战略全局下的一个局部动作。中国的国家战略是什么?笔者在以前多次重复过,现在仍然相信中国当局目前和估计未来几十年内将维持不变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中国的全面崛起。或者准确一点说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社会历史地位的复兴,重新返回世界先进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的领先地位。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换句话说,中国要彻底改变自己“发展中(developing)国家”的地位,成为“发展达标(developed即发达)国家”。在这个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其他同这个战略目标有冲突的次要战略目标,都是可以让路的。因此我们看到台湾问题的解决可以缓,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可以缓,中印边境争议可以管控。南海问题,即使有说法是属于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当然也属于可以管控的范围。反过来说,就是如果让中国用夺回所有南海岛礁来换取中国发展的机会,中国是不会干的。明白了这一点,许多事情就容易明白了。习近平对于回答美国奥巴马明显冲着中国来的亚太再平衡军事战略,不是一个大家都容易想象的中国版同美国对着干的亚太再再平衡军事战略,而是“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明显带有毛泽东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对弈风格,不让对手牵着鼻子走。美国的政治结构并不容易产生有高瞻远瞩能力的政治领导人,而且即使好不容易出一个,最长八年任期也注定不能让其宏大的战略思想得以贯彻长久。奥巴马就是典型的短视型政客,专挑美国人愿意听到看到的去说去做,完全不顾美国的长远利益,比方匆忙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就是其一。另外猴急地用乌克兰问题刺激俄罗斯也显得战略上急功近利,主次不分。宣布美国要保持世界领导地位一百年更是表现出历史的轻浮和狂妄。他冷淡对应习近平倡议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出于这样的一种傲慢。最近对应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事上兵败如山倒更显现出奥巴马对世界事务的洞察和控制能力的低下。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精英统治阶层,是难以接受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被日益崛起的中国所取代的。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类历史的常态就是这样。每一次人类历史当中的霸权国家被取代,都是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是这一次不再相同,人类已经打开了核武器这个潘朵拉盒,再次利用暴力去取代或保卫霸权的代价,可能就是人类甚至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整体灭亡,这种级别暴力的结果是只有输家没有赢家。中国向美国提议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为了要避免这个必须避免的结局。但奥巴马不为所动,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动用硬实力去抗拒人类社会后浪推前浪的历史潮流。自己的硬实力不够,便拉动自己的跟班盟国们一起出力,希拉里还将其美名曰之为“巧实力”。其实“巧实力”一语道破天机让美国露馅,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怎么看不出门道?有力气的人用力气便是,力气不够的人,才去想办法用“巧力”。美国二战后登上世界霸主,干什么都不需要用巧力,大部分的情况下,上来就直接出招,谁不服就打到它服为止,不好打的就经济制裁封锁,自己直接赤膊上阵。当然除了对付苏联集团外,要用中国帮忙这个“巧力”。但中国毕竟也是占了人类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五大核武国之一,美国拉这个巧力多少也足够分量。今天奥巴马要对付中国,拉的居然是日本这样的“非正常”国家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发展留级生。美国在中国周边,尤其是东海南海问题上拉上日本菲律宾能把中国怎样呢?特别是在南海的菲律宾,连威慑中国的作用也一点出不了。美国自己上阵,将海军,甚至即使将整个海陆空三军的六成都放在中国临近的西太平洋又能将中国怎么样呢?全球公认的五大核武国当中的中美之间一旦发生战争,就必然有升级到核战争危险,这是再鲁莽的政客也能看得到的。因此,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战争是世界的一个普遍观点。美国也就是表明自己不高兴而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方面针对中国咄咄逼人,但也可以看到美国在一些难以管控的高危险度引爆点上投入精力进行危机管控,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奥巴马政府涉台部门逼迫有台独倾向的民进党下任“总统”候选人蔡英文明确澄清和管控台独言行。说明奥巴马政府本质上要防止同中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笔者在《中美对抗》一文当中就分析过,美国要同中国一战,纵容台湾独立是最佳的引爆点,效果远比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海争议或任何其他引爆点有效得多。即使美国有意以非暴力方式同中国全面摊牌,比方类似用乌克兰危机同俄罗斯摊牌的例子,台湾问题也是最佳导火索。如果美国希望保留这个能有效刺激中美矛盾到最高层次并见机加以利用打击中国的选择的话,美国可以对民进党在台独势力光环下的上台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至少可以备而不用,因为台湾问题毕竟主要是中国的麻烦。中美结构矛盾在战略上说从来就是美国处于攻势中国处于守势。中美之间发生战争基本可以确定是美国主动。这一方面是国力和军力的使然,另一方面目前的世界次序和架构正是中国赖以崛起的一个环境。中国小日子可以说就算不是完全满意但还是基本过的不错,没有要揭瓦拆房的动机。中国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而不是全球霸主的地位。中国块头大挤压到美国的霸权地位那一个无心的副产品。中国将国力基本投入经济发展,保持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当中军费开支占国民产值比例上最低水平就是明确信号。不过美国的问题是它笃定短则四年长则八年必然换一次脑袋。虽然“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里”是北京方面根据多年中美交往经验归纳的一条规律,给世界上认为中美之间不会发生战争的观点做出了一个相应的注脚,但美国没有任何机制可以确保下一任美国总统或国会不可以向中国宣战。美国下一任脑袋可以疯狂,可以理性,但都有可能要打中国。毕竟一年前世界舆论就没预料到西方和俄罗斯今天会闹得这么僵。奥巴马虽然拿过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亚太再平衡军事部署毕竟事实上加强了同中国一战的准备,为后面某届要同中国开战的美国总统或国会打好基础。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中美终将发生战争。另一个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则认为美国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能维持硬实力(军力)和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明显超越中国,即使中国可以在不远的将来经济规模上超越美国。这些很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结论隐含了一个逻辑推理,如果中美将必然发生战争,对美国来说早打比晚打好。当然对中国同样的推理自然就是晚打比早打好,虽然中国根本不想打。既然美国是未来潜在的中美之战主动进攻的一方,那么美国真正如何评估中美军事能力的对比就是美国是否能下决心开打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美国的评估认为美国可以在付出有限的、可以承受的代价之后能彻底或者有效击溃中国,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发动战争。反之如果美国认为要击溃中国的代价不可承受,甚至在付出一切代价的条件下也无法击溃中国,那么美国就不太可能发动战争。美国的这个战略评估外界不可能知道细节,因为它包含了不单美国自己的军事秘密,也包含了美国掌握或它认为自己掌握的中国军事秘密。其中最关键就是美国对在核战争中击溃中国可能性的评估,自然要基于美国对中国核军力秘密的掌握以及自己核军力的秘密和打击中国核军力工具和手段的秘密。除了对敌我军事能力的评估之外,发动战争一方还有另外一个关键
本文标题:2015南沙的填礁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6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