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郸城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课件
欧阳修我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简介作者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3•听朗读•正字音•辨节奏4环绕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边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而寄托在酒罢了。5《醉翁亭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翻译背诵课文第二,三段。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7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的景象。野花开放,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水面,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象。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没有穷尽啊。8若夫日出,云归,变化者,山间之也。野芳,佳木,风,水落,山间之也。往,归,不同,而也。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0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也肥美;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也清香,山上的野味野菜,杂乱的摆放在面前的,是太守的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投中的,下棋下赢的,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的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的,是太守喝醉了。11至于负者,行者,前,后,伛偻提携,,滁人游也。临,溪;酿,泉;山,杂,太守宴也。宴酣之乐,,射,弈,觥筹交错,,众宾欢也。苍,,太守醉也。1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不久夕阳就落到了西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是游人走后鸟儿的欢乐。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醒后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14已而,人影,太守也。树林,鸣声,游人也。然而,而;人知,而也。醉能,醒,太守也。太守?也。151、亭周环境和亭名来由2、山间之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3、游山之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暮归之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16再读课文,结合全文思考:作者到底都“乐”些什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17本文以为线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的?山水之乐滁人游乐宾客之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1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19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20本文成语•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比喻事情经过坎坷后出现转机。•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处。酒,指事物的表象。•比喻真相大白。•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21
本文标题:郸城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 醉翁亭记》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6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