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二章 中国区位与自然资源
第二章中国的区位与自然资源评价中国的区位评价中国自然资源的整体评价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第一节中国的区位评价一、区位与区位优势1.区位绝对区位:即某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某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2.区位优势:即某一地域的区位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包括自然资源、劳力、市场、交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本地在宏观地域的地位及与他地的联系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种综合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生境多样,增加了难利用的土地面积具有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水分条件的经向差异明显,生境多样;出现了大面积的季风区与干旱荒漠,既拥有环球沙漠的中的绿洲,也有世界上最广的温带沙漠二、中国的区位评价1、纬度位置:位处中纬度,98%的疆土位于20-50°N之间。2、海陆位置:位处世界最大大陆与最大大洋之间,东部及东南部紧邻大洋,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3、海拔高度位置:海拔高差悬殊,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和大面积不宜农业利用甚至人类无法居住的区域。除海拔过高地区外,热量条件都比较充足,无过于湿热的地区。★4、板块位置:三大板块接触地带地震灾害比较频繁5、在世界政区、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亚洲的中东部政治位置特点:与俄罗斯等15个国家接壤,与日、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经济位置特点东北亚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中西亚伊斯兰经济圈印度支那经济圈●属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亚太地区,为20世纪后半叶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连接亚洲的四大经济区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拉伯各国、中国西北诸省日本、朝鲜、韩国、俄国远东、中国东部长江以北、蒙古东部◆中亚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占据着重要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西(南)亚位置图西亚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包括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在亚洲的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亚洲的地区、土耳其在亚洲的地区、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埃及在亚洲的地区、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富汗,黎巴嫩,塞浦路斯。面积约718万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欧洲的2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总面积的16%。中西亚伊斯兰经济圈南亚6.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连云港7.在世界人口布局中的位置(1995)处于中纬度人口密集带的东部,人口高值中心位置。土地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巨大。8.在世界文明带中的位置:中纬度文明带的东部,远离其他古文明中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我国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能一脉相承不曾中断过。1、数量与质量特征及其对生产的适合程度与保证程度;2、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影响;3、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与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4、开发利用的预期经济效果,及其可能引起的自然条件的反作用对生产后果的估计。第二节中国自然资源的评价一、经济地理学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内容: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森林资源5、矿产资源6、海洋资源二、中国六大自然资源基本情况中自9~14章三、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1、资源种类较为齐全;2、绝对量大,相对量少;3、资源质量参差不一,优质资源占比不大;4、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区域组合差异大。◆存在错位的组合现象,加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增加资源利用成本,制约经济发展。为产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中国土地覆盖图图4-8中国土地利用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空间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水田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旱耕地约占全国总量的85%。第二节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1、开发利用历史悠久;2、各项资源的开发强度大,存在着资源消耗过大、浪费惊人及破坏严重的问题;3、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水平较低,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特征结论:中国既是资源总量的大国,又是人均资源小国和综合利用弱国。二.主要资源问题1、基本国情是资源相对量小,优质资源占比不大;2、资源空间分布不均;3、资源有效利用率低;4、资源人为浪费、破坏严重;5、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其中以土地、矿产资源最为明显。包括资源客观存在的和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耕地污染退化严重,至2005年,全国有9000万亩耕地受工业“三废”污染,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损失的耕地仍在增加。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近年来,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等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其中,建设占用导致耕地的永久损失。19.4519.3819.2419.1418.8918.5118.3718.31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亿亩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全国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67.5398.4402.9497.0307.018.501002003004005006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万亩886.02138.33356.0585.51099.31144.2591.9246.9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万亩全国生态退耕情况45.980.292.6202.0239.394.975.684.50501001502002503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万亩全国灾毁耕地情况全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208.1217.6343.7294.7245.5244.9307.9264.31001502002503003504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万亩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情况224.8303.9391.1466.2436.6396.5460.0518.401002003004005006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万亩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但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较差,利用难度大;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大,供需矛盾不断扩大。181176169160161160164165169138149157320300270242228224211188185115156158100150200250300350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百万吨原油生产量石油消费量石油生产与消费状况矿产品进出口总额2302383194104094625016466016409691050116916172411307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亿美元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量及进口来源矿产品进口量(万吨)进口来源及比例原油1268239个国家(地区),其中沙特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罗斯10.1%、阿曼8.5%铁矿石2752340个国家(地区),其中澳大利亚40.8%、印度24.9%、巴西19.9%、南非3.8%、俄罗斯1.6%锰矿石45823个国家(地区),其中澳大利亚34.3%、加蓬13.4%、加纳12.1%、巴西12.1%、南非7.8%铬铁矿30220多个国家,其中印度32.2%、土耳其20.5%、南非10.9%、伊朗7.4%、澳大利亚6.7%铜矿石40634个国家(地区),其中智利40.2%、秘鲁15.9%、蒙古12.6%、澳大利亚11.2%、加拿大3.7%钾肥91726个国家(地区),其中俄罗斯46.6%、加拿大24.7%、白俄罗斯18.6%、以色列5.7%、约旦2.2%第三节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1、坚持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实行利用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2、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作为克服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一项基本对策;◆3、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4、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教育、立法、经济手段一、基本战略思路二、解决资源问题的针对性对策:针对资源不足开源:节流针对利用率低针对管理水平低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a.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把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纳入法制轨道。b.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树立人均观念,培养节约意识。跨区域调配资源(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a.加强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广度和深度。b.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利用科技发现与开发新资源,国内外结合;针对空间分布问题1、中国单位GDP能耗变化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一季度2009年上半年-1.79%-4.04%-4.59%-2.89%-3.35%2、主要高耗能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纺织电力-3.83%-8.43%-19.59%-9.03%-8.21%-15.16%-11.45%-9.51%3、“十一五”中国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降幅超过20%。三、实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来的成效复习思考题1、分析并评价我国区位条件的优劣势。2、试述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特征,并举例说明之。3、你认为在我国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现状条件下,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该采取哪些重要举措?4、谈谈你对“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认识。5、查资料,书面回答以下问题:试述“低碳经济”的含义?我国提出建设“低碳经济”的理由何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组成:以提高单产、节地、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以重效益、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约动力为中心的综合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分配公平合理、注重社会效益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片面追求生产总值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转变,增强综合国力;由追求高速型发展,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结合型发展转变;由倾斜式发展工业,向高度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向持续性发展转变;由国家直接控制和广泛管理环境和资源的模式,向国家控制与众多主体分解界定保护责任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最主要的是要改变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发展战略:1、水资源2、土地资源3、森林资源4、海洋资源5、矿产资源6、气候资源五、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P33~34矿产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利用率,开展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消耗;■增加对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投入,扩展储量,提高资源的保证程度;■实施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管理,具体落实《矿产资源法》,严禁滥采乱挖海洋资源:■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健全海洋法制,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资源调查,制定开发规划;■在积极开发资源的同时,要加强保护海洋生态;■加强海洋科研,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监测、监视,健全海洋防灾系统。生物资源:■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建立完善的生物物种调查监测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物种迁地保护工作;■健全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严禁乱捕滥猎,乱采滥挖;■注意引种和栽培植物,人工驯化动物,并逐步实现利用基因工程以生产所需要的生物资源。山区自然环境复杂,自然资源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为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
本文标题:第二章 中国区位与自然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