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三章 体位及转移技术课件
第三章体位及转移技术董同宝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技术》本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第三节转移技术第一节概述一、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一、基本概念体位的定义体位(bodyposition)是指人体所处的某种姿势。体位的分类卧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长坐位、端坐位。跪位:单膝跪位、双膝跪位。立位:单足立位、双足立位。一、基本概念转移的定义转移(transfer)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换到另一种姿势以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比如由卧到坐、由坐到站、由床到轮椅等。通过转移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转移的分类独立转移辅助转移搬运二、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体位摆放的目的防止发生身体损伤,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转移训练的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护理依赖,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再就业帮助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三、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注意事项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转移技术的注意事项独立转移辅助转移搬运第二节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患侧卧位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健侧卧位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仰卧位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床上长坐位:采取此体位时须保持躯干直立,背部伸展,必要时用棉被或抬起的床头充分支撑躯干。确保髋关节屈曲90°,双下肢伸展,为避免膝关节的过度伸展,可以在膝下垫一小海绵垫。患者双上肢对称置于其身前的小桌上,使侧者上肢始终位于患者视野之内,避免患侧忽视。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坐位姿势椅坐位:左右两侧肩和躯干需对称,躯干伸展、骨盆直立、髋膝踝三关节保持90°位,避免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小腿垂直下垂、双足底着地。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坐位姿势轮椅坐位轮椅要求坐姿要求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良好立位姿势偏瘫患者站立时,注意保持头部处于水平位置,双肩对称,躯干直立,肩在髋的正上方,髋在踝前,双足稍分开约10cm。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侧卧位:此为患儿主要卧位姿势,侧卧位有利于阻断原始反射,改善痉挛状况,以及患儿姿势和动作的对称。侧卧位时,针对存在非对称姿势的痉挛患儿,应使患儿双上肢在身体前方,双下肢屈曲;也可以在患儿背部加放枕头稳定姿势;还可考虑给患儿使用“耳枕”以稳定头部。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仰卧位:仰卧时可用软枕垫在肩下面,使患儿肩部前倾和内旋,也可用一个大围巾或宽布条,将患儿双肩往前拉,扣在胸前;还可以用一个特制的布套将患儿双手固定在胸前。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时,可让患儿躺在吊床上,吊床中间凹陷可使患儿过度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吊床也能控制患儿头部背屈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床的上方悬挂吸引患儿注意力的玩具有利于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刺激患儿将手放到胸前中线位置。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痉挛型俯卧位:不要垫枕头,头转向一侧,让患儿的脸直接贴在床上,双上肢屈曲、外展放在床上。采取此体位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呼吸是否通畅。此体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的发育,也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对称。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软瘫型软瘫型患儿由于肌张力低下,缺乏对抗重力和维持姿势的能力。因此最好采用仰卧位,可在患儿肩部、髋部加放枕头给予支持。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偏瘫型偏瘫型患儿也可采取侧卧位,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患侧,尽可能采取健侧卧位,在上的患肢可自然屈曲并放于软枕长,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儿关节过度内收。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仰卧位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侧卧位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俯卧位患者俯卧时,双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手和前臂旋前位支撑于床面上;将软枕置于双侧膝关节及踝关节下方。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小腿截肢小腿截肢后易发生膝关节屈曲挛缩,应保持髋、膝关节伸展。尤其在轮椅坐位时注意。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大腿截肢大腿截肢后易发生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挛缩,应保持髋关节伸直、内收体位。可取健侧卧位,使患者髋关节保持在内收的功能位。也可适当采取俯卧位,有利于髋关节伸直。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卧位坐位立位日常活动中良好姿势的保持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卧位腰腿痛患者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脊柱的正常曲线,床垫不可太软,要能支持身体重量,防止身躯下坠造成腰椎后凸。慢性腰腿痛患者仰卧时,可用毛巾卷垫在腰部下方,以保持腰部的生理弧度。保持脊柱正常对线,可使脊柱和躯干肌肉处于平衡状态,对于防止腰腿痛的发生及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治疗的重要前提。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坐位患者取坐位时,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弓背,靠背垫于腰部保持腰椎正常弧度;臀部后靠,小腿自然下垂,双足着地。座椅不宜太软、太深或太高,如果座椅偏高,为避免双足悬空,可在足下垫一个小凳子;工作台高度合适,避免背部过分弯曲。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立位站立时头部保持水平位置,下颌稍内收,肩平直,胸部微向前倾,下腹内收,腰后微凹,可以防止背部肌肉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女性下腰痛患者不宜穿高跟鞋,因穿高跟鞋会增加腰椎的前凸,使骨盆的前倾角增大,降低腰椎的稳定性。当需要长时间站立位工作时,为防止腰部肌肉紧张,可用一侧脚踩在约30cm高的小凳上,并且不时双脚轮换,实现重心在双下肢间转移。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术后早期的体位摆放手术当天,患者仰卧位,在手术侧肢体下方垫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术侧足穿防旋转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缓解疼痛。手术后1~7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手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保持术侧下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间放置三角垫,但须防止手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取健侧卧位时,两腿之间垫上软枕,防止髋关节屈曲大于45°~60°。不同手术入路对体位的要求手术后入路,应避免患髋过度屈曲超过90°、内收、内旋,特别是屈曲、内收、内旋的联合动作。手术侧方入路和前侧入路,应避免患侧下肢的过度伸展、内收、外旋,特别是伸展、内收、外旋的联合动作。所有患者均应避免伸髋外旋。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注意事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四种而应避免的危险体位:髋屈曲超过90°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伸髋外旋屈髋内旋要保持患肢经常处于外展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术后日常休息时使用三角垫或枕头使患髋外展是为了防止患肢内收、内旋,该枕头通常使用6~12周,12周后,髋关节的假髋形成,此时的肌力也足以控制髋关节的稳定。全髋关节置换术4~6周后,患者髋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屈曲可达80°~90°,轻度内旋(20°~30°)和外旋(20°~30°),并且可以在忍受的范围内被动外展。术侧髋关节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烧伤患者体位摆放的原则体位摆放方法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烧伤患者体位摆放的原则烧伤后应尽早将身体的受累部分维持在正确体位,并进行适当固定,可限制水肿的形成,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和畸形,预防功能障碍的发生。根据烧伤后瘢痕挛缩的好发部位,从早期开始将体位保持在功能位和抗挛缩体位,以预防瘢痕挛缩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伤后48小时之内患者应平卧,休克期过后若存在头面部烧伤,床头应抬高30°左右,利于头面部消肿,1周后恢复平卧。颈部烧伤:颈前部烧伤时,去枕仰卧保持头部充分后仰(可在颈肩部放一个小长枕),预防颈前部屈曲挛缩。颈后或两侧烧伤时,保持颈部中立位,预防颈两侧瘢痕挛缩。胸部、背部、腋部、侧胸壁、上臂烧伤:上肢充分外展90°,预防上臂与腋部及侧胸壁创面粘连和瘢痕挛缩。肘部烧伤:上肢屈侧烧伤或环形烧伤时,肘关节保持伸直位。背侧烧伤时,肘关节屈曲70°~90°,前臂保持中立位。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手部烧伤:手背烧伤,宜将腕关节置于掌屈位;手掌或环形烧伤,腕关节以背伸为主;全手烧伤时,腕关节微背伸,各指蹼间用无菌纱布隔开,掌指关节自然屈曲40°~50°,指间关节伸直,拇指保持外展对掌位,必要时采用塑料夹板固定。臀部、会阴部烧伤:保持髋关节伸直,双下肢充分外展。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体位摆放方法下肢烧伤:单纯前侧烧伤,膝关节微屈10°~20°,也可在膝关节后侧垫高15°~30°。若膝关节后侧烧伤,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必要时用夹板作伸直位固定。小腿伴踝部烧伤: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患者仰卧位可在床尾放置海绵垫尽量保持踝关节背屈,防止跟腱短缩形成足下垂。为减轻水肿,减少疼痛,可将烧伤部位抬高,一般用枕头、软垫等将肢体维持在伸展和抗重力位置,也可采用矫形器帮助体位摆放。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每隔2小时变换体位一次,防止压疮,减少肺部感染。第三节转移技术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二、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技术三、脑瘫患儿的转移技术四、搬运技术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轮椅与座厕之间的转移轮椅与浴盆间的转移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上体位转移训练床上翻身向健侧翻身向患侧翻身床上卧位移动由卧位到床边坐位独立从健侧坐起独立从患侧坐起辅助下坐起由床边坐位到卧位独立从患侧躺下独立从健侧躺下辅助躺下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由坐位到立位独立转移患者床边坐位,双足着地,两足间距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两足摆放时患足稍靠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双手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充分伸展。身体前倾,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伸展髋、膝关节,抬臀,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平均负重。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由立位到坐位独立转移患者背靠床站立,双下肢平均负重,双手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伸展。在保持脊柱伸直状态下躯干前倾,两膝前移,屈膝、屈髋。慢慢向后、向下移动臀部,平稳坐于床上。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方法同上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辅助转移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双足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辅助者站在患者患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不要出现弯腰、低头动作,并注意引导患者患侧承重。辅助者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前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身体。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平均负重,辅助者可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由立位到坐位的辅助转移转移与坐到立位顺序相反。但应注意:无论是站起还是坐下,患者必须学会向前倾斜躯干,并保持脊柱伸直。患者必须学会两侧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辅助者向患侧足跟方向下压患膝,鼓励患者站立时两腿充分负重。辅助者应教会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将重心充分前移。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床与轮椅之间的独立转移坐于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将轮椅置于患者健侧,与床成45°角,刹住轮椅手闸,向两侧移开脚踏板。患者用健手抓握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支撑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双足全掌着地,与肩同宽。患者躯干前倾,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双足为支点转动躯干直至背对轮椅,确信双腿后方贴近并正对轮椅后坐下。调整坐位姿势,放下脚踏板。床与轮椅之间的独立转移视频来源:窦祖林主编作业疗法学配套光盘.人民卫生电子出版社,2008一、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
本文标题:第三章 体位及转移技术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