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文言文翻译按点得分策略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命题人在题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用意,即设置了得分点或采分点,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翻译时就能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呢?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即按“主+状+谓+定+宾”(倒装句除外)的顺序排列。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例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004年高考湖南卷)简析:“全”是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保全”,“真”是活用为名词,应解释为“真性”。“名”活用作动词,应解释为“扬名、闻名”。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扬名后世。例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2004年高考广东卷)简析:“穷其下”的“穷”首先应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会造成意思不连贯,因此又要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意动或为动用法。分析得出,本例的“穷”,应为使动,“使……窘迫”。译文:从古代到现在,从来没有使他的臣民窘迫却能自己没有危险的。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宾语前置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例3:从令纵敌,非良将也。(2004年天津市高考卷)简析:这是否定性判断句,翻译时应译出这一否定性判断的句式特点。译文:服从命令却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例4: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高考卷)简析:这是通过“之”,将宾语“李将军”前置,翻译时,应把这一倒装的句式调整成正常语序。译文:大概说李将军吧。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地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录。例5: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简析:句中“已”是全句翻译正确与否的关键词,这是一个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①取消,停止;②已经;③太,过分;④语气词,同“矣”;⑤通“以”。只要把握住这五个义项的词义,就能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①项对全句进行翻译。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例6: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年高考海南卷)简析:通过辨析,可以看出句中的“贤而多财”、“愚而多财”的“而”是连词,与后面的“则”搭配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在翻译时就要用“如果……就会”这个表示假设复句关系的关联词来体现。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翻译:“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2004年高考江苏卷)本句得分点有四个:①“为…所…”是被动句的语言标志,翻译时要表现出被动的关系;②“礼重”是关键实词,单音词要译成双音词“礼遇器重”;③虚词“而”属转折关系的连词,要把它译成“但”;④“惜之”,从语法分析,构成的是动宾关系,可知“惜”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且这里属为动用法,应译成“为此感到惋惜”。译文为:特别被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以上四个方面均为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而在高考中,一个句子往往会设得有三四个得分点。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得到高分。例:指出下面文段中的被动句并翻译。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之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通“悬”)柱乎?”一无所问。主要方法是掌握被动句的几种常见情况,并培养自己对这几种情况的敏感程度。“见”字,它可以独立表示被动,也可以和“于”构成“见……于”格式表示被动。“于”字,“于”往往引出动作主动者,“于”前面的主语往往是被动者。“为”字,它一般与“所”联合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没有任何记号的被动句。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答案】①为鼠所啮。译文:被老鼠啃咬。②今单衣见啮。译文:如今单衣被老鼠咬破了。③儿衣在侧,尚啮。译文:我儿的衣服就放在身旁,还被老鼠咬了。例: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人有买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接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一个普通的文言词语,如果按其字面意义讲不通,按活用也讲不通,就可能是通假字,应该尝试按通假字的角度来解释。【解析】句中的“还”如果当“回来”讲,明显不符合语意。按使动、意动等也讲不通。这时我们要考虑是否是通假字。首先找一个同音字来试试,如“环”如能讲通,这可能就是对的。另外一处的“贾”,无论当“商人”还是当“卖”都不合语境,这时也应考虑是否通“价”。【答案】希望你围着马转一圈,离去时再回头看一眼马,我愿意献给你一天的工钱。阅读并翻译下面的文段。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答案】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了而不能伸直,不痛苦,也不妨碍工作。如果有人能够使它伸直,就是去秦国、楚国(求医)都不嫌远,因为自己无名指不及别人。无名指不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不及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懂得轻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答案】(1)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2)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镇西是官名,即谢尚,人名)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闲沽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_因此相要,大相赏得。【答案】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参考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一、保留专有名词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二、替换差异词语文言文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三、增补省略成份1.补出省略的主语。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译为:(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2.补出省略的谓语。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译为:环绕滁洲城四周的都(是)山。3.补出省略的宾语。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4.补出省略的量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5.补出省略的介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译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四、删除无义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主要有以下情况:1.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又如“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译为:技艺也真神奇啊!2、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3、删掉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译为:我唯独喜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污染。五、调整特殊语序1.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译为: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4.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译为: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总之,翻译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本文标题:文言文翻译按点得分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