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中苑名都2#~7#楼,位于郑州市中原路与大学路交叉口东南角。2#~7#楼主楼地上32层,地下3层;裙楼西侧、南侧临街处地上3层,其余地上1层,地下均3层。主楼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为结构转换层;裙楼为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C50,转换层层高5.85m,梁构件最大截面1000㎜×2500㎜,板厚为180㎜。为保证转换层施工质量安全圆满完成,特编制本方案确保施工顺利完成。二、施工方案的选择高层住宅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住宅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键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梁式转换层一般采用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成型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砼整体性好。三、施工顺序弹线→搭满堂架,铺梁底→绑扎柱墙钢筋→绑梁筋→支平台模板及梁邦模板→绑平台板筋→支墙柱模板→加固墙柱梁模板→自检,报验→浇注混凝土四、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根据施工情况,我们在施工中面临几个难点,一是转换层结构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支模难度大;二是转换梁截面太大,砼强度等级较高,水化热控制及收缩,温度裂缝控制难度大;三是采用较大直径HRB400级钢筋且梁筋层数、根数较多,梁柱节点钢筋密集,钢筋连接及钢筋绑扎难度大;四是梁、板、柱交接处钢筋密度极大,混凝土浇筑难度大。针对这四方面的困难,我2们对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及钢筋绑扎等施工环节严格控制,确保质量和速度。4.1支撑架搭设:4.1.1楼板满堂架搭设:板支撑架立杆间距1000mm,使用接头扣对接的立杆接头应相互错开,并在接头位置处增加横杆将各立杆加强连结,保证立杆在接头处的稳定性。扫地杆双向隔一拉一,离地200~300mm,其余横杆步距1300~1500mm,总高范围内横杆数量为5道(含扫地杆)。4.1.2框支梁支撑架搭设:梁两侧第一排立杆离梁边250~300mm,梁底范围内立杆纵向间距为500mm,隔一与板支撑架立杆横向成排,横杆拉通。横向间距不大于500mm(立杆不应有接头),且应经过荷载验算满足安全施工。梁底范围内立杆全部配顶托支撑于梁底横杆(梁底横杆间距同梁底立杆纵向间距500mm),顶托丝杠外露长度不应大于200mm,丝杠中心应对准顶托钢板与梁底横杆相切点,横杆两侧与顶托钢板的空隙用木塞挤紧。梁立杆下扫地杆双向全设,离地200~300mm。扫地杆上部一道横杆步距1200~1400mm,顶托丝杠下150mm处设一道横杆,步距1000~1200mm,梁底立杆均要求与横杆双向拉结。梁底立杆要求搭设垂直,钢管本身要求无弯折、凹陷、严重锈蚀等缺陷,边梁梁边位置加设一道立杆,间距500mm,拉结方式同其它梁底立杆。4.1.3加固:整层架体在周边及中部间距6m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底部与混凝土面抵紧,中间与相交的钢管用转扣连结。梁底架单独加斜撑固定,纵横向均加双向斜撑。3转换层下二层架体在上层梁底杆覆盖范围内非梁部位按间距600mm加固板底支撑,梁底用钢管顶托加固,梁底支撑间距不大于600mm,横杆步距不大于1500mm,并按上层架体要求搭设剪刀撑。检查负一层架体,发现有被拆除的立杆、横杆、斜撑等,在混凝土浇注前恢复正常。4.2模板支设4.2.1墙柱模板支设:模板支撑前弹好轴线及柱、墙边线、洞口位置,在钢管上定好标高,柱、墙底部焊好钢筋定位撑,并经技术复核无误,做好记录,按放样图进行施工。拼模时在模板转角处应加垫双面胶带,确保模板拼接处不漏浆,柱模板对拉螺栓设置按原模板螺栓孔间距(460),墙模小龙骨用50×100方木间距不大于300mm侧立使用,大龙骨用2Ф48钢管间距460mm(同拉丝间距),拼装完后加斜撑固定和校正墙模。柱模施工由于柱边尺寸及柱与墙连接等情况,柱模拉丝间距不便设置成统一间距,可根据情况布设拉丝并保证拉丝间距600mm,且柱外每边均应设一道拉丝,模板拼装完后用钢管扣件设2~3道柱箍与满堂架相连,用于固定和校正柱模位置和垂直度。校正后安装所有柱箍并拧紧对拉螺栓。4.2.2梁模板支设:梁底横杆按500标高线搭完后,用线坠将梁边线吊到梁两端横杆上,拉小白线摆放梁底模板,梁底模板拼完后用扣件将梁底临时固定。梁底模板小龙骨用50×100方木侧立摆放,间距不大于100mm,方木搭接处至少跨两根横杆。梁底起拱按1~3%,梁底模板拼缝应严密,接缝平整。梁底铺设可与梁筋安装组织流水施工,先铺设一个区段的框架梁、次梁,再铺设另一区段的4框架梁、次梁。梁筋绑完后支梁邦模板,先拼装一侧模板用间距1000的夹邦杆临时固定后安装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460mm),再拼装另一侧梁邦,同时穿相对应对拉螺栓、并用夹邦杆固定。梁邦模板小龙骨采用50×100方木(方木搭接处至少跨两道钢管)间距300mm,大龙骨采用2Ф48钢管,用“3”型扣件,拉丝与模板拉结。校正好梁邦位置后上紧对拉螺栓。梁模板拼完成后,梁两侧对称加斜撑与满堂架相连,加强整体性。在大截面梁之间的T字交接处,应特别加斜撑进行加固,防止因对拉螺栓的间距过大而发生胀模。4.2.3平台板模板方木选用50×100mm的方木,间距控制在300毫米以内,方木两侧平面平直,使其端面一致,确保平台平整度。方木设置时,接头应相互错开。拼缝及接缝必须严密,平台模板铺设不到模板模数时,采用夹板镶嵌严密,防止漏浆。4.2.4处理好柱、墙与梁,墙、梁与板部位及节点的搭接接头,一定要严密、平齐,以保证其混凝土表面平整,线角清晰。墙、柱、梁模板支设前刷好脱模剂,板模可在铺设完成后刷脱模剂。4.2.5预留洞模必须设好对角撑和必要数量的水平撑,避免预留洞的位移及变形。4.2.6墙、柱模的垂直度、外墙大角垂直度在浇注混凝土前用线锤进行检查。4.2.7楼梯支撑时,除保证其楼梯段尺寸,楼梯梁面标高不出差错外,要防止梯段底模板进墙。整个楼层支撑完毕后,对模板的标高、轴线、垂直度、平整度、截面尺寸、预留洞、预埋件等一次全面复核,并作好记录。4.2.8模板的设置做到严格控制方木、横杆、立杆的间距,按规定要求设5置剪刀撑,立杆下必须设置垫板。4.3钢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本工程框支梁宽为600mm~1000mm、高为1000mm~2500mm,主筋及箍筋均为三级钢,钢筋直径从ⅢФ12~ⅢФ28,箍筋最大肢数钢筋为7肢,钢筋量大且构造复杂,绑扎难度较大。转换层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框支柱钢筋→绑墙钢筋→绑暗梁、连梁→检查验收→支模→绑框支梁及框梁→绑板筋→检查验收绑框支柱钢筋:工艺流程:整修预留钢筋位置→套柱箍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①、此层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内,其原则为能通则通,及与下层剪支柱主筋作同位替换。严格按照工长现场交底预留框支柱上伸钢筋,同时并做好标记。○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③、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④、柱箍筋绑扎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⑤、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均要绑扎。6⑥、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⑦、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⑧、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25mm。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8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绑剪力墙钢筋工艺流程:立2~4根竖筋→画水平钢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筋→绑其余横竖筋①、立2~4根竖筋: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档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②、竖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处需绑3根水平筋,其搭接长度及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③、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或支撑筋,钢筋外皮绑扎垫块或用塑料卡,剪力墙保护层不小于15mm。④、剪力墙与柱连接处,剪力墙的水平横筋应锚固到框支柱内,其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⑤、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洞口周围加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⑥、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横筋定位,7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看管,浇筑后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⑦、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暗梁、连梁、框支梁、框架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①、转换层钢筋量大,互相交叉多,特别是梁的箍筋为三级钢,箍筋直径最大有l2,钢筋的绑扎相当困难。梁纵向钢筋采用了钢筋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绑扎前制定了严格周密的钢筋绑扎顺序:南北(东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钢筋———东西(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钢筋———南北(东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钢筋———东西(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钢筋———南北(东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东西(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钢筋———南北(东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钢筋———东西(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钢筋,以此类推穿同时插排放东西向、南北向梁钢筋。采用这种绑扎顺序,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②、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主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问距符合设计要求,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③、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及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8④、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⑤、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⑥、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⑦、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其保护层厚度为25mm。受力筋为多排时,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板上受力钢筋①、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②、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③、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相交点须全部绑扎。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④、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楼梯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①、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②、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9③、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质量标准:①、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②、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③、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连接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连接及验收的专门规定。④、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⑤、箍
本文标题:30转换层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