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兴华煤矿技术改造(新建主风井)设计
1前言湖南省新化县桑梓镇兴华煤矿位于新化县桑梓镇集中村境内,属村办企业,于1999年开始建井,开采接龙桥区段浅部煤层,至2004年底煤炭资源枯竭,无法生存,经新化县人民政府申请,娄底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兴华煤矿矿区范围调整至大跃井田浅部,为不影响大跃井田的整体开发,主、风井位置及开采布置都必须重新设计,兴华煤矿特委托我院对该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新建主、风井)设计。一、设计依据1、《湖南省冷水江矿井大跃井田地质报告(详查)》;2、娄市煤安治〔2005〕17号3、《煤矿安全规程》(2004);4、《中国采煤学》;5、《煤炭法》及《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6、《煤矿安全监察条例》;7、有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政策;8、兴华煤矿提供的图纸和资料。二、设计指导思想根据该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地形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和目前湖南省小型煤矿开采的技术水平,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要求,以煤矿实现“正规生产、规范管理、确保安全、提高效益”为指导思想。对每2一项工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而更要优先考虑安全性,达到完善矿井安全管理和安全装备,提高矿井抗灾和防灾能力的目的。3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兴华煤矿位于新化县桑梓镇境内,规划开采冷水江矿区接龙桥区段43~46勘探线之间的煤炭资源。矿井对外以公路运输为主,矿区有3km简易公路与新化至冷水江公路相连,距新化县城及冷水江市区均为10Km,交通较方便。兴华煤矿地段属低山丘陵地形,地势为南低北高,最高为耸山,标高为+632.88m,最低为矿井井田2号拐点坐标处,标高为+236.9m。区内气候温暖潮湿,气候变化较大,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为年温度最低期,历史最低温度为零下7.5℃,每年7月至8月为年气温最高期,历史最高气温为43℃,历年平均气温21~22度。每年4月至6月为雨季,历史最小降雨量为1335.4㎜,最大降雨量为1761.9㎜,平均年降雨量1550.6mm,年平均蒸发量968.62mm,4~7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季节,主要风向为北风及西南风,最大风速为7.5m/s。二、矿井开采现状及现有生产系统1、开采现状4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沿顶板穿层布置,位于矿井北翼中部,井口坐标:X=3070091.0、Y=37538772.91、Z=+206.23m,坡度26°,落底于煤层顶板+162.33m标高处,斜长100.14m,向西布置主运输石揭煤后向南沿煤层布置+162运输大巷,以穿层平巷及上山与风井联通,形成矿井负压通风系统。风井位于矿井南翼中部,井口坐标:X=3069881、Y=37538666、Z=+220.81m,底顶板穿层布置,落底标高+190.0m。主斜井为矿井通风、运输和敷设管线及行人用,风井为矿井回风用并兼做安全出口。主斜井坡度26°,斜长100.14m,采用JT0.8×0.6型矿用提升绞车单钩一次串两车提升,井下运输大巷及采区使用U-0.75m3型矿车人力推车运输。轨型18㎏/m,轨距600㎜。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斜井为进风井,井口标高为+206.23m,风井为回风井,井口标高+220.81m。新鲜风流经主斜井、+162m运输大巷、通过局扇送风至掘进工作面,泛风经总回风上山至风井,由抽风机排至地面。地面风井口安装有两台YBK56-Ⅱ-6-№11型轴流式抽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额定功率为11kw,井下安装有5.5kw局扇二台。掘工作面采用局扇配风筒压入式通风。矿井实测总进风量为528m3/min,总回风量为540m3/min。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5PH值呈中性。主斜井井底水泵房排水设备采用D25-30×6型水泵2台,配套电机额定功率30KW。水泵额定流量25m3/h额定扬程180m。排水管路为Ф=76×4无缝钢管二趟,沿主斜井敷设至地面。矿井主供电源来自新化县城35KV变电站,供电架空线规格LGJ-50,供电距离10KM,10KV“T”接至矿。矿井应自备有一台75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矿井备用电源。经过多年开采,现老矿井范围+140m以上资源已基本采完,老矿井即将报废。第二节矿井地质概况一、地层和地质构造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Q)、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ht)、下石炭统梓门桥组(C1Z)、下石炭系测水组(C1C)、下石炭系石磴子组(C1S)。1、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层,为灰至黄灰色淤泥、粘土、砂土,厚一般5m。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由灰白色至浅灰色厚层状灰岩为主,最大厚度800m左右,与下伏梓门桥组呈整合接触。3、下石炭统梓门桥组(C1Z):上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6中厚层状,中部为硅质灰岩;下部为深黑色中厚层状泥灰岩,常含微晶石膏0~5层,一般2~3层;层位较稳定。全组平均厚170m左右。与下伏测水组地层整合接触。4、下石炭统测水组(C1C)为矿区含煤地层,平均厚约99m,按其含煤性、岩性组合和生物化石生平特征均可分为上段(不含煤段)和下段(含煤段)两段。1、上段(C1C2)不含煤段。由色泽较浅的碎屑岩及紫红、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深灰色泥质岩等组成。厚约76m左右。2、下段(C1C1)含煤段。由颜色较深的碎屑岩夹煤层及泥质灰岩组成,以灰黑色的砂质泥岩、粉砂岩、暗灰色细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黑色泥岩夹炭质泥岩,一般厚23m左右。与下伏石磴子组地层整合接触。5、下石炭统石磴子组(C1s)上部为薄至中厚层状钙质泥岩。下部为黑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结核。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50m。本区可见厚42m。本井田位于冷水江向斜北翼的西北端,满竹背斜倾伏端的白马山倒转向斜部位,地层走向NW—SW,倾向NE,倾角变化较大,一般为70°。井田构造以断层为主,其中株木山7逆断层为区内主干断层,位于42线~51线一带,走向长2500m,倾角35°左右,断距约200m左右。褶曲次之,地质构造属复杂。二、煤层及煤质兴华煤矿含煤地层为测水组煤系,矿井内含煤6层,自上而下命名为:上段煤、3煤层、5煤层、6煤层、7煤层、8煤层,上段煤有时为两层,未加细分,统称上段煤,一般不可采。井田内可采煤层为下石炭统测水组(C1C)3、5煤,煤层平均厚度2.76m。其中3煤局部可采,厚0~3.89m,平均厚度1.54m。5煤层全区可采,厚0~8.52m,平均厚度2.0m。其它煤层不可采。3、5煤层均以粉状结构为主,局部细~中条带状块煤,主要由亮煤和镜煤组成。煤质属中灰、特低硫、中高发热量无烟煤,适用于动力和民用用煤。具体指标见下表:指标原煤精煤分析基水分(%)干燥基灰分(%)可燃基挥发分(%)干燥基全硫(%)干燥基弹筒发热量(mJ/㎏)3煤原煤3.5918.557.670.9728.46精煤2.814.914.665煤原煤3.918.667.910.6027.6精煤3.296.725.048三、瓦斯及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性该矿2005年未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本设计参照相邻煤矿巨底冲煤矿200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湘煤行[2005]233号),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6.61m3/t,属高瓦斯矿井,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四、水文地质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区内主要含水层有梓门桥组、测水组、石磴子组。梓门桥组地表岩溶发育,属富水性较强的裂隙岩溶含水层;测水组为一水头高,富水性较弱的裂隙承压含水层;石磴子组裂隙发育,属一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区内主要隔水层有二层:一层为测水组3煤顶板以上岩层,厚90m以上,主要以浅灰岩层为主,由紫红、灰色砂质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灰色泥质灰岩,为煤层顶板之良好的隔水层。一层为3煤底板深灰色细(粉)砂岩,至石磴子组顶部的钙质泥岩、泥灰岩,厚约25~30m,为煤层底板之良好隔水层。矿井主要充水来源为测水组砂岩裂隙水、老窿水及大气季节性降水补充水。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设计开采范围内涌水量预计根据新化县煤炭局提供的地质资料,预计该矿井+130m水平正常涌水量将达到10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9第二章开采方案第一节矿井境界及储量一、矿井境界根据兴华煤矿采矿许可证(2004年12月29日),矿井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1、X=3069650Y=37538750;2、X=3069975Y=37538910;3、X=3070120Y=37538825;4、X=3070220Y=37538860;5、X=3070270Y=37538785;6、X=3069800Y=37538505。开采标高为+280m~+140m。调整后矿区范围由以下拐点坐标圈定:1、3070145375396102、3070125375394003、3070530375395204、3070530375390705、3070190375390706、3069975375389107、306950537538750108、3069800375385059、30710003753920010、30705663753971411、307032437539666开采标高为+300m~+130m。二、矿井储量根据划定的开采范围计算,矿井保有储量110.3万吨,按80%回采率计算,可采储量为88.24万吨。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330d,每天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14h。二、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根据矿井设计委托书,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日生产能力:91t/日。矿井范围内保有地质储量110.3万t,可采储量88.24万t,储量备用系数取1.4,计算得矿井服务年限约21a。T=110.3×0.8/3×1.4=21(a)11第三节开拓布置一、开拓方案选择根据煤层赋存情况、矿区地形和矿井开采现状结合矿方意见,初步提出二个开拓方案:方案Ⅰ:新掘主平硐和风井。在矿井2号拐点处新掘主平硐,井口坐标X=3070170、Y=37539470、Z=+238.5m,以191°的方位角施工平硐15m,再以ß=28°的坡度施工11轨道上山至+130m标高落底,长231.11m,落底后沿岩层走向布置+130m底板运输大巷至井田中部,并以坡度30°的伪倾斜方向施工11通风上山与+240m底板回风大巷、回风上山和风井(风井位于矿井1号拐点附近,井口坐标X=3070180、Y=37539530、Z=+260m,ɑ=215°)贯通。构成矿井负压通风系统。(见开拓系统、采区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方案Ⅱ:利用现有的主斜井及工业广场,延深主斜井至+130m标高,沿岩层走向布置+130m底板运输大巷至矿井井田北翼附近,再布置采区上山。在矿井1号拐点附近布置风井,通过+260m总回风与采区通风上山贯通,形成矿井负压通风系统。从以上二个方案分析,方案Ⅰ要重新选择主、风井和工业广场并征地,初期投资大,建井工期长,但运输系统简单,前期通风线路短,通风容易。方案Ⅱ首采区生产时运输线路12较长(达2000m),煤矸通过轨道上山下放到+130m底板运输大巷,再从主斜井提升至地面,运输系统比较复杂,运输费用较高;由于巷道较长,通风阻力大,通风较困难;原主井因服务年限,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巷道严重变形,断面较小需扩大断面,且施工难度大;+130m底板运输大巷需要从小溪流下方通过,且岩柱较小和杨家湾断层的影响,可能导致地表水通过断层裂隙带进入矿井,从而增加排水费用,其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工业广场、设施和设备。方案技术比较表方案Ⅰ方案Ⅱ优点:1、通风线路短,通风阻力小;2、煤柱损失小;3、设计投产工期较短;4、运输系统简单,运输费用低。缺点:1、需另建一套地面生产系统,征地面积大,地面投资费用高;2、建井工期较长;优点:1、可以利用现有工业广场和现有设施、设备;2、不需要征地;3、初期投资小。缺点:1、运输系统复杂,运输路线长,运输费用高;2、原主井因服务年限,受采动压力的影响,巷道严重变形,断面较小需扩大断面,且施工难
本文标题:兴华煤矿技术改造(新建主风井)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