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宏观经济学》讲稿经济系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本章重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1、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1)摩擦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2)自愿失业[VoluntaryUnemployment]——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形成的失业(3)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Unemployment]——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奥肯定律[Okun’sLaw]——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货币主义)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CPI,PPI,GDP平减指数)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目标之间不但会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的冲击。此外,还要考虑到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FiscalPolicy]——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政府支出——整个国家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1、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是实质性支出。2、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货币性支出。•政府收入1、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根据课税对象: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税收乘数:(1)税率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2)税收绝对量的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2、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国债:短期债、中期债、长期债。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1、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stabilizers]——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中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萧条→产出下降,个人收入减少→所得税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少减少一些→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萧条→失业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消费需求下降经济繁荣,则相反。(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则相反。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需求管理)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影响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1)时滞(2)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3)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4)挤出效应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FunctionalFinanceandBalancedBudget]•功能财政——为实现无通胀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预算赤字:由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造成。•预算盈余:由增税和减少政府支出形成。•y<y*→政府应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更大赤字。反之,则相反。•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思想: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功能财政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原因:(1)经济本身变动(2)财政政策的变动要使财政政策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扩张或紧缩的标准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作用(1)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2)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BStyGTRBStyGTRBSBStyytBSGBSTR税率实际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转移支出五、赤字财政与公债•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1)货币筹资:向央行借债,结果是通胀。(2)债务筹资:“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于当代人身上,而且也加在后代的身上,是“爷爷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害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要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公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六、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第三节货币政策•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货币政策的效果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中央银行[CentralBank]——“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款业务。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又称支票货币[CheckbookMoney]或存款货币[DepositMoney],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法定准备金[LegalReserve]——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金。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率。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原始存款];A银行将80万元贷给客户甲;B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80万元;B银行将64万元贷给客户乙;C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64万元;C银行将51.2万元贷给客户丙;……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货币•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R]法定准备率[r]=原始存款+派生存款(0r1)•货币创造乘数[MoneyMultiplier]——原始存款扩张的倍数。=存款总额[D]原始存款[R]=1法定准备率[r]或=1法定准备率+提现率+超额准备率货币乘数的作用也是双向的。准备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吸收的每一轮存款中可用于货款的份额越小,由于贷款转换为存款,因而下一轮存款就越少。•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条件:(1)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超额准备率为re,,货币创造乘数市场利率上升,超额准备率从而实际准备率会下降,货币乘数就会增大。再贴现率上升,银行多留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会变小。(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现金漏出rc,1dekrrdeRDrr派生存款总额1deckrrr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111HCRRudeCDMuHCRRudeCurMcDCRRHrrrudecdeDDDrcMHrrrcdedeCRRuH:非银行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高能货币M: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函数三、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债券的价格越高,利息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这一反方向关系适用于一切金融市场。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息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假设前提——人们的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这两种存在形式。•货币政策的工具①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Policy]——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RediscountRate]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②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③变动法定准备率[ReserveRatioPolicy]——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道义劝告——央行应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货币供给量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消费增加货币供给量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消费减少•其他理论1、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资产组合的改变。较低的利率→资产转移到股票→股票价格上涨→根据托庇“q”理论,企业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2、扩张货币政策→利率下降→股票、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人们感觉富有,消费增加。3、扩张货币政策→债券出售者将支票存入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银行用来贷款或购买债券。银行吸收贷款,降低利率,购买国库券使利率下降,使企业投资增加。4、开放经济中,通过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从而对总需求发生作用5、可利用的信用规模。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一、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广义的证券: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狭义的证券:资本证券,股票和债券都属于。股票和债券区别:1、性质不同2、财务处理不同3、收益风险不同二、证券的发行和流通•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发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债券:企业和政府•流通市场•证券承销商•证券的交易开户、委托、竞价、成交、清算交割、过户类型:现货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证券交易的价格1.股票价格:2.债券价格:主要取决于债券内在价值。3.股价指数:三、证券的交易与价格•证券收益1.债券利息、股息、红利。2.资本利得即债券低买高卖得差价。•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1、系统行风险——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变动而影响债券收益的风险(1)市场风险(2)利率风险(3)通胀风险四、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2、非系统性风险——由于市场、行业及企业本身的特殊因素给个别企业证券带来的风险。(1)行业风险(2)企业经营风险(3)违约风险为降低风险:合理选择投资对象对形势进行分析掌握市场信息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75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