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部分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二部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第一节基督教哲学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第一节基督教哲学总论一、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它于公元一世纪中叶产生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圣经》中的《新约全书》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二、基督教哲学的形态概况时间:公元6世纪到公元14世纪阶段和形态:教父哲学(主要柏拉图主义哲学为基础)。在基督教的演变过程中,为了使《圣经》教条理论化、系统化,在基督教内部出现了一批基督教教义的制订者,他们被称为教父。教父们制订的神学理论,被称为教父学。经院哲学(主要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经院哲学产生于公元九世纪后半期,到十一世纪就基本上形成。经院哲学就是在经院里讲授的哲学,它是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如果说教父学只是提出了宗教教条和创立了神学体系,那么,经院哲学就是来论证宗教教条和为神学作注脚的。经院哲学是教父学的继续和发展。经院哲学因其讨论的问题和方式,而又被人们称为烦琐哲学。三、基督教哲学的问题基本问题:哲学与神学关系(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共相与个别问题;上帝存在等基督教教义的证明等。唯名论与唯论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两个派别,唯实论是正统,唯名论往往被指责为异端。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开始于十一世纪,一直持续到十四世纪,最后终于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解体。争论的焦点及其由来。唯名论与唯实论争论的焦点是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是实在的。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所以,这场争论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基本观点唯名论者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没有一般,一般仅仅是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唯名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极端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只是一种声音,这种代表人物是洛色林。另一种唯名论叫做概念论,认真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实在论者认为,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它们是个别事物的原型,是上帝的理念。这种观念是极端实在论,实质上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翻版,其代表人物是安瑟伦。还有一种“温和的实在论”,其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认为一般是“实体形式”,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这种说法,委婉一些,但还是认为一般先于个别,比个别更实在。争论的意义唯实论和唯名论都形而上学地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在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绝不是单纯的学术之争,也不仅是经院内部的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直接或者间接地关联着。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否定渗透各国的罗马教会的权威。实质上表示了对基督教普遍教义的怀疑、三位一体论、原罪说等教条都难以成立。既然个别为真,那么圣父、圣子、圣灵也应该是个别的三个神;个别人是真实的,只有个别人犯罪,人类不能共同负责,亚当、夏娃有罪,他们二人赎罪,为何让全人类赎罪呢;个别人的信仰比普遍的教条更真实。这些思想是“异端”运动的思想理论根据。唯实论者肯定一般概念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就意味着基督教的普遍教义是真实的,是真理。罗马教会也应具有无所不包的权力。四、亚里士多德主义对经院哲学发展的影响阿惟森那(Avicenna,980—1037)阿拉伯医生、科学家和哲学家著作:《论灵魂》、《知识论》,《医点》等倡导独立思考;从运动和因果关系角度论证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是万物存在的最终因。阿维洛伊(Averroes,1126—1198),本名伊本·路西德阿拉伯哲学家、科学家、医生、法学家多种/多重真理;试图用理性为信仰作论证阿维洛伊主义(双重真理说)“二重真理论”认为,宗教有宗教的真理,哲学有哲学的真理,二者各有独立的范围,互不干扰。阿惟森那与阿维洛伊AverroesofCordova(IbnRushd,1126-1198)AvicennaofBaghdad(IbnSina,980-1037)“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查士丁尼这是希腊教父查士丁尼(185—245)提出的命题。希腊教父不同于西方拉丁教父,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哲学来论证宗教。1.逻各斯是上帝的内在理智和永恒智慧。他认为,逻各斯是上帝的内在理智和永恒智慧,它本身就是上帝。上帝凭借逻各斯创造万物的。逻各斯永恒地普照着整个世界,向所有的人启示着真理。2.哲学家只能分有逻各斯的部分。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优秀的异教徒只能分有逻各斯的部分,只能在其理解力所能企及的程度上认识真理。希腊哲学家们之间激烈的争吵恰恰说明他们所认识的都只是部分真理。3.只有基督教才拥有完全的真理。逻各斯只有在耶稣基督身上才得到了完全的启示,因而也只有基督教才拥有完全的真理。由此,查士丁尼得出了“真哲学就是真宗教、真宗教就是真哲学”的结论。他认为,“哲学”这个名称就应该保留给基督教,只有基督教才是真正的哲学。“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德尔图良这是拉丁教父德尔图良(160—240)提出的命题。德尔图良出生在罗马帝国北非行省的迦太基城。德尔图良被称为西方拉丁教会第一个伟大的神学家和坚强的教父。1.基督教的信仰是启示真理,这是任何理性方式无法认识的。与查士丁相比,德尔图良以极端的反异教、反理性和反哲学的方式来为基督教辩护。在他看来,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通过基督事件启示给世人的真理,这是通过任何理性方式所无法认识的。2.任何一个基督徒也比哲学家掌握更多真理。尽管哲学家有时也认识到了真理,但他认为这只是一种盲目的幸运结果。因此,即便是一个简单质朴的基督徒也比过去的哲学家们掌握有更多的真理。3.神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任何调和。德尔图良认为,在雅典和耶路撒冷之间、在学园与教会之间,不存在任何调和的余地。一切世俗知识在上帝面前都是愚蠢的,基督徒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帝的启示。“上帝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了,并不因为这是耻辱的就让人耻辱;上帝的儿子死了,正因为这是荒谬的,所以是绝对可信的;他被埋葬后又复活了,正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是确定无疑的”。人们将其概括为“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信仰寻求理解”——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354—430奥古斯丁(354—430)是古代基督教教义的集大成者和杰出的教父。他为基督教创立了一个哲学体系,对西欧中世纪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古斯丁出生在罗马帝国所管辖的北非的塔加斯特城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不能说明邪恶苦难的原因,改信讲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在米兰,他重新钻研圣经,认为上帝是绝对的存在,是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恶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善的损害。于是重新接受了基督教教义。奥古斯丁于三十三岁时与儿子一起正式加入基督教。死亡后安葬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被称为伟大的教父。奥古斯丁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等。米兰花园的忏悔奥古斯丁有一天在米兰的一个花园里思索,听到孩子们的童音,“拿起来,读吧”。他发现一本圣经并顺手翻到罗马书一页的内容,“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象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从此,他洗心革面从新做人。1.启示真理不依靠理性和哲学。信仰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2.启示真理不同于哲学。启示真理是一种神秘的直觉,是刹那间领悟的智慧,而哲学则是从经验或理性得到的知识。3.信仰虽然高于并且不依赖理性,但是“信仰寻求理解”,理性可以用来解释信仰。后来,经院哲学家安瑟伦直接继承奥古斯丁的学说,竭力鼓吹宗教的绝对权威,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从属宗教。他说:“我决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宣讲》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最伟大无比的东西,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安瑟伦安瑟伦(1033—1109)原是意大利人,任英国坎特布里大主教。他用逻辑方法论证上帝,所以,被人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真正的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独语》、《宣语》、《宣讲》、《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等。1.哲学的任务就是为教义提供可以理解的证明,最重要的就是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即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2.唯实论的原则,即事物愈普遍,也就愈实在。上帝的观念最普遍,所以上帝最实在,最完善。3.上帝作为伟大的实体存在,那就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而且在现实中存在。因为假设它只在心中存在,那就可以设想到现实中还有比它更伟大的实体。所以,毫无疑问,这个在心中存在的伟大实体——上帝,不仅存在于心中,同时也存在于现实中。高尼罗的反驳安瑟论的证明,是从上帝绝对伟大这个抽象的观念推导出上帝的存在,这是典型的意识在先、存在在后的唯心主义命题。这样的证明明显地违反了人们的常识,身为僧侣的高尼罗就写了《为愚人辩》来反驳安瑟伦。他认为,必须把实在的东西和思想中的东西区别开来,实在的东西是一回事,把握这种东西的理智本身又是另一回事。即使承人我们心中有一个伟大实体的观念,也不能由此推出它现实的存在。人们可以设想大洋中某处存在一座海岛,岛上有无数诊宝,这个海岛比任何国家都优越,但是并不能由此证明这个海岛的真实存在。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仅限于逻辑上的反驳,他不是,也不想否定上帝存在这一信条。马克思的反驳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指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逻辑上不过是“同语反复”,它只能证明论证者本人思想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而决不能证明什么上帝存在。因为安瑟伦在前提中已经肯定了要证明的结论,把上帝说成是最完备的实体。伟大、完备、完善这些形容词必须与一定的实体相联系,它们本身并不存在,靠这些形容词是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理解而后信仰”——阿伯拉尔比埃尔·阿伯拉字(1109-1142)是法国人。他一生对教会充满了反叛精神,他的学业说被教会斥为异端邪说,多次遭到迫害。他的著作有《论三位一体》、《是与否》、《基督教神学》、《伦理学》等。1.阿伯拉尔反对安瑟伦“信仰先于理解”,“理解为信仰服务”的说法,他主张对教义要先理解,后信仰。2.他的《是与否》一书用辩证法的方式写成,书中把教父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并列起来,使其相互冲突、相互矛盾,而把矛盾的解决留给了读者自己。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阿伯拉尔的反权威思想:阿伯拉尔的“主要东西――不是理论本身,而是对教会权威的抵抗。不是象安瑟尔谟那样‘信仰而后理解’,而是‘理解而后信仰’;对盲目的信仰进行永不松懈的斗争”。哲学是神学的奴仆——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贵族。5岁时被父母送进附近的卡西诺山修道院接受教育,14岁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在此期间加入了多米尼克修会。1269年,托马斯在巴黎大学与激进的拉丁阿威洛依主义和保守的弗兰西斯教派展开激战。1274年,托马斯应教皇之召赴里昂参加宗教会议,不幸于中途因病故世。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论真理》等。托马斯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最系统的天主教思想体系,他把亚里多德奉为不可侵犯的权威,并说服了教会,同意把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基础。随着教会权威日趋没落,托马斯的地位却不断上升。1323年,他被封为圣徒,1567年又被封为圣师。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规定托马斯学说为罗马公教会的神哲学原理。直到20世纪,亦有新托马斯主义流行于世。1.宗教真理与哲学真理是形式和质料的关系,宗教真理是哲学真理的目的,哲学真
本文标题:第二部分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08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