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根及根茎类药材栽培技术—黄芪栽培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黄芪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2.知道黄芪药材规格等级能力目标:※▲1.能根据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栽培和田间管理※▲2.能进行黄芪的采收及产地加工一、基本概述黄芪为豆科黄芪属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植物,具有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产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西等省内蒙古黄芪(绵芪)主产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区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2、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脱毒排脓、生肌等功能。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内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深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化,外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具槽,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黄色。荚果膜质下垂,被短毛。种子肾形,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根呈圆柱形,略扭曲,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并有较多横长线形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连结成网状的纤维束,两端均有纤维束外露。质硬略韧,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皮部约占半径的1/3,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射线细密,皮部射线略弯曲,稍有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条粗长、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内蒙古黄芪与上述主要区别是:小叶12-18对荚果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二、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怕水涝,忌高温。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成株后较耐旱。黄芪系深根作物,要求土壤浓厚、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反应以微酸为好。凡粘重板结、含水量大的粘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栽。1、留种与采种黄芪播后于第2年开花结籽。当秋季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采收,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收集。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晒干脱粒,除净杂质,通过风选或水选,剔除瘪籽和虫蛀籽,选籽粒饱满而有褐色光泽的优良种子贮藏备用。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2、种子处理由于黄芪种子硬实,具种皮不透性,吸水力差,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下列方法处理(任选一种)。(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水温冷却至40℃时,再浸泡2h。然后,将水倒出,种子加盖麻袋等物焖12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选雨后播种最佳。(2)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变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3)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农村慎用)。(4)播种。以直播为宜,产量高,质量好。播种期:春播于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10厘米后立即播种,宜早不宜迟;秋播于9—11月。3、种子直播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7厘米挖浅穴,每穴散开播入种子4-5粒,覆土厚3厘米,条播按行距4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火土灰、人粪尿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厚1-2厘米,稍加压实,播后用细孔喷壶浇水1次。穴播每亩用种量1-1.5公斤。4、育苗移栽播种期同直播。播时,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播幅宽10厘米,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播入沟内,覆土厚2厘米,稍加镇压,浇透水,上盖草保湿保温。当气温在14-15℃时,湿度适宜,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当苗高13-15厘米,根长15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条播每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浓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栽。地选后,深翻土壤8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土杂肥或堆肥2000-2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撒于畦面,翻入土中仍作基肥。于播前再浅耕20厘米,整平耙细后作1.3米宽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开好四周排水沟,以利排水。2、移栽春季当苗高15厘米左右根长15厘米时按行距18-24厘米株距10-12厘米挖穴移栽每亩栽苗2万株为宜3、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补苗无论是直播或育苗,一律于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最后,穴播的每穴留壮苗3-4株;条播的每隔10-12厘米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亦可重播催芽籽补苗。2)中耕锄草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锄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锄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4、6、9月各锄草1次。为了防治黄芪早期田间杂草,据黑龙江中药研究所试验,在播种时,或播种后,或出苗前喷施美国进口的除草剂--氟乐灵,除草率达95%以上。3)追肥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锄草追肥3次。第1次,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或硫酸铵15公斤,对水浇施;第2次中耕锄草后每亩施尿素5公斤,对水浇施,或用堆肥1500公斤与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铵10公斤,共同混合均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3次于冬季枯苗后每亩施入厩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4)排水雨季湿度过大,要注意排水,以防烂根死苗。5)打顶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以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4、病虫害及其防治1)白粉病:危害叶片和荚果。防治方法:(1)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越冬病原菌;(2)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5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或抗菌素120,浓度为100-150单位,效果较好。2)黄芪紫纹羽病。俗称“红根病”。防治方法:(1)收获时将病残株集中烧毁深埋,可减少越冬病菌;(2)实行与禾谷类作物轮作,轮作期3-5年;(3)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病穴及其周围撒上石灰粉,以防蔓延;(4)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5)结合整地每亩用70%敌克松1.5-2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3)豆荚螟: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荚越冬。防治方法:在花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40%乐果800-1500倍液喷杀。7天1次,直到种子成熟。4)豆荚蝇:幼虫从嫩梢逐渐向下蛀入茎杆中危害,致使顶部嫩梢逐渐枯萎,植株遇风即断。防治方法:6-7月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7天1次,连喷3-4次。5)蚜虫:危害嫩梢。可用40%乐果800-1500倍液防治。6)拟地甲:危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7)广肩小蜂:以成虫产卵管刺入荚果种皮内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嫩籽。防治方法:在结荚初期用40%乐果10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喷杀。7天1次,直至种子成熟。四、采收加工1、采收。膜荚黄芪于播后2-3年、内蒙古黄芪播后3-4年采挖。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2、加工。运回后去净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干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为了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然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3、商品规格:分为四等级特等:圆形的单条,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灰白色或淡褐色,质硬而韧。断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或黄色,有粉性,味甘,有生豆气。长70cm以上,上中部直径2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6cm。一等:长50cm以上,上中部直径2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5cm,其余同特等。二等:长40cm以上,上中部直径1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4cm,间有老皮。其余同一等。三等:不分长短,上中部直径0.7cm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3cm,间有破短节子,其余同二等。
本文标题:黄芪的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0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