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二章 文化起源及特征比较
第二章文化起源及特征比较1文化的起源1.1文化的起源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但是文化的起源不等同于人的起源。人类的需求推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1文化的起源1.1文化的起源简单的原始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并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的产生和运用文化本身的累积和创新1文化的起源1.1文化的起源1文化的起源1.1文化的起源1文化的起源1.2文化的积累人类创造文化、保存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文化并使之累加。文化的累积和文化的发展状态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一个加速度。文化的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使得人类文化越来越丰富、多样,人类也似乎越来越聪明,社会越来越完善,生活越来越美好。1文化的起源1.2文化的积累1文化的起源1.2文化的积累1文化的起源1.3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和源泉。所谓文化的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判定文化的创新依据:•首先,要有一定高度的文化累积;•其次,源自社会需要,没有需要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再次,需要相应的社会实践,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2文化生态论和三大板块文化2.1文化生态论定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理解为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下,会孕育出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人群。•本质上说,人的文化就是与自然环境斗争、与自然环境协调或者与自然环境妥协的一种产物。•朱利安·斯图尔德:1953年首次提出文化生态的概念(《进化和过程》)•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文化生态:就是文化适应其生存环境而产生的不同形态和内容,它反映着文化发育的地理环境背景给予文化的影响、作用和制约。2文化生态论和三大板块文化2.2文化生态对于文化的影响外显:衣食住行、饮食起居、交通方式内蕴:人生观、价值观、信仰、道德伦理游牧民族的帐篷江南水乡2文化生态论和三大板块文化2.3三大板块文化三大生态系统:热带、温带、寒带(纯地理学);热带、温带、寒温带(人文地理学)。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最显见的特征是体表、体质、体形、生理的差异。三大人种:黑色、白色和黄色(肤色)。人类文化内容:政治、经济、人口、民俗、语言、文字、科技、艺术、工艺、民众心理、行为模式、信仰、宗教、观念、感情等等。2文化生态论和三大板块文化2.3三大板块文化3白色文化3.1白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1)定义•以欧洲为代表的温寒带文化,包括整个欧洲、美洲、澳洲以及部分亚洲区域。•美洲和澳洲的白种人是欧洲移民,因而也可以看成是白色文化区。3白色文化3.1白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2)白色文化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北纬36~72°之间,大部分地区属北温带,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大片沙漠的一个洲。•气候特点:温度偏低,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复杂。西欧典型的海洋气候,东欧冬季酷寒、有永久性积雪和年温差较大的大陆性气候,南欧为地中海气候,中欧处于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物产:农业、渔猎、贸易、畜牧四者并重,四种生产方式加起来的智慧是形成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础。3白色文化3.2高加索人种和集团经济模式(1)高加索人种及其性格特点•高加索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或欧洲地理人种。一般特征是白肤黄发、碧眼高鼻,勇敢坚定,富于理性,善于攻击和集团性结社等,这些都源自其严酷的自然环境。•欧洲的国土与中国相当,然而独立国家众多,语言复杂,民族众多,复杂多变。3白色文化3.2高加索人种和集团经济模式(2)高加索人种的集团经济模式•“集团经济模式”由谋生的生产形式决定。欧洲是农业、畜牧、渔猎、贸易并重的经济模式,渔猎和贸易尤为发达。•最重要的特征:集团性效能和分配法则。生产、航行、围猎都需要一定规模的集体性分工协作。这种方式一方面培养了欧洲人的组织管理性(人与人必须互相制约,紧密合作,否则影响生产,甚至会产生灭顶之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西方人的自由和反抗的性格。3白色文化3.3白色文化历史沿革(1)自身缓慢发展阶段:无史开始,止于爱琴文化形成以前。•学习东方文化阶段:“爱琴文化时期”。爱琴文化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欧洲文化的独立阶段:从希腊文化形成起,至地理大发现为止。(2)传播扩散时期:15世纪至今的殖民地运动,将欧洲文化传遍了全球。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1)白色文化是音乐型文化•对声音的微妙辨析能力与把握的准确性:西方的渔猎生活,听觉信号都要强于视觉信号,为音乐型文化提供了高度发达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音乐:至少五个音阶,常用七音。•西医:听诊,四诊法(听、扣、触、查)。•文字:象音文字,有些发音区别极其细微。throw(抛)—threw(掷)—through(穿过);like(喜欢)—lake(湖)土—士;人—入;己—已—巳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2)数理逻辑性•理性音乐型所要求的精确性必然会导致数理逻辑型思维的发达。•音准性文化性格促使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结果:四大学科—几何学、算术、音乐、天文学,均与数字相关。•理性文化,其思维特征趋向于分析切割型,这与渔猎——瓜分相关。例如西餐进食方式使用刀叉,就是渔猎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东方中国的筷子则象农田里的耕作工具。•重人体解剖由生理到病理,是一种直线型逻辑理性。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3)以量制(控制、支配)质•以量的把握达到控制、追求质的目的•西方渔猎VS东方农耕文化•以量制质VS以质制量•西方油画VS中国水墨画•西方歌剧VS中国戏剧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4)攻击性、开拓性•寒带生命繁衍、优胜劣汰,造就渔猎文化的攻击性,养育勇猛性格,使文化具有特别的外延力、扩拓力。•航海技术的发达与人的胆识成正比,几乎创造了一切海上的奇迹。•西方人将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用于航海,把战争当成了生产、生活和自我发展的第一需要。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5)功利性、竞得性•生产方式:渔猎生活的杀戮性导致了西方人的残忍性,古代渔猎生产的纯破坏、无建设性的收获,培养了西方人的功利性。农耕则先要为天地做出牺牲,才有所收获。•宗教: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人类&动物界)。通过对自己的修行而达到对更大范围生物界造福的思想正好呼应了中国古代先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基督教: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与爱琴文明以来欧洲人一贯的自由、自主和进取精神相一致。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6)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西方新兴资本主义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是通过每一个个体获得自由,然后每个个体相加成整体自由,是一种以量求质的功利性。•中国道德观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张牺牲个人幸福,求得人类幸福,最后再考虑个人幸福,即便来不及享受个人幸福,这种幸福也被认为包含在奋斗过程之中了,这是一种以精神修炼代替物质享受的幸福。•中国文化是一种道义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就是一种功利文化。3白色文化3.4白色文化特征(7)人为性和主动性•西方文化的开拓性使他们认为人定胜天,有不惜逆天道而行的胆识和气魄。•西方园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明显感到人对自然的规范;中国园林也是精心制作,但看起来浑然天成,如置身自然环境中。•两种风格,一种是理性的人智铺展,一种是美性的天人和谐;一种自然屈从人工之力,一种以人工再现自然之美。都很绝妙,但思维方式和追求方式则分属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4黑色文化4.1黑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1)定义•黑色文化:体育舞蹈型文化。他们的直觉感性即灵感性反映了热带生境中应激适存性的美学风格。•黑色文化形成的早期是以狩猎、采摘为主要的生存方式,狩猎需要反应迅速,采摘需要身手敏捷灵活,如此才能够获得所需的食物,长期的生存需要成就了黑色文化独特的个性特征。4黑色文化4.1黑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1)定义•研究非洲文化,以热带非洲(黑非洲,泛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国)文化为典型。•非洲大陆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非洲文化的发展停滞了:•生存环境相对容易,不需要和严酷的自然做艰巨的斗争;•隔绝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其没有任何与外来文化交流的机会。4黑色文化4.1黑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2)黑色文化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除北非以外的全部非洲地区。•主要生物环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萨王纳群落。•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赤道附近年降雨量大,是世界上雨水最多的地区。雨水相对集中,干湿分明。愈向外展开,降雨量愈少,出现热带荒漠和半荒漠。4黑色文化4.1黑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2)黑色文化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炎热的气温和丰沛的雨水使得生态系统产量很大。热带雨林,林木高矮不一,林冠稠密,林层多而复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极为丰富;天然动物园。•经济形式:以采摘为主发展起来的粗放型农业,以粗粮为主;畜牧业和狩猎业作为农业的补充,管理十分粗放、原始。•自然环境提供了丰富而质朴的食物,当地人不讲究烹调,由此也可以判断其个性和美学性格的单纯和浓烈。4黑色文化4.2尼格罗人种及其性格特点、美学风格及艺术(1)尼格罗人种及其性格特点•尼格罗人种:炎热的气温和丰沛的雨水使得生态系统产量很大。热带雨林,林木高矮不一,林冠稠密,林层多而复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极为丰富;天然动物园。•长期生活在热带的人群体质特征:暗黑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宽鼻、厚唇、大嘴巴。4黑色文化4.2尼格罗人种及其性格特点、美学风格及艺术(2)黑色人种的美学风格与艺术•自然景观单调又丰富、质朴又浓烈→感性文化。•舞蹈:最直接地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形式,不夸张地说非洲的土著几乎人人都是舞蹈家。•音乐:爵士乐抒发内心痛苦、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音乐的传统与欧洲音乐融合——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福音音乐等。•hip-hop文化的四种表现方式包括rap(有节奏、押韵地说话)、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raffitiwriting(涂鸦艺术)。4黑色文化4.2尼格罗人种及其性格特点、美学风格及艺术(2)黑色人种的美学风格与艺术•文身:直接用颜料绘在人体上的特殊艺术,美化、化妆&防止蚊虫叮咬、保护身体。•木雕:主要包括面具、神像和日用器物等,日用器物也多为祭祀道具。•非洲的艺术多与祭祀有关,可以说非洲十六世纪以前没有欧亚那样的纯艺术,都是实用艺术。4黑色文化4.2尼格罗人种及其性格特点、美学风格及艺术(2)黑色人种的美学风格与艺术•艺术特点•是人与神之间的媒介物,主要为祭祀目的;•大多由人体直接参与;•风格神秘、夸张、强刺激、强节奏;•历史悠久、漫长。4黑色文化4.3黑色文化历史沿革(1)自体出生和本体自律阶段:感性应激型(2)白色文化入侵,黑色文化的他律阶段(3)黑色文化的自觉阶段:被动文化向主动文化的转化4黑色文化4.4黑色文化特点(1)原始性与现代性的统一•非洲特殊的生态环境导致文化发展缓慢,体现了原始风貌;白色文化的入侵导致非洲跨越千年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因此其文化特点为原始与现代并存,体现了原始性与现代性的统一。4黑色文化4.4黑色文化特点(2)体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以身体直接参与文化活动,或以身体作为艺术的主要材料,我们称其为舞蹈性或体育性,也即是一种感性、质朴性和粗犷性,其舞蹈性文化体现了体育性与艺术性的统一。4黑色文化4.4黑色文化特点(3)即兴性与永久性的统一•即兴式创作,不追求光耀夺目的名利,也不追求千秋不朽的保存价值,他们的艺术及文化被保存在每一个个体身上代代传承,体现了即兴性与永久性的统一。5黄色文化5.1黄色文化及其生态环境(1)地理位置的特点•广阔:中国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南达南沙群岛,5500余公里;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5200公里。•居中:中国居亚洲之中,亚洲居寒、热带之中,中国人的外貌色彩居于黑白之中。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地也居于中国中部。•以农立国:中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业成为中国主要的生产部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5黄色文化5.2蒙古人种和集权经济模式(1)蒙古人种与汉族•蒙古人种:亚洲黄色文化的地理人种,外貌明
本文标题:第二章 文化起源及特征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2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