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体探究: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说”: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检查预习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亵玩()陶后鲜有闻()2、重点字词解释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濯清涟而不妖()4)、不蔓不枝()()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花之君子者也()7)、宜乎众矣()fánzhuó涟màn净xièxiǎn多沾染(污秽)洗涤生枝蔓长枝节玩弄助词品德高尚的人应当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fán多唐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很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污秽)洗涤美丽而不端庄树立亲近而不庄重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ī叹词,唉Xiǎn少应当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现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何?态度怎样?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纲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气:香远益清4.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高洁)不妖媚,洁净,朴实。(质朴)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正直)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清香)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清高)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予独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菊牡丹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草木之花菊牡丹莲(正衬)(反衬)一般特别重点内容理解:1、莲花是质朴、庄重的,但作者开篇却不写莲,作者是怎样引出描写对象莲的?这有什么作用?作用:层层铺垫,正面反面映衬,引出描写对象“莲”,使莲的对象更加突出。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鲜)(众)(无)隐逸者富贵者君子托物言志(正衬)(反衬)(突出)颇有微词十分轻蔑赞扬称颂以花喻人一词多义1、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2、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桃花源记》3、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4、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陋室铭》久之,目似瞑()《狼》远播,形容词作动词在远处疏远很少鲜艳更加好处增加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凑足音节,不译1、词类活用不蔓不枝:2、古今异义词亭亭净植3、文言句式判断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4、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2)、《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名词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植:古义:立;今义:栽种注释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多唐朝注释3:认为隐士叹词唉爱菊少应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2:沾染(污秽)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生枝蔓长枝节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莲,花之君子者也。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只喜欢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它的)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5渔人甚异之。。——的——舒缓语气——舒缓语气——表示强烈反问——它(桃林的奇异)归纳总结: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品质的赞美,表达作者对富贵庸俗风气的鄙弃,对正直高洁生活的追求。2、写作特色:为了使文章含蓄而意自明,文章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陈述、设问、感叹等句式。3、语言特色:本文语言古朴自然,平浅晓畅。4、写法:托物言志、正衬和反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这两篇短文都是______________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2.《陋室铭》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著名诗人,本文的体裁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叫“_____”。《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哲学家,本文的体裁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叫“______”。3.《陋室铭》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绘,极力形容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4.《陋室铭》采用__________的写法,以________、_______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情怀,以“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全文,主题突出。托物言志刘禹锡唐铭周敦颐宋说居室情景“陋室”不陋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托物言志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惟吾德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再见1
本文标题:《爱莲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