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三个问题一、内涵•镜像疗法(mirrortherapy,MT)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visualfeedback,MVF)•指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复制到患侧,让患者想象患侧运动,通过视错觉、视觉反馈以及虚拟现实,结合康复训练项目而成的治疗手段。【1995年由Ramachandran等学者首次提出,并应用在幻肢痛患者疼痛治疗中。1998年,Altschuler在第28届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首次报告镜像疗法应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并在1999年对9位偏瘫恢复期患者使用MT的研究证明了镜子治疗的作用。】应用范围•1、截肢、幻肢痛•2、周围神经损伤•3、中枢神经损伤:偏瘫(上、下肢运动、单侧忽略、疼痛综合征)•4、CRPS(慢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5、手外伤术后治疗二、原理、作用机制(可能)•①“习得性废用”的减轻——肢体存在感增强•②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及大脑重塑•③通过视觉皮层纠正内在躯体模式•患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神经输入一传出环路的病理生理破坏将引起患侧肢体习得性废用。镜像疗法通过视觉控制(视错觉)和对患侧肢体的注意从而代偿失去的视觉反馈和建立肢体间的联系。以一种正常的,无痛的,某些运动的视觉感觉反馈来改善感觉运动的不协调。人脑中的镜像网络顶额镜像系统Broca区运动前皮层腹侧(PMv)中央前回下部额下回后部(IFG)顶下小叶(IPL)嘴侧边缘镜像系统脑岛杏仁核前额叶皮层•通过镜像疗法传入的关于躯体体位和躯体运动的信息在视觉联合区得到加工和分类。由此人们推测,在视觉联合区可以找到躯体模式图的内在模式。单个躯体部位的皮层代表区,内在的躯体模式,不仅仅是在顶叶皮层,而且还分布在视觉联合区,也就是次级视觉大脑皮层。三、怎么做?1、对患者的要求:•病人具备稳定的坐姿•稳定的心肺功能•足够的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任务•无强烈的知觉障碍(严重的忽略和失用)•完整的视觉,可以加工视觉信息•没有明显的骨科或风湿性疾病的并发症•自我训练的动力(以偏瘫及简易镜像操作为例)2、治疗前准备•向病人解释治疗的背景、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目标。•安静的房间,房间背景单一,避免在镜子背后出现声音的干扰•镜子大小能看到所有的活动,避免看到患侧肢体,稳固的姿势(镜子两侧手的姿势相同,镜子居中)•健侧免去戒指、手表等装饰物。3、治疗过程•治疗师展示病人想要进行的运动。•病人边看着镜子里的镜像,边模仿治疗师所展示的动作。•病人试图主动地尽可能好地双侧进行上述运动。如果这些运动已经使镜子里想象的强度增强,便可以交替地促进患肢的运动。•另一只手的运动好不好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眼睛看见镜子里的运动,并把镜子里患侧手在运动这样的信息输送给大脑。4、训练要点•患侧肢体决定治疗剂量(运动方式、速度、活动范围……)•一次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患者个体(集中能力和注意能力)•进行足够多的训练重复次数•从固定的位置-小的活动-复杂运动•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的个体化调整活动程度•运动要缓慢的执行•视觉注意力要一直停留在镜子平面•必要情况下,设置短暂的休息时间镜像疗法的发展与演变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讨论:•镜像疗法优势与不足有哪些?•镜像疗法为何现在多应用于上肢的功能恢复?•镜像疗法与姿势镜的使用最大不同是什么?
本文标题:镜像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3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