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英琦王英琦王英琦,当代著名散文家,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1954年生于安徽寿县。14岁下乡劳动。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后在安徽、河南从事专业写作。王英琦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素材,题材广阔,笔法细腻,作品力求从平常的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让读者得到多层次的启发。她的散文总是带有直感觉、真描写、快节奏的特点。•1989年春,因其对文学的一份真诚,“一份生命投入”,作为河南作协专业作家的王英琦,搬至中原大地上远郊乡下(小刘村),过起了现代“女陶渊明”的生活。三年后因生活变故返回江淮故里。王英琦在三年“体验生活”中,一连写出了《乡居琐记》《远郊不寂寞》《最原始的,也是最本质的》等诸多体味生活原色和本质的作品,本文也是王英琦在小刘村写出一批具有“底层感”的散文之一,通过对自己在乡村看社戏的经历的记叙,表达了她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寒碜()恁小()暗忖()小觑()磨蹭()商贾()聒动天地()愀然作色()文化给养()不囿陈法()chennèncǔnqùcènggǔguōqiǎojǐyòu整体感知1、作者所看“社戏”是什么地方戏?2、看社戏的地点在哪?看了多少场?写了几场?文章重点写了岗河村看的三场戏:阴历九月十五一场、次日与第三天各一场;•属于豫剧,是“四大梆子戏”之一。•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研读课文1、结合文本谈谈豫剧之“土、“俗”的具体表现在哪里。•“草台野戏”•“草台”:舞台十分简陋(文章第5段)•“野戏”:唱法很“杂(野)(文章第17段)•戏文内容很“野”(文章第15段)《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观者如墙”2、探讨:为什么豫剧的“土、俗”反而能够征服群众呢?•(1)文本第38段•乡下人把社戏当作是一种劳作之余的娱乐,他们对社戏的热情正是对文化给养、精神升华渴望的表现,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2)课文第17段•正是因为它的“土”,它的“俗”,所以它才不高高在上,老百姓也是来自社会底层,他们才愿意掏腰包,所以也就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才有了最繁茂的生命力。•(3)文本第38段•从人生,从底层民众的角度去搞艺术,是最原始的,却也是最本质最不朽的这一伟大真理了。3、作者着重描写了做戏的人生活的现实状况,文章怎样来具体表现的?“寒酸”“艰酸”演出用品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点面结合4、既然这些“做戏的人”的生活现状如此心酸,为什么他们还要演戏呢?(1)为了生计;(2)对艺术的执着、热爱。探讨主题1、第39节:“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2、第40节:“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部看完并记住,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中我看到并记住了什么?•第39节:“那些话于我不是酬慰,反是凝重和不能承受之伤感、、、、、”这些伶人用他们全部的热情,弘扬着传统艺术,为百姓送去了文化给养和精神食粮,而他们自己却仍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别人的一点帮助使他们感激万分,应该是观众向他们表示感谢,这样的感激让作家感到凝重和不能承受。•第40节:“虽然,我不是每场全部看完并记住,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中我看到并记住了什么?看到了艺人们艰苦的生活,看到了他们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看到了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感悟到了艺术的真谛。总结•这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的散文。作家通过一次看社戏的经历,感悟了民间艺术的真谛,看到了观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对一个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对他们的命运遭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他们在艰辛中对艺术执着虔诚的赞美。•艺术特色•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描写•点面结合练一练: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有了太多的假:明星假唱、足球假球、药品假药……人格和灵魂在利益面前化为乌有。相对于吃着面条却十二分卖力演出的乡间伶人们,生活给了他们太多不能承受之重。这怎能不让人震撼,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示例:尽管条件简陋、收入微薄,但为了艺术和观众他们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尽管生活面临贫困,命运面临不幸,但是他们克己节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图名不为利。虽然没有鲜花和红地毯,却拥有最热情的观众。他们把满腔热忱,全副的虔诚献给了艺术和钟爱它的观众。他们是真正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文标题:看社戏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