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周洋易经•同人卦第十三•谦卦第十五•无妄卦第二十五•颐卦第二十七•升卦第四十六•小过卦第六十二同人卦•乾上离下•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象征人与人和睦相处:众人聚集在宽广的原野上,亨通,适宜渡过大河急流,君子占问有利。“同人于野”,与人平等,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是最好相处的,这时,大家可以共同努力,共同发展,有利于志向的发挥,大家要像原来平等相处时那样处理在工作中的关系(不要为了利益斤斤计较)。《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太阳只有依附于天空才能展示光明,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依附才能有利于生存,故“天火同人”。天与日的关系就如同人与人的关系,只有礼贤下士,如日附天,才有利于发挥。所以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古语,人与人的相处,最重要的是认清对方和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居处停留要懂得地利,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广度,做事要存仁爱之心,言语要说诚信之语,组织或者国家都需要善于调理,做事情要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能力,行动要知道时节的安排。也就是说,一切都有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刻意去争执什么。因为不做无益的争执,所以才不会过度失节,也就没有什么祸患及身。谦卦•坤上艮下•谦。亨,君子有终。•谦卦:通泰。筮遇此卦,君子将有所成就。比喻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这就是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pou多益寡,称物平施•“坤为地、为众,德为顺;艮为山,德为止”,内高外卑,居高不傲,不仅要有大地顺从宽广的品德,还要有山的能止稳重的品质,具备着两种修养,就能够虚心地接人待物,故地山谦。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的,增益缺乏的,取多补少,取长补短,衡量财物的多寡而公平的分配施予。人只有谦逊,才能虚心地向知识渊博者请教,耐心地对后进者给予施教,并且能够对待万物一视同仁,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撝(hui)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海纳百川,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河流所汇注而成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百川归之而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得到人民的推崇,必先在言行上对人民表示谦下;要引导人民,必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他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但人民却并不感到负担沉重不会有压力;虽然走在人民的前面,但人民却并不感到他构成妨碍。因此他得到了天下人民永不厌弃的真心拥戴。正是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无妄卦•乾上震下•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sheng),不利有攸往。•无妄卦象征不妄为(不胡作非为):至为亨通,利于坚守正道。如果不守正道就会引来灾祸疾患,不利于有所前往发展。守正才能无妄。这是说对于“得与失”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得失祸福的问题,对于人力无法控制的事情要抱有平常心,摒弃不利因素的影响。秉持正道,不要妄行妄言,不要痴心妄想。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震为雷,天宇之下,春雷滚动,万物萌发,孳生繁衍,这是无妄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奋勉努力,顺应时令,保育万物。不欺不妄,真实至诚;顺乎自然,福禄深宏。•初九,无妄,往吉。•六二,不耕获,不菑畲(ziyu),则利有攸往?•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四,可贞,无咎。•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人生得宠时惊喜,丧失时惊惧,得宠和受辱看似是两回事,其实有得也必然有失,所以,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否则会留下大祸患。人没有留下大忧患,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为自己。人留下大忧患,为什么?因为我只为自己,只看到个人利益。所以,人贵以身为天下,也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天下人才可以把治理天下的事托付给他,这是老子在这篇文章的宗旨。历史上许多人都看不透得宠和受辱,只知道得宠时的幸福快乐,看不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懂得得失之间的辩证道理。所谓塞翁失马,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多为形容得失之道。•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虚若无有,尽可能地保持清静,在事物波起云涌似的事态演变中,我们可以因此而观察它们的循环反复。事事物物虽然纷纭繁杂,但它们都可以归结于它们的根本。归结到根本它们就显示出始终如一的清静,这就叫做恢复到“本来”。懂得恢复“本来”就叫做达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达到生存的恒常就叫做有明于道。不懂得达成生存的恒常而胡作非为,就会充满凶险。懂得达成生存的恒常就能雍容裕如。能雍容裕如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得到众人的拥戴就可以统摄全局,统摄全局就可以像天一样,像天一样就可以进而像道一样,可以永久存在,终身没有危险。•当人为自己没有鞋穿而哭泣时,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没有脚。人的得失只在一念之间。•《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解:君子对上不怨恨天,对下不归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处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小人却是冒险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解:古代的贤人,得志的时候飞黄腾达了,就为民众谋福利要泽被苍生,不得志的时候,就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德望昭显于世。从小的方面来说,个人有能力的时候要多帮助他人,没有能力的时候管理好自己别给别人添麻烦。•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颐卦•艮上震下(山雷颐)•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颐,就是养的意思。研究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就是说人生要有正确的目标,要经常对自己的目标加以认识,进行修正,努力达到制定的目标,脚踏实地,谨言慎行。人生要以正确的目标为理念,只有有正确的信念才会有好的发展,观察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就要看他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才能,观察他是否出言谨慎和平时的所作所为。一个人的处事行为与他所处的环境和自身修养是密切相关的。天地因为无私才能蓄养万物,圣人因为无私才会泽及百姓。处世的原则要向天地和圣人那样才是为人的真正意义。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雷出山中,万物萌发,这是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善良的人不见得擅长道义之辩,擅长于道义之辩的不见得善良;明于道的人不见得博学,博学的不见得明于道。圣人不堆积这些德能表观以及功果财富的附赘。他尽力帮助人民,他自己也更充实;他尽量给予人民,他自己也更丰富。理想的行为方式是顺导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虽有作为但不与人争。孟子: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是长期的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这种浩然之气是天地之正气,,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高尚的人格。孟子对“知言”的解释是:“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词知其所穷。”片面的言辞知其片面所在,过分的言辞知其失足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知其正道的分歧所在,躲闪的言辞知其理屈之所在。“知言”的目的是为了辨志和养心,因为不正当的言论会迷惑伤害其心。升卦•坤上巽下•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非常亨通,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用担忧。占得此爻,出征南方吉利。指步步高升前程远大。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升卦“地中生木”之象,对于道德之人而言,提醒其处在上升阶段,更应尊崇道德之势,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规范,不断进修,不断提高,不断积累,以小善而成就一个大写的人,这就是“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顺德就是从道,从道之举方有增益,不断增益,方能积小成多,积小胜为大胜,从平凡走向非凡,从平庸走向高尚。也就是强调了要升高,基础必须要稳固。所以说,一个人要以“大地”为基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发展,这样就能积铢累寸,获得极大的收获。其也应和了中国的“人”字,其头顶天,脚踏地,也是暗喻人应顶天立地、踏实稳重、光明磊落。•初六。允升,大吉。•九二。孚乃利用禴(yue),无咎。•九三。升虚邑。•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六五。贞吉,升阶。•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权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因此,圣人不妄逞权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荀子:《劝学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朋友是不是
本文标题:37易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6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