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汇报人:杜鹏艾敏孟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一、课题选择的意义二、课题选择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三、课题选择和确定的步骤四、课题选择和确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研究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般地说,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准确、适时、有利,直接影响整个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最终成果,它关系到研究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与浪费。从研究方面的某种意义上说,往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选题不当,会造成浪费、多走弯路、贻误时机。因此,确定和安排研究课题时,必须既慎重地进行周密分析和严格评选,又要果断不失时机地加以选择。特别是对于规模大、花钱多、周期长、影响大的课题,其成败得失,举足轻重,更需慎之又慎,决不能草率从事,轻易立题。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反映了教育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回顾以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选题上走了一些弯路,至今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为:处理不好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抓不住当前重点的前沿课题,处理不好一般与重点之间的关系;热衷于引进国外的理论和观点,忙于学习、移植和模仿。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及时掌握全局动态,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与一般、学习与独创的关系,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选题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课题必须有价值•课题必须有科学性•选题必须具体明确•课题要新颖,有独创性•课题要有可行性课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如何衡量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育选题,不仅要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二是选题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理论,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的需要,对于教育选题,要适应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实际所选的课题,有的具有应用价值,有的具有学术价值,有的兼而有之。科学性是指所选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必须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在教育领域,科学性原则应具体解释为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选定的课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创新性是指所选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科学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总要有所继承,有所借鉴。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总之,对一个课题的研究,只有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所以说,我们可以借鉴教育技术界先行者的成果,以求取得在现有基础上的突破。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行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源、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有的选题,看起来似乎是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但由于不符和现实生活实际,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原理,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有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提出过早,问题会攻不下来。这里有一个胆识问题,善于抓住新课题,又要注意时机。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1.发现问题2.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课题3.论证“问题”确立课题一、发现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所谓的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提出问题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胡适认为:“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找准可能发现问题的地方。1、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1)怀疑。怀疑是指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合理性作出否定的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或物的重新审视,会在原来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具体的怀疑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纵向,即一问到底的连续性、探索性的质疑。第二种是横向比较,即注意事物间的比较联系。比较是非、鉴别真伪分辨优劣的手段。第三种是逆向推理,即把结果看作前提的逆向思维,会收到突破常规,实现创新的效果。(2)转换思维角度。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新的认识。(3)类比与移植。类比与移植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对于我们这些研究教育技术的人员来讲,就是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到研究教育中的问题。直接面向现象,在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对于我们这些研究教育技术的来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在网络学习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迷航的问题,我们便可以从这个现象出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4)深入探究现象2、从哪些地方去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宽和延伸,也可以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探索;可以是纯思辩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现状,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代高科技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在教育技术领域,我们可以从科技发展的前沿,比如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寻找应用于教学的途径,并验证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是否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发散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研究的“课题”,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有价值,且可以研究的“问题”并非一件易事。怎样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呢?“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能否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对课题研究起积极的作用。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的过程是一个比较、筛选、剔除、提取的过程。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勾划出研究大致轮廓的过程,是对提出的初步研究假设进行不断检验的过程。在这之后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把“问题”完善为“课题”。使一般的“问题”变为“课题”的陈述方式。课题名称的陈述规则:(1)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2)在语言上,注意准确性和简洁性。(3)在表达的形式上,反映研究的实质并有新颖性。(4)在句子的类型上,应注意灵活多样。一般说来,课题名称多为陈述句,其次是疑问句和祈使句。常见的课题名称由三部分组成: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第二,对“课题”进行论证。对“课题”论证先对所选的“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其目的在于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在选题时经常出现以下不当的情况:①选择的“课题”范围太大。②选择的“课题”的内容太抽象,无从下手。③选择的“课题”太小,无研究的意义。④选择的“课题”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研究。⑤选择的“课题”研究方向不明确。⑥选择的“课题”依据不足。⑦选择的“课题”缺乏研究的价值。在论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好三件事:一是围绕研究的问题,广泛搜集资料。二是对所搜集的资料按内容分类、筛选、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发现问题。三是修改、完善选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回答以下问题:①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和类型。②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什么。③本课题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什么。④本课题的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或突破。⑤本课题理论依据、文字依据和可行性。⑥本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⑦本课题的成果形式。总之,我们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修改、补充、完善选题。第三,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首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挑选,再对挑出来的“问题”陈述规范和论证,使选择的课题有一个好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确定了课题并不意味着任何课题就可以进行研究了,还要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估。可操作性,即“切实可行”。“可行”:在人力上,研究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兴趣,有一定这方面的知识贮备,有能力完成这项研究;在地域上,要就近而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手段上,要有可提供的设备、物质、图片资料、英特网资源、实验药品和校外能利用的实验设备、研究场所。具备研究的基本条件;在财力上,要有承受实验、资料搜集、调研等费用的经济实力,保证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时间上,安排足够的时间,以利于研究的实施。“切实”:指课题的调查要有地方可去,有具体详实的数据、材料、事例可取。对于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我们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中,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教育论文索引、相关学科的重要期刊,或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某一点启发,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假设,进而带着这个粗泛的想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该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度。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朦胧模糊的想法逐渐变的集中、清晰和明确,不仅对问题大致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而且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这时就可以确定选题了。需要注意的是选题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研究课题,研究的性质、方向不同,加上研究者本身的差异,因此选题方法无一定之规。但要选好题,有几点是要注意的:一、要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初学研究的人,一开始总是对几个研究方向感兴趣。但要想在某方面真正获得成功,而且有所成就,就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两个方向上。个人研究主攻方向是受学科领域的方向制约的,只有把个人的研究纳入到某一具有强的生命力的学科系列中,个人的研究才会得到发展,这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二、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要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也就是说,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基础上选题。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分解,实际上也是预期课题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步骤获得解决,从而为进行课题论证提供依据。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也正是着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三、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善于转换问题提法是指能不断从一个新的角色提出问题。过去从对教学环节的研究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转换了一个新的角度,不仅是名词术语的替换,而是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都有了质的不同。因此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不仅能够善于提出问题,而且也要善于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四、要对选题进行论证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对此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查阅与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的?哪些是遗留下来尚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他们的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只有在对以上
本文标题: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8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