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计科205罗梓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六月(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相同点:第一,从外部环境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在本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政治运动。第二,从运动的社会性质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本质上都是以带有某种半殖民地化色彩的封建社会为母体,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革。第三,从改革的内容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包括着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变革,两个运动所涉及、所要解决的,都不是枝节性的而是社会体制、社会制度问题。第四,从运动的实行方式上看,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是由围绕着皇帝的一个政治集团酝酿、引发、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采取颁布政令、法令等方式进行的。这么多相同点那为什么结果却不同呢?(深层分析,探寻不同)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六不同:1.变法背景2.变法准备3.变法条件4.变法内容5.变法态度6.依靠力量变法背景1明治维新前期,德川幕府控制着整个日本。加上西方列强的侵略,日本民族存亡未知。当时的“尊王攘夷”运动风起云涌连续几十年。幕府后期,日本发现西洋文明似乎更为优越,尤其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得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西学运动。2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高度中央集权的专制模式,土地私有制下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互相勾结,使旧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较大。变法领导人变法准备1日本明治维新变法不但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而且在人才上、经济实力上等都为明治维新做了充分的准备。2戊戌变法报纸为变法做宣传外,既无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准备,也没有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变法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失败也在所难免。变法条件1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变法的进行没有受到封建势力太大的阻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2而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各个领域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有着完整的封建主义体系。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傀儡皇帝光绪戊戌六君子后档控制慈禧变法内容1明治维新不但有“大政奉还”的高明策略,而且有具体可行简明扼要的方案.2戊戌变法完全没有一个主要明确的改革方案.1另外两次变法的重点也不同。明治维新的主要工作,是从无到有,重点是建立原来没有的东西.2戊戌变法则是从旧到新,重点首先是要将原来的否定,然后另外推出一套新的政策,这样阻力就很大。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德川庆喜(江户幕府末代征夷大将军)明治天皇(日本第122代天皇)大政奉还变法态度1.为了避免外国势力的介入,日本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迫使德川幕府将“大政奉还”。日本明治维新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2.戊戌变法维新派一直希望得到外国势力的帮助。同时孤注一掷的将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维新派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固守保守思想。依靠力量1.中国的维新派由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领导,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加之后党慈禧的势力,因而改革不能成功。2.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包括反幕府的藩国、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戊戌变法历时一百零三天失败19世纪末,中国的顽固派仍主张“治国之道以正人心,厚风俗为先”,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变法斥责为“徇一人而乱家法,祖宗其谓我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就极力削弱光绪的力量,凡支持光绪的均遭贬斥。慈禧太后将一切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势力和集团都集合在她的旗帜之下,正当维新派推动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上谕,开始新政改革之际,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逼迫光绪在明定国是上谕颁布的第四天连发三道上谕,除罢黜翁同龢外还有两项重要举措:一是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要具折到皇太后前谢恩。这是慈禧企图再度“临朝训政”,并操纵用人大权,既笼络上层官僚,又防止光绪帝任命维新派为高级官员,扼制维新派进入权力中心;二是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这是守旧派部署政变的关键步骤。荣禄曾对慈禧太后说:“以皇上任用匪党(指维新派),难保日久不生变乱。京津咫尺,以北洋军可资制。”一、戊戌变法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其意义是不容忽视。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资产阶级维新派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是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走不通。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本文标题: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8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