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期中重点复习_初一历史课件
疆域四至最西73°E最北53°N最南4°N最东135°E5200KM5500KM我们的邻居•思考:•从我国辽宁省东部中朝接壤处,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国境线旅行,你会途经哪些国家和海洋?会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不丹锡金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相关链接•我国的邻国•我国的邻国•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印度: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文莱:海上邻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日本:邻国中最发达的国家海南岛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太平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区两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台湾岛二、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新藏青川,蜀滇,云贵,黔湘宁陕,秦豫冀鄂皖赣浙闽琼桂粤台苏鲁晋京津辽吉黑渝沪港澳众多的人口、多民族大家庭•1、中国的人口数量•2、中国的人口密度•3、中国的人口分布•4、统一的多民族国•5、各民族分布特点•6、民族关系•2005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达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也就是说,全世界平均5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居住着136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呈东密西疏状,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4%,而面积只有43%,人口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而面积有57%。•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占8%。大杂居、小聚居•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黑河腾冲人口密度=人口数/平方千米稀少稠密6%94%分布很不均匀东部和中部地区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壮族小练习:云南省1、汉族主要集中在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3、聚居的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课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1、中国的地形•2、中国的地势特征•3、中国的主要地形区•4、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基本骨架•盆地4个•高原4个•平原3个•丘陵1个•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高原、盆地•3、平原、丘陵•中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山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连绵不绝的山脉构成中国大地的基本骨架。我国四大高原1.青藏高原——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多雪山、冰川。3.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广的地区,水土流失、沟壑纵横。4.云贵高原——多山,最崎岖的高原。2.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坦荡开阔,多为草原和荒漠。1.柴达木盆地——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2.塔里木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3.准噶尔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4.四川盆地——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最湿润的盆地我国四大盆地: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巫山台湾山脉横断山脉祁连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我国地形特点是复杂多样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4000米1000米—2000米500米以下第一级阶梯(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主要地形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主要地形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主要地形有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辽东、山东丘陵(平原、丘陵为主)相关链接•我国的邻国•我国地势的分界线•我国地势的影响–气候:有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富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河流: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葛洲坝、长江三峡都建立了水电站。–交通:沟通了东西的交通,但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分析三级阶梯的概况:分界线、主要地形类型4000米以上“世界屋脊”“牧人的天堂”“天府之国”“鱼米之乡”森林资源石林广布茶叶和竹器水土流失严重第二课山川秀美季风的影响•1、中国的气候类型•2、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季风的形成–季风的特点–季风的利与弊•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多样、差异显著•夏季风从()吹向(),形成温暖湿润的()风;冬季风从()吹向(),形成寒冷干燥的()风;•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适宜人类生存;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不稳定性–来得早走得晚,形成洪涝灾害;–来得晚走得早,形成旱灾相关链接•气候特征:–构成要素有气温和降水,通常以一年的季节变化为单位来描述。•季风的形成:–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风向是偏南风;在冬季从由大陆吹向海洋,风向是偏北风。•夏季风温暖湿润,带来降水。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读图回答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________岭、___山、___山________山、______山为界。大兴安阴贺兰巴颜喀拉冈底斯1.9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海口注入渤海长度5400多公里,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流经地形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地形区上游源头—河口问题草地退化、荒漠化中游河口—孟津问题水土流失下游孟津—入海口问题地上悬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贡献①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②塑造和灌溉肥沃的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③提供丰富的水能忧患地上河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保水土、下游固大堤发源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入海口注入东海长度6300多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最长、最大、最广)流经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流经地形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分界宜昌、湖口支流汉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赣江贡献①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②塑造和灌溉肥沃的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发电(三峡工程)、灌溉(鱼米之乡)、航运(黄金水道)忧患洪灾原因自然:流经地区多为季风区,夏季降水充沛;支流和湖泊众多,水量大。人为:植被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湖泊面积缩小,调洪蓄水能力减弱。治理措施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兴建水库,疏浚河道;加固江防大堤相关链接•长江与黄河共同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共同流经的省:•青海、四川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淮河分南北•1、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2、南北方的特征•3、四大地理区•山地基本骨架•盆地4个•高原4个•平原3个•丘陵1个•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北方比较:秦岭—淮河以北(北方)秦岭—淮河以南(南方)气候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民居特点主要农作物饮食习惯交通工具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水稻面食米饭河流少,水量少,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陆路交通发达河流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公路、铁路也很发达防寒,一般室内有取暖设施注重通风、防雨,没有取暖设施0°C0°C温带气候,干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湿润800毫米800毫米普遍偏高普遍偏高新藏青川,蜀滇,云贵,黔湘宁陕,秦豫冀鄂皖赣浙闽琼桂粤台苏鲁晋京津辽吉黑渝沪港澳西部地区范围示意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部差异显著方面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地形平原广阔山地、高原面积广气候较为湿润干旱为主资源水资源丰富矿产、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矿产、能源丰富人口众多少城市多少交通发达落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相关链接•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练习:1、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个直辖市,有个省、个特别行政区。2、我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为界限,呈现的分布格局;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的特征是。3、我国位于亚洲大陆部,太平洋岸。4、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是。5、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344232黑河-腾冲东密西疏大杂居、小聚居东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山地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2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峭。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200米以下。起伏较小,坡度和缓。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底面坦荡,边缘陡峭。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宽阔或略有起伏。盆地没有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
本文标题:期中重点复习_初一历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8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