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对我国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对的专家评估报告---8页
对我国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对的专家评估报告简介曾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评估背景重大公共事件结束后进行评估是国际惯例WHO在受质疑声中准备开展外部评估受国家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国务院应急办的委托为我国首次请专家对政府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做事后评估评估课题组建构课题组首席双专家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中国疾控中心曾光研究员评估成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疾控中心CFETP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顾问组:20人国务院参事兼应急专家组组长;科技部:评估中心主任;工程院:4位院士;社科院:哲学、伦理学、新闻学研究员;中科院:心理学研究员;政法大学:副校长;清华:经济系主任;北大: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暸望杂志前副总编;卫生部、WHO前高官;国家CDC专家;NGO组织负责人;思路:放眼国际视野,对国家层面的评估对我国内地2009年以来甲流防控的有关过程、策略、效果和影响进行比较全面系统而客观的评估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及应对及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发现问题为改进中国下一步甲流防控策略与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及公共卫生日常管理体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评估方法先调查地方:选择福建、广东、四川、河南、北京5省市,走访各级政府部门(如卫生、质检、教育等),访问医院和甲流感暴发的社区,了解中央政策的适宜性与持行情况。再了解中央:与国务院应急办、联防联控工作组各部委,了解政策制定、实战体会、相互协调、后勤支持等情况,走访重点专业机构和专家组,听取各方面的工作汇报,讨论问题,听取建议。直接调查民众:委托零点公司、12320,通过入户和电话,了解普通民众、甲流患者和密切的满意度。主报告构成:共八章引言(背景、对象、方法、内容)国际防控策略与措施中国甲流防控过程与策略演变中国甲流防控的体制机制中国甲流防控的应急响应防控战略策略评估中国甲流防控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中国甲流防控的相关评价评估发现与对策建议评估对象与角度第三章中国甲流感防控过程与策略演变第四章中国甲流感防控的体制机制第五章中国甲流感防控的应急响应评估监测与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疫苗研制与保障应急资金与物资保障新闻宣传与风险沟通国际合作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社会参与机制评估内容公共卫生效果成本收益社会影响及时性有效性适宜性决策指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社会联动机制评估背景第二章甲流感国际防控策略与措施WHO防控策略与措施部分国家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指导第一章引言评估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六章中国甲流感防控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七章中国甲流感防控的相关评价第八章评估发现与政策建议中国甲流感防控评估框架图评估报告进展完成15万余字主报告,5000字摘要已经报告李克强副总理正在报告各部委与各省即将公开我国甲流感防控的主要成效疫情防控投入收益良好,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甲流感没有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以人为本,积极负责,应对策略广受认可,政府公信力和国际形象显著提升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防控工作表示满意的比例分别高达92%和85%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急能力的信任分别达到96%和94%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述评认为,“中国甲流感防控与研究工作很有成效”积极地参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国甲流感防控的主要成效历经实战检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大大增强流感监测网络扩大到411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全球第5个WHO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提升了各地的医疗救治能力,负压病房改造、防治仪器设备购置等投入在全球范围内较早研制甲流感疫苗,流感快速检测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甲型流感防治成本-效益分析经卫生经济专家调查分析:1元成本换取7.5元-10.84元收益我国甲流感防控的基本经验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奠定了甲流感防控的坚实基础“非典”疫情后,“一案三制”为基本框架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发挥制度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格局中央层面成立由多部门参与的甲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统筹协调力度政府在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社区、非营利组织、公众以及医药储备企业、试剂生产企业、隔离人员的场所、基础设施类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国甲流感防控的基本经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高度负责,积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特殊群体的权益制定弱势群体治疗和接种疫苗的优先策略保障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活动注重隔离政策的配套措施依靠科技,提升防控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门设置了专家委员会强化疫情的监测和预警迅速启动应急科研项目充分依靠专家力量,及时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方案我国甲流感防控的基本经验坚持公开透明,做好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国内首次系统、成功运用了风险沟通的理念与方法及时发布信息,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加强健康教育积极负责,大力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国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设立了对外合作组积极开展与WHO的合作与沟通,及时向WHO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开展技术合作政策建议建立常设的跨部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区别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标准和应急响应标准,健全具体可行的平战转换工作程序和操作性规范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或上级与下级间的应急管理各环节的权限与操作规范,适度下放有关疫情和事件的发布权,进一步增强疫情应对措施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建议尽快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条款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新发传染病应急预案,规范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普遍性措施和流程各级政府应结合新医改,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投入机制、储备机制和资金补偿机制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保证对教育系统、大型建设工地、重要交通枢纽等应急防控薄弱环节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完善医改信息化建设,加强我国基于风险管理的疾病与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几点体会一、从世界范围看此次流感大流行的防控与20世纪几次大流行有何不同?20世纪三次流感大流行比较Characteristicsofthethreepandemicsofthe20thcentury2009Mexico&US,JAPH1N11.4-1.6,2.80.4%(0.3%~1.5%)?难以复制的国际防御战•墨西哥的疫情通报,WHO的警示•美国分离到病毒,各国预制诊断试剂•第一次全球IHR大行动,中国置身其中•除北美外,都是疫情输入国•从国境卫生检疫开始打防御战•中国进行了最典型的节节阻击•下次还会如此吗?二、如何解读联防联控机制?甲流联防联控机制•老概念:联防联控即政府主导下的“大公共卫生”的观念。SARS后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参与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形式•新事物:甲流大流行时没有合适的预案,在中央层面临时建立的组织形式。首次赋予卫生部就此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牵头协调其他部委的权利。级别低于国务院指挥部。具有灵活性:理论上级别可以升降。•各地响应的方式不同。中国甲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综合组科技组对外合作组宣传组保障组医疗组口岸组畜牧兽医组专家委员会国务院责成由卫生部牵头,33个部委参与联防联控机制的亮点•中央层面形成了组织:卫生部的牵头作用;卫生-质检部门,卫生-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发改委、工信部、中宣部、药监局等部门的作用突出。•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多种形式的联防联控。•专家组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参谋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今后有复用的价值不足之处•从上到下,原有的应急部门未发挥作用的现象较普遍•个别问题部委间协调无力,缺乏权威性,对经费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卫生部组织的协调会议,各部委参加人员的级别越来越低•长期机制转化?临时组织解散?三、中国严防严控有效吗?•疫情高峰推迟,峰值压低•为抗病毒药物生储备,疫苗研制抢到时间队伍准备的时间•中国力度的外堵输入:严到可以估计其他国家的发病率延缓疫情,形成较明显的“中国平台”,有效保障公众健康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3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3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中国澳大利亚美国2009年19—30周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甲流感报告病例分布图图12009年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的中国平台FromMay11toJuly11,986importedcaseswasquarantinedamong18.57Mtravelersatfrontier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5-115-145-175-205-235-265-296-16-46-76-106-136-166-196-226-256-287-17-47-77-10报告时间(天)病例数总输入美国05040302020101010000澳大利亚加拿大329(33%)293(30%)92(9%)39IncidenceratecountryreportedUSA:3:1;Can:25;1;Aus:28:11101001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周美国110100100010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加拿大1101001000100001920212223242526272829入境人员周发病率本国报告周发病率澳大利亚周发病率(1/100000)四、中国内防播散的经验何在?中国内防播散的经验•社区应对方案:卫生部根据专家意见制定以社区为单位控制本地甲流传播的方案。否定了以“省、地、县”为单位较大范围地应对甲流的社区爆发流行。社区可大可小,由地方决定,避免扩大化的干预。•学校成为社区干预的重点,效果明显,投入产出理想•健康的行为胜过疫苗五、关于策论调整政府决策的影响因素•科学视角: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疫情形势的影响•政治视角:国情分析,经济运转;社会稳定;重大庆典等•国际视角:受WHO立场和其他国家的影响•可行性:法律、资源如早期严防严控的决策:立即决策,迅速落实、社会动员、力度强大、立竿见影策略调整:船大难掉头,•科学视角:疫情未来发展不明朗,缺乏大国的公共卫生自信心•政治视角:保险系数越大越好,已经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社会动员•不合理法律程序的羁绊不应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特点!思考题•应对SARS的遗产颇丰•防治流感大流行的遗产?人类与流感•人类不再忍受流感大流行的屠戮•人类第一次如此认真地阻击流感大流行•也不再忍受每年30-50万人死于季节性流感•流感的历史和人类对其认知都在被改写谢谢
本文标题:2---对我国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对的专家评估报告---8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19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