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七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2020/1/211第七章以人为中心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therapy)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里治疗理论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2020/1/212第一节罗杰斯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发展一、卡尔·罗杰斯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美国心理学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1930年任该室主任。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20/1/213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任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曾任1946-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2020/1/214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和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罗杰斯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体味“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他的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患者中心治疗:它的实施、含义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学习的自由》。2020/1/215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⑴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治疗”。⑵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产生与发展2020/1/216⑶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越是接近自己的经验,信任自己的经验,并由自己的内心来评估以及乐于接受自己的成长是一个过程。⑷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罗杰斯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改变为“以人为中心取向”。(体系扩展)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治疗关系,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里治疗的基本条件。(追求平等、重视来访者主观经验、相信来访者自我实现的潜力、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2020/1/217第二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一、人性理论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是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有机体的评价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凡是符合于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是固定的,随个体当时的需要状态而不同。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的协调配合,使人不断迈向自我实现。③人是可以信任的。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2020/1/218二、自我理论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三、价值的条件化价值条件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2020/1/219第三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步骤一、心理失调及心理治疗的实质:自我概念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的经验与自我观念之间存在着三种情况:1、符合个体的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知觉到,被纳入到自我概念之中。2、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3、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于解决自我概念和体验的矛盾。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2020/1/21101、真诚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是心理治疗的前提。无条件的尊重是指治疗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图和要求,对来访者表示温暖和接纳。尊重有以下内涵:①尊重来访者是独特的个体。②尊重来访者的个体价值。③尊重来访者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那些不适应的行为,一切为了来访者的利益。④开启来访者的内部资源。⑤尊重来访者的自我决定。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条件2020/1/2111⑶共情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就是共情。共情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关键点。共情对于治疗关系的建立,对于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探讨都起着核心性的影响作用。共情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治疗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主观参照标准,进行有效的聆听,设身处地的从来访者的角度去感受他。②共情的重点在于感受来访者的情绪感受,而不是来访者的认识。③共情并不是完全认同来访者的认知和感受。如同罗杰斯在“共情”的定义中所讲的,不能失去“有如”的本质。④共情还包括治疗者能够通过语言把自己对来访者的感受有效地传达给对方。2020/1/2112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1、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3、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4、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5、来访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2020/1/21131、来访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2、来访者开始“有所动”阶段。3、来访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4、来访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5、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6、来访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7、由于上一个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来访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不再看的那么重要。四、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的七个阶段2020/1/2114第四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及案例分析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1、真诚交流的技术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3、促进共情的技术二、技术运用——案例分析2020/1/2115求助者:小安(化名)性别:女年龄:17岁教育程度:高三学生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焦虑、紧张、情绪激动、敏感表现出的问题:求助者自述:自从四月调考后,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我现在真不知道怎么办好。其实,在二月调考前我的学习不是很到位,但二月调考的成绩还能让我比较满意。二月调考后,我不管从学习时间的投入还是针对性上都有较大的改进,我自己也觉得效果较好,但四月调考考试结果我的分数不进反退。我现在每天上课和做作业时总在胡思乱想,思想不能集中,晚上也睡不好。高考马上就要来临,在这关键时候,其他同学都在进步,我反而退步。唉,我的运气真是霉,就连跟我同坐的学生都受到我的霉运的影响,她的成绩也在退步,我要向班主任要求跟她分开,免得继续害她。2020/1/2116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求助者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让人觉得聪慧、敏捷、懂礼貌,在亲人、老师、朋友的称赞和羡慕中长大。接受了半年的幼儿园教育和半年的学前班教育后,跳过一年级直接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且学习成绩优秀,故其年龄比同班同学小1-2岁;中考成绩优异,武汉市两家高中名校的理科实验班主动邀请她去就读;高中阶段在业余爱好-艺术上有所发展,获得过较多的奖励;通过竞选担任该校学生会副主席、主席职务,工作情况良好;据其本人陈述,她听说“一个优秀的学生在高中念完时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应该有一抽屉”,她一直将此作为一个目标。实际上她获得的各种奖证有三十几本,涵盖了学科竞赛、学生工作、业余爱好等方面。本人从小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优秀的CEO,为此,她的高考目标是去名牌大学学习经济。2020/1/2117高三上学期报名参加某大学优秀推荐生考试被录取,该大学提供的优惠待遇是:只要高考成绩达到该校在湖北省的调档线,就可录取并在高考分上加20分进专业;为防止高考中出现意外,又参加了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武汉大学授予“一等奖”。武汉大学给予的优惠待遇是:只要达到湖北省重点批次线就可以录取,在高考成绩上加40分进专业。父亲是其就读学校教师,但不直接教她;母亲是其初中所读学校的教师,担任过她所在班的班主任。求助者所说的二月和四月调考是武汉市统一组织的调研考试,求助者二月调考总分638分,在学校排第九名。四月调考总分628分,在学校排第十一名。求助者曾经在刚进入高三时进行过16PF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人格特征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为:好强固执、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幻想、狂放不羁、有自信心;次要因素为:敏感、感情用事、聪慧、富有才识、乐群外向。2020/1/2118心理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生存与发展压力促使因素:高考临近诱发因素:暂时挫败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无非正常疾病史2020/1/2119分析与评估小安作为一名平时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均很出色的学生,长期生活在优越的家庭和学校、班级环境中,过多的赞许很容易使她对自己评价过高和给自己定位过高。由于平时所受到的挫折不多,面对目前所出现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进而全面否定自己。在经历对自己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中,她经受不了这巨大的反差,产生了心理上的冲突。由于高考日益临近,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快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会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由此而来的紧张情绪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日益加剧。高考前的暂时失利给学生带来的紧张、焦虑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奇怪。但求助者由于一次考试失利引起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并对其情绪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是不多见的,何况两次考试成绩的差距就一般人看来完全可以接受。这里面可能有深层的因素在发生作用。关注到她产生问题的突然性和时间上的特殊性,求助者应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调导致的心理适应
本文标题:第七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0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