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七、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2•一、突发事件的特点•二、班级突发事件的成因•三、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四、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五、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六、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的问题3一、突发事件的意义•场景回现一:教室里课堂上因为一个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他妈的”一句牢骚话让老师很是生气。“XXX你给我站起来。说谁呢……”•场景回现二:课外走廊上学生们来来往往一个老师正和一个学生大声地争论着。老师说一句学生顶一句一脸的不服气。当老师说出“你跟我到德育处去”学生头也不回地走了甩下一句“神经病”。•含义:突发事件是班级中突然发生的、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也称偶发事件。4•特点:•(一)成因的不定性•突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导火线可能是学生主动点燃的,可能是学生被动引发的,可能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也可能完全是外在因素的波及。总之,引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很难确定和预料的。•(二)出现的突然性•突发事件的出现是突然的,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因此,班主任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事件。5•(三)后果的破坏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破坏性,给个人、集体带来消极影响。由于突发事件的起因比较复杂和难以预料,处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或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或同学矛盾越发加深,或学生心理受到挫伤,或班集体受到破坏。因此,班主任面对突发事件,一定要谨慎处理。•(四)紧迫性•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如果不马上进行恰当的处理,教育活动就难以正常顺利进行,因此,为减少消极影响,要在最短时间内加以处理。班主任面对突发事件,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争取获得最理想的效果。6•二、班级突发事件的成因•学生本人的因素•(1)认知方面,思维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容易走向偏激和固执。•(2)情感方面,青少年情感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急躁;好感情用事,不善于控制情绪,容易受别人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7•(3)意志方面,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极为敏感,自我控制能力差。少数人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时而狂妄自负,侥幸冒险,时而灰心丧气,自卑自弃。•(4)动机方面,青少年的欲望和需要都比童年期更多更强烈,但家庭和社会都往往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欲望和需要。他们强烈的个人欲望同客观现实和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8•外在因素•(1)缺乏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沟通是理解与认识的桥梁,只有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沟通,才能消除误解,达到心照不宣、相互理解,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心理沟通是班级突发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9•(2)教师和家长教育不当•①学校没有把德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往往重智轻德。•②教师教育学生时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针对性,一般化的教育多,个别、生动、细致的教育少,不能吸引学生,造成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③家长教育方法失误,其言行不能以身作则,没有起到正确的表率和榜样的作用。10•(3)坏人教唆•我国目前社会矛盾还比较复杂,一些坏人寻找机会诱骗、教唆那些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做坏事,毒害他们的心灵,有些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动机,法制观念淡薄,一有坏人教唆,往往一拍即合,使他们沾染恶习、品德败坏,走上歧途。•启示:班主任要协调好家庭因素,控制社会因素,使坏人教唆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11•(4)它因干扰•导致班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环境、地域、民俗文化的渗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12•三、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一)成员间的分歧(闹矛盾)•(二)财物失窃•(三)学生早恋•(四)家庭变故•(五)打架斗殴•(六)与教师顶撞•(七)厌学辍学•(八)恶作剧13•(一)成员间的分歧(学生闹矛盾)•由于班内学生在家庭状况、社会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差异,在性格、爱好、兴趣、能力等主观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他们对一些事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思想、见解上的不一致,意见或建议的差异,在班级活动中随时都可能表现出来,这都会导致成员间的分歧。14•(二)财物失窃•表现:学生偷了别人的东西学生在班里丢了东西15•(三)学生早恋•早恋指人在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年龄及社会条件等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恋爱。•表现:大多发生在中学生中。•原因:•客观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逐渐成熟;•主观上,中学生思想单纯,求知欲强,想象力十分丰富,易接受新事物;•社会环境上,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早恋是未成年学生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早恋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6•(四)家庭变故•家庭变故主要指家庭成员意外伤亡、父母离异等非正常的,学生主观意愿难以左右的家庭结构变化。•后果:它给学生带来思想与学习上的负担、生活上的冲击,对学生身心方面的负面影响很大。•因此,绝不能凭主观臆断去批评学生,要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调查、家访等,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17•(五)打架斗殴•主要是指在校学生间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打斗事件。•表现:有校内班与班之间的矛盾斗争;有班内学生矛盾激化形成的打架吵闹,也有校外因素参与下校内学生间的打斗事件等。•一个班级如果管理跟不上,纪律松散,打架斗殴的事情就特别容易发生。18案例•前一段时间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因为口角发生争执,男同学将女同学打了。马上将这两名同学叫到教室外,先让这两名学生冷静十分钟后,再分别了解两个人发生纠纷的原因,找来双方的家长协调处理这起事件,从而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班主任遇到突发事件要有超乎寻常的克制力,具有很高的心理承受力,要冷静、机智、果断,尽可能地把当事人的感情平静下来,为下一步思考解决问题赢得时间。19•(六)与教师顶撞•原因:•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或事情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处理问题不注意场合,判断失当等;•另一方面,学生情绪烦躁,性格倔强,对问题理解偏激等。•表现:学生公开反对教师的建议,对教师的批评持对抗态度;当面指责教师的错误,指出或反驳教师对问题判断的失误,指责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等等。•这类事件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控制,会对教师今后的管理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20•(七)厌学辍学•在中小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厌学旷课、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也有因做错事惧怕学校的惩罚而旷课、逃学的现象。这类突发事件对班集体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21•(八)恶作剧•不但始料未及,而且使人非常难堪的突发事件称为恶作剧。•表现:有的学生千方百计找难题,试图难倒老师,当堂要老师的好看;有的学生偷着拿上老师的眼镜、教案之类日常用品,放到不易看到的地方,要老师难堪,等等。22四、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一)教育性原则•(二)因材施教原则•(三)客观性原则•(四)启发性原则•(五)有效性原则•(六)一致性原则•(七)可接受原则•(八)冷处理原则23•(一)教育性原则•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班主任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24案例•正在上微机课时,一个学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导致电脑非正常关机。教师发现后,及时把电源插座插上,然后指导学生重新开启电脑。非正常关闭的电脑打开时程序复杂一些,这时教师说:“某某同学碰掉插座,说明他比较粗心。不过,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在非正常关闭的情况下怎样打开微机。”25•(二)因材施教原则•处理突发事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既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6•一、班主任应当在弄清事件的性质之后再去着手解决矛盾,做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二、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背景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在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内向;外向;单亲家庭•三、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27案例:因人而异,讲究分寸,恰到好处•全班出现的问题,当时处理;局部和个别学生的问题,私下处理;课上的问题,课下处理。•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正在讲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当他讲到关键处,突然“骨碌碌”地一粒“子弹”(石子)直冲讲台飞来,同学们哄堂大笑。班主任非常气愤,正要发作,可是一看,出乎意料的是,射出这粒“子弹”的是平时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吴某。班主任头脑里闪出一个念头;吴举动反常必有缘故。由此只说请他课后到办公室来一下,班会继续进行。课后吴某来到办公室就哭了。经过家访发现出了一个大误会。几天前开家长会,吴某妈妈拿着一封准备寄出的信,吴某看到以为是家长给老师的告状信。之后,又处处怀疑班主任对他有偏见,才产生这样的对立情绪,以致在班会上故意捣乱,想扫扫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找到缘由后,为了解除误会,启发吴某分析班会课上违反纪律的性质和后果,并进行了善意批评,之后又多次深入吴某家,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促使吴某家庭发生很大变化。吴某悔悟之后专门找班主任检讨那天发射“子弹”的错误。一场小风波真正平息下来了。倘若班主任对吴某在班会上发生的事采取另一种方式,其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的。28“个性”问题,无声处理•对于个别人的问题,在没有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向他做出暗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它的无声处理。例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其他作业,就可不必停下课来“教训”或者没收他的作业本,而是可以采取无声的措施,如故意走到他身边停留一段时间,或是用手无意识地轻叩他的课桌,等下课之后单独找该生处理问题。29•(三)客观性原则•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学生在班主任的心目中会形成一种定势。•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30•(四)启发性原则•学生接受教育不是消极被动的,应该是主观能动的。班主任要随时注意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不要一听到或看到某些不良现象就下结论,一定要留“余地”,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及其危害,引导他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31案例:采用暗示,旁敲侧击•全班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老师发现有一位学生在开小差,注意力没放在课堂上,这时,老师很自然地踱到了他的身边,没拿书的右手看似很随意地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马上回过了神,红着脸,开始认真地听起了课。•点评:案例中的老师用一个自然巧妙的动作,既提醒了走神的学生,又没有停止讲课,影响教学进程,还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该生的面子。轻敲桌面,轻咳一声,一个殷切的眼神,一个不满意的扫视,都能避免一场不愉快。32•(五)有效性原则•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我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时又看到有利的、积极的一面。33•(六)一致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工作一定要顾及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处理突发事件时,各种因素和力量应力求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只有各方面力量互相配合,校长尊重班主任的工作,主动协调和统一学校内各种教育力量,家长也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对学生形成连续不断的一致性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4•(七)可接受原则•班主任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35•(八)冷处理原则(宽容)•太过于草率和盲目,往往会使自己陷于被动
本文标题:七、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0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