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山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产业创新团队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产业创新团队《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一、产业发展状况(一)国内外产业基本情况鱼类养殖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满足城乡市场水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增强人民身体素质等方面起到重点作用。20世纪50年代至今,世界鱼类产量显著增长,同时获取方式以养殖为主导,捕捞比重持续下降,养殖品种结构基本稳定,优势品种发展迅速,另外养殖地区差异性明显,养殖产量增长主要在亚洲。养殖模式多元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我国鱼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78年的465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6699.65万吨(其中鱼类产量2845.77万吨),增长14.4倍。养殖产量由1978年占总量26%,提高到目前的77%。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从4.8kg提高到48.74kg,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二)我省鱼类产业现状1.产量、产值增长情况“十二五”期间,我省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渔业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据《山东省渔业年鉴》统计:水产品总产量由2010年的783.8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903.7万吨,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由12.70%上升至16.0%。淡水养殖产量自2010年的124.4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146.4吨,其中鱼类养殖产量由2010年的114.84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137.60万吨。海水鱼类产量达到16.08万吨。渔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10416元增长至2014年的16012元。对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丰富人民“菜篮子”起到重大作用。主要淡水鱼类产量增长情况见表1。表1:2010年、2014年山东省主要淡水鱼类养殖产量对比种类2010年产量(万吨)产量占比(%)2014年产量(万吨)产量占比(%)增、减(%)鲤鱼29.3825.5835.1625.5519.67草鱼20.0517.4625.0518.2024.94鲢鱼20.1217.5224.1917.5820.23鳙鱼12.4010.8015.1811.0322.42鲫鱼12.1210.5514.4010.4718.81泥鳅0.780.680.890.6512.36鲶鱼3.242.823.072.23-5.24黄颡0.210.180.260.1923.81鳟鱼0.190.170.360.2689.47乌鳢9.598.3511.338.2318.14罗非鱼1.191.041.260.925.99鲟鱼0.570.501.200.87107.022.产业规模与养殖模式我省的淡水养殖面积28.7万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5.17万公顷。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养殖、湖库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河沟、稻田等。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以大宗淡水鱼品种为主,青、草、鲢、鳙、鲤、鲫等养殖品种产量115万多吨;从生产方式看,淡水养殖的集约化水平逐渐提高,以网箱和工厂化为主要形式的集约化产量12.49万吨。我省海水鱼类养殖面积10385公顷,产量160752吨。养殖方式主要分为池塘养殖,海上普通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以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为主要种类的鲆鲽类养殖在我省已形成了较大规模。鱼类养殖的集约化水平逐渐提高,以网箱和工厂化为主要的集约化形式发展较快,良种引进与选育水平逐步提高,鱼类产量增幅较大,养殖技术及养殖方式的产业化推广成效显著。3、养殖品种结构(1)淡水养殖鱼类品种结构我省淡水养殖品种主要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鳙鱼、乌鳢、鲶鱼、青鱼、团头鲂、泥鳅、鲟鱼、罗非鱼、银鱼、鳟鱼、鳜鱼、黄颡鱼、黄鳝、短盖巨脂鲤、鲈鱼、斑点叉尾鮰、池沼公鱼、鲑鱼等22个品种。按2014年《山东省渔业年鉴》统计数据,年产量过10万吨的种类按产量高低依次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乌、鳢6种;年产量过万吨的还有鲶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鲟鱼5种;年产量过千吨的还有泥鳅、银鱼、鳟鱼、鳜鱼、黄颡鱼、黄鳝、短盖巨脂鲤等8种。(2)海水养殖鱼类品种结构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大菱鲆、牙鲆、鲈鱼、黑鲪、美国红鱼、半滑舌鳎、河鲀、鲽鱼、大黄鱼、石斑鱼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鲆鱼,占到44.94%,其次是鲈鱼,占10.07%。4.水产苗种据2014年山东省渔业年鉴统计,我省的淡水鱼苗592236万尾,淡水鱼种102651吨。海水鱼苗54367万尾,鲆鱼36852万尾,大黄鱼53万尾。5.不同地市产业发展情况(1)海水鱼类我省的海水鱼类养殖面积较大的是烟台、威海和滨州。见下图。2014年山东省各地市海水养殖鱼类养殖面积百分比图示我省海水养殖产量较大的是烟台、威海和青岛。见下图。2014年山东省各地市海水养殖鱼类总产量百分比图示(2)淡水鱼类我省淡水养殖规模最大的为济宁市,其次是临沂、滨州和菏泽。见下图。图:2014年山东省各地市淡水鱼类养殖产量百分比统计图示6.加工业我省有加工企业1865个,加工企业较多的地市为威海、烟台、日照及青岛市。水产年加工能力达到9354819吨,冷库2017座,日冷冻能力为334029吨。水产加工品总量6741355吨。鳗鱼年加工量为23620吨,斑点叉尾鮰300吨,罗非鱼250吨。7.产业发展优势从发展基础看,我省拥有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为科学规划渔业发展布局,促进渔业养殖业、增殖业和捕捞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省的鱼类产业基础研究人才力量雄厚,我省拥有海洋与渔业科研开发、教学机构60多个,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多名,其中省级水产研究所3处,市地级研究所10处,县级研究所8处,共有科技人员600多人。另外,随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蓝色农业等新的经济理念的倡导和实践,渔业的生物碳汇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体现,渔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从鱼类品种资源考虑:山东近海的鱼类有225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多种,主要经济种类有60余种;比较常见的种类有小黄鱼、带鱼、梭鱼、木叶鲽花鲈、大泷六线鱼、半滑舌鳎、绿鳍马面鲀、褐牙鲆、细纹鰤子鱼、黄盖鲽、高眼鲽、石鲽、短鳍红娘鱼、等底层鱼类和青鳞小沙丁鱼、太平洋鲱、黄鲫、玉筋鱼、刀鲚、斑鰶、赤鼻棱鳀、燕鳐、鲐鱼、蓝点马鲛、银鲳、鳓鱼等中上层鱼类。淡水水产生物资源来看,南四湖有鱼类约70多种,东平湖有鱼类50多种,河流中鱼类有100多种,包括鲫鱼、鲤鱼、红鳍、黄颡鱼、乌鳢、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鲶鱼、鳜鱼等。这些品种资源为鱼类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8.市场情况“十二五”期间,我省鱼类市场整体价格平稳,供应充足,常规品种销量变化不大,淡水名优品种销量有所增长。主要大宗鱼类,价格趋于稳定。海水养殖品种鲆、鲽、鳎价格回落。从区域看,沿海地区鱼类产品价格趋于回落。1.7渔业人口与从业人员情况我省有渔业乡(镇)96个,渔业村1346个,渔业户46.77万个,渔业人口181.3万人,渔业从业人员148.93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6000多元。我省的淡水养殖业大多以小型的渔业养殖户为主,养殖水面在数亩至几百亩不等。海水养殖鱼类主要为工厂化养殖企业为主,水体在几千至几万平方米不等。淡水效益较低。海水养殖效益较好。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要问题我省的鱼类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鱼类养殖产量占全国鱼类养殖产量比重多年占到5%以上,但与江苏、湖北、广东等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山东省鱼类养殖结构比较单一,产品主要还是以常规品种为主,普通品种产量相对过剩而名优品种偏少,养殖户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在价格上不具有竞争力产品,价格低迷,产量的增长主要还是以增加养殖面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省鱼类养殖业朝着生态、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提升,人工繁殖与苗种供给、重大疫情与疾病控制、优质安全的饲料供给、通畅的水产品市场流通和市场价格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针对良种覆盖率低、养殖病害频发、养殖结构亟待调整、基础工程设施问题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水产养殖业与农业一样,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提高水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大多数养殖品种是没有经过选育和改良的野生种,并且经过累代养殖,普遍出现了生长缓慢,性成熟年龄提前,抗逆能力下降,饲料系数升高等性状退化现象。由于鱼类长期生活在水中,操作管理不便,生长成熟周期较长,再加上人工选育一般要经过多代,致使目前的良种化程度较低,成为制约我省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进行新品种的开发、选育、引进已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功能基因挖掘、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已广泛应用于水生动物新品种培育。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产量长期徘徊在40-70万吨之间,仅占海水养殖产量的3-5%,因此,开拓养殖空间,发展网箱养殖是提高海水养殖产量的最快速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目前拥有海水养殖网箱100多万箱,但与养殖规模极不相称的是网箱适养海水鱼类品种相对匮乏,成为限制这些地区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发鱼类养殖新资源,加快黄渤海土著名优经济鱼类的繁育技术研究,为北方海水网箱养殖提供适养品种,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2015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6147.24千公顷。传统淡水池塘养殖模式是以开放式用水来维持生产,人们在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高利润的同时,残饵和鱼类粪便导致养殖系统及排放废水的附近水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淡水资源短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保护周围养殖水域环境,是淡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研究并示范推广,促进鱼类养殖业向“安全、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工程化模式转型,是保证水产养殖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充分发挥养殖设施作用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通过沉淀、吸附、吸收、净化、降解后降低污染物排放或重复利用,使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达到节约养殖用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在养殖系统技术工艺上,进行养殖排放水生态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既是保证和提高水产养殖品质量的要求,也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目前我省鲆鲽类为主的海水鱼类养殖主要投喂冰冻杂鱼,配合饲料的普及率尚不到30%。伴随着配合饲料配制技术的提高和养殖技术的进步,特种鱼类养殖将会改变过去这种依赖冰冻杂鱼的现状。随着配合饲料配制水平的提高和应用技术示范指导,将会改变当前鲆鲽类养殖长期依赖鲜鱼的现状。另外鱼粉是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源,由于鱼粉供不应求,鱼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减少水产饲料中鱼粉的用量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研究鱼粉的替代蛋白源是当前及未来重要任务。当前鱼类病害频发,成为制约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传统的用于防治鱼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药物治疗法和疫苗预防法。化学药物治疗法存在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加大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而疫苗预防法则由于现在国产用于鱼的疫苗很少,加上其特异性和操作困难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病害防控,重点在防,因此寻找切实可行的鱼类病害防控的方法就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证明鱼肠道微生态制剂、抗菌肽等能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新型疫苗也是即安全又实用的防病途径之一,不仅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养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是保证食品的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山东省水产加工业已初具雏形,拥有水产加工企业近1800家,形成海参、鲍鱼、对虾、扇贝、梭子蟹、鲆鲽鳎、海带等10大优势主导产业,拥有鲜活、冷冻、即食、保健等19个门类的加工品。但鱼类生产加工在水产品加工中相对落后,精深加工产品少、门类单一,产品仍以鲜活、冷冻、冷藏的初级产品为主。随着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同时响应国家减少厨房垃圾,降低环境污染的号召,增加休闲、方便食品及鱼胶原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的份额,促进产品由传统型到方便、健康、功能型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成为鱼类加工业发展的新出路。检验检测作为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由于常规检验检测时间太长,越来越不适应基层质量
本文标题:山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产业创新团队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2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