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引言1知道分子的报告2大象和老鼠的故事由波音公司搬家引发的思考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区域重点产业资源的流动,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区域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研究状况回顾研究成果表明:是区域,而不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区域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对“区域”的不同理解: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本文中“区域”是指具有空间相对集中,具有统一行政、政策调控功能的地域空间。西方区域发展理论沿革区域发展理论沿革创新阶段大发展阶段萌芽阶段比较利益理论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市场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大推进理论二元结构模型贫困循环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产业关联效应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外向型发展理论经济基础理论出口基地理论发展阶段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图2-1区域发展理论沿革区位理论区位论研究的宗旨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市场区位理论50年代以来区位研究的发展区位理论的根本宗旨: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具体的指城市)的距离。工业区位论德国的龙哈德:重量三角形和“价格漏斗”模型阿尔弗莱德·韦伯:《论工业的区位》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从中心居民点、城市的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论证了城市居民点及其地域体系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规模的空间关系将区域(或国家)内城市等级与规模关系形象地概括为正六边形模型。市场区位理论实质仍是工业区位论,其特点是把生产区位和市场范围结合起来,提出正确地选择区位,是谋求最大市场和市场区。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增长理论大推进理论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平衡增长理论拉格那·纳克斯主张在各个部门和产业同时投资以推进经济发展。大推进理论保罗·罗森斯坦-罗丹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非均衡发展理论增长级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产业关联效应理论中心—外围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着重强调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增长级理论认为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且存在于极化过程之中,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部门,而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部门,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并通过累积因果过程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产业关联效应理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将会使得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增长点集中。中心—外围理论说明了从核心区向边缘区的扩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外围之间的差异性将逐步减小,以至于最终消除,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由不平衡趋于平衡。2.6外向型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出口基地理论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出口产业的增长,区域外部需求扩大是区内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发展阶段理论胡佛(Hoover)和费雪(Fisher)罗斯托(Rostow)威廉逊(Willianson)弗里德曼(Friedmann)艾萨德(Isard)区域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区域创新理论区域创新系统一般是指某一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份,体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层次性特点。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创新执行机构创新环境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企业大学政府科研机构咨询与中介服务机构人才知识信息专利自然资源资金技术标准数据库信息网络大型科研设施图书馆政策管理体制社会制度市场机制法律法规图2-2区域创新体系结构示意图最新进展的领域区域发展的制度基础与区域管制新产业区理论跨国公司全球化与区域发展我的倾向区域发展优势理论老鼠和大象区域发展优势理论1.区域优势概述2.区域优势的特点与分类3.区域优势的影响因素与转化路径区域优势概述区域优势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生产或生产部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其根本点在于生产优势。区域优势的分类条件优势、生产优势与产品优势赋存优势、经济结构优势、政策体制优势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条件优势生产优势产品优势潜在优势可能优势现实优势条件优势经济优势图3-1三种类型的区域优势关系图短缺要素导入要素质量完善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初构产业培育生产优势市场优势经济效率优势区域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理论的实践要点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理论与模式区域内部重点发展领域的选择和战略政府行为机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于区域发展研究的启示非线性聚集对于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流(Flow)对于区域发展核心资源特性的重要启示主体多样性和标识对于区域优势发展的重要启示内部模型对于区域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启示影响资源靶向性表现的因素分析硬因素:区域的区位、基础设施、环境等软因素:政策、服务、文化氛围、法制、治安等区域发展原则优势发展原则规模化原则质量优化原则系统性原则我的理论观点区域优势发展:是指区域实现发展的前提是在某些重点领域形成有别于其他区域,可以使得该区域在大系统分工中凭借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发展位置和分工,使区域可以保持发展的态势,并通过与其他区域的分工促进更大范围区域的持续发展。区域优势发展价值产业培育资金流入人才聚集环境改善-=区域优势发展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区域优势发展成本生存成本(存量成本)发展成本(增量成本)风险成本(制度风险)机会成本政策成本建设成本图5-1区域优势发展共识示意图资源在优势区域聚集的靶向性机理路径依赖型聚集机制外部资源重点领域资源聚集积极区域政策体系影响促进作用图5-2区域间核心资源流动示意图优势区域核心资源竞争性区域消极区域政策制约作用流入流出资源在优势区域聚集的靶向性机理主动作用型聚集机制外部资源重点领域资源聚集积极区域政策体系影响影响图5-3成长型区域核心资源流动示意图成长型优势区域核心资源传统优势区域流入流动资源在区域内部聚集时的靶向性机理传统优势领域的持续发展机制区域内非重点领域区域内部重点领域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区域政策导向影响流动影响图5-4区域内部资源流动示意图资源在区域内部聚集时的靶向性机理新的优势领域形成机制外部资源积极区域政策体系影响影响图5-5培育型区域优势领域核心资源流动示意图核心资源传统优势领域流入流动培育性优势发展领域基于靶向性的区域发展趋向模型.发展模式之一:优势扩展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之二:重点突破优势发展模型发展模式之一:优势扩展发展战略区域行为主体区域环境改善优势扩展领域行为调整判断外部需求反馈内部需求反馈维持原行为体制宏观规则调整图6-2区域优势发展反馈模型资源需求是否同质强化信号反馈亲和力提升判断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原因分析上级区域行为主体放弃行为调整反馈行为影响反馈发展模式之二:重点突破优势发展模型区域行为主体区域环境改善优势培育领域行为调整判断维持原行为体制宏观规则调整图6-3培育型区域优势发展反馈模型强化信号反馈亲和力提升判断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原因分析上级区域行为主体放弃行为调整反馈行为影响反馈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服务型产业区域资源基础图6-4主导优势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基础设施产业主导产业群主导优势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图6-5基于优势产业发展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框架模型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分析产业水平提升主导优势产业确定产业政策实践产业推进政策产业选择与对比反馈机制产业政策自适应系统检验与模拟区域主导优势产业选择规划模型;区域主导优势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影响分析优势产业推动政策设定预期达到的发展目标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理想专家法确定指标权重产业相关关系影响因子评价矩阵选定待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初步选定主导优势发展产业仿真评估威弗·托马斯产业系统优选组合指数模型产业优势对比评价模型仿真评估NONONO战略实施效果评估图6-6区域主导优势产业选择规划模型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1.较强的关联效应或扩散效应原则。2.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原则。3.能够迅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的附加价值。4.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原则。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系统性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层次清楚同层次指标间避免交叉指标设置要有重点表6-2主导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区内增加值比重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区域比较资本产出率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产业关联强度感应度系数现有市场容量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市场容量优势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区域产业GDP增长率弹性系数产业就业增长率弹性系数经济效益优势度区域产业经济效益指数环境污染程度治理难以程度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A环境约束优势度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⑴区内增加值比重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100iijijGGWI(6-2)式中:ijWI——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比重;ijG——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iG——i地区的GDP。一般而言,只有%15ijWI的产业才有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⑵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iiijijijLGLGRI(6-3)式中:ijRI——i地区j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ijG——i地区j产业的劳动生产率;ijL——i地区j产业的劳动力人数;iG——i地区各产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iL——i地区各产业总的劳动力人数。一般而言,只有当2ijRI时,该产业才有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⑶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该指标计算公式为:jiijijIijijKGKGVVVI(6-4)式中:ijVI——i地区j产业的比较资本产出率ijV——i地区j产业的资本产出率iV——i地区各产业的平均资本产出率ijG、iG——同前ijK——i地区j产业的资本量iK——i地区所有产业的资本总量一般而言,只有当2ijVI时,该产业才有可能成为地区主导产业。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⑷直接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一个部门与消耗其产出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其计算方法是,在投入产出系数表中,求该产业横向投入系数之和。具体计算公式是:niijniXXjaBjij11(6-5)该值表示该产业在投入方面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⑸直接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一部门与对其投入的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关联程度的计算方法是,在投入产出系数表中,求该产业纵向各投入系数之和。niijniXXiaFjij11(6-6)该值表示该产业在产出方面对其它产业的依赖程度。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⑹影响力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需求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jRF为:njniijniijjbnbRF111nj,...,2,1(6-7)式中,ijb为完全消耗系数;niijb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njniijbn11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主导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指标解释⑺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iRB的计算公式为:ninjijnjijibnbRB1111ni,...,2,1(6-8)式中,ijb为完全消耗系数;njijb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行之和;ninjijbn11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的平均值。主导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标题:区位理论与区域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2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