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wēiyímǐn长征说说你所知道的红军长征,谈谈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陆定一惊惶()、苛()捐杂税、打颤()、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矗()立、澎湃()、落()得很远了、huángkēzhàngūluhānquánpéngpàizhuìchùlà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人物事件当天下午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到山脚“我们”瑶民和瑶民母女攀谈宣传红军政策天黑以后到黎明之前从山脚到半山腰红军战士爬山行军半夜露宿次日黎明到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到老山界山顶红军战士医务人员翻越雷公岩山顶休息以后山顶到山下红军战士下山,征服老山界。文章按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安排结构第二部分(2—32):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第二层:(12—22)天黑行军,山腰露宿。第三层:(23—30)攀登雷公岩。第四层:(31—32)红军下山。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老山界。第二部分(2—32):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层:(2—11)山脚访瑶家。第二层:(12—22)天黑行军,山腰露宿。第三层:(23—30)攀登雷公岩。第四层:(31—32)红军下山。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课文中勾画出有关的句子来。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路窄石硬寒气逼人粮食奇缺肚子饥饿敌人追击伤病满员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起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第12小节:如何理解“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一词在句中有何表现作用?“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表现了老山界山势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这样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说明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展现了红军队伍夜晚行军的宏伟气势。“我”说“它是奇观”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第22小节: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1)“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闻”突出了什么特点?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寂静(3)作者听到的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这些声音的描写有何作用?(4)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远、近、大、细。比喻、拟人、排比。以动写静。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作者描写红军战士半夜露宿的情景,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特别形象生动?请找出关键词语品味。“横着心躺下去”,“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颤”和“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情景。更突出了他们的坚强的意志和从容镇定。第22节: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忘记危险,陶醉于夜景之中,表明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现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全文总结本文具体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标题:46老山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4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