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新人教版(49张)介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1、电子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2、通过观察_______来研究细菌和真菌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酵母菌(光学显微镜40X)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大肠杆菌生活中的细菌抹布和砧板上的细菌针头上的细菌一.什么是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为便于观察和检测,可以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colony)-----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图5-40)。观察菌落图5-40就是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请观察它们的形态。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菌落细菌菌落霉菌菌落大小形态颜色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什么不同?细菌菌落真菌(霉菌)菌落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菌落真菌(霉菌)菌落红曲霉黄曲霉毛霉青霉葡萄球霉真菌(霉菌)菌落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的菌落大几倍或几十倍。霉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细菌菌落真菌菌落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形态大小颜色光滑粘稠粗糙干燥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小大白色,少数其他颜色红、褐、绿黑、黄色等二、比较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三、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牛肉汁+琼脂2.高温灭菌3.冷却4.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5.恒温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培养皿配制好的培养基冷却胶化琼脂牛肉汁恒温箱观察菌落接种高温灭菌恒温培养高温高压灭菌锅三、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工农业产品人体及动物极端环境1.1997年,人们在大西洋底部3650米深处的一个热液喷口处发现了一种名为“延胡索酸火叶菌”的细菌。该热液喷口的温度高达113°C。因此,人们将该温度认定为生命忍耐的高温极限。然而,此后人们又在太平洋底部2400米深处的一个热液喷口发现了另一种微生物,名为“Strain121”。研究人员将“Strain121”标本置于温度高达121°C的高压灭菌器中进行实验。经过近10小时的高温高压蒸煮,这种微生物竟然能够存活下来并且还在继续繁殖。2.美国的J.A.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探寻地球上的极端生命:高压蒸煮10小时仍存活新浪科技据从事极端生命形态研究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克里斯-伊姆佩介绍,地球上的生命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灼热的酸碱地、干旱的沙漠、黑暗的海底,到处都有生命的存在;甚至在寒冷的两极以及毒气熏天的垃圾场,也不例外。这些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有机体给人类以重要启示:地球上的生命也许能够在寒冷干旱的火星气候下、在木卫二的酸性环境下生存,甚至在太阳系外的其他宇宙空间中都有存活的可能。科学家们表示,尽管海底热液喷口的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但它们的周围仍然存活着长管虫、蠕虫、蛤类、贻贝类,还有蟹类、水母、藤壶等特殊的生物群落。有科学家将这样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海底生物世界称为海底“生命绿洲”。1980年日本深潜器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考察发现,在一处深渊90°C热水中有僵死的生物细菌。当下潜到2650米深处,那里水温很高而且气压高达266个大气压,海底喷溢热液中含有毒性的硫化氢,但那里却存活着一大群微生物细菌。热液砷化物矿床和深海生物群落被认为是海底发现锰结核资源以来又一重大的新发现。海底生物调查还发现,许多特殊的深海生物群落与海底热液喷口休戚相关。群落的不同生物种类的分布主要受水温控制,它们一般围绕喷溢口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在离喷口不远水温60至120摄氏度处,是大量的细菌和古细菌微生物;水温20至50摄氏度,生活着大量的蠕虫动物;水温2至15摄氏度间各种生物门类都有,主要是管状蠕虫、双壳类和蛤类。科学家们由此推测,海底喷溢口周围大量细菌微生物体内细胞有一种特殊的“嗜热基因”,可为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丰富的营养饵料。火星上也曾经出现过热液喷口,而且木卫二的冰层下面可能仍然存在热液喷口。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应该将火星和木卫二作为探索地球外宇宙生命存在的首要目标。生存基本条件1.水分2.适宜的温度3.有机物质4.有的还需要特殊条件五.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哪些基本条件?泡菜坛1、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生存,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说一说:2、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鞋就容易长霉,这是为什么?因为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宜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吃了变质的食品,就容易患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干燥、缺乏营养物质,这种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不会长霉;反之,脏衣脏鞋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容易长霉。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这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3、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了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怎样解释?说一说:说一说:4、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为什么受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不易发霉?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能为霉菌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和有机物,而受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它们不能为霉菌提供现成的有机物,所以不易生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小结观察菌落培养基:适于细菌、真菌生长的物质菌落(菌类繁殖后的集合体)分布: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质有的需要特殊条件广泛分布于生物圈细菌真菌培养皿配制好的培养基冷却胶化琼脂牛肉汁恒温箱观察菌落接种高温灭菌恒温培养高温高压灭菌锅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1、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A培养基中含有水分B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C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D是A、B、C、三项2、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A真菌B细菌C菌落D菌痕3、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DCB4、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等5、“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在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A恒温培养B接种C消毒D制作培养基DB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有下面四个步骤,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配制培养基;②、接种;③、高温灭菌、冷却;④、恒温培养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7、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上,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8、细菌真菌生存基本条是。BB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1、我能:进行信息加工,鉴别、分析、评价、概括;(1)搜索信息:能使用搜索引擎从网络,图书馆,书籍等多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分类整理。(2)研究课题:自主选择主题符合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挑战性,针对性。2、我行:设计实验,撰写理论成果;(3)实验记录:能提供对计划、方案、构造、现象、结论、观点成果的完整记录。(4)信息加工:对信息做了总结,并以文字描写结论,阐明理论观点,能构建理论架构。3、我会:建立知识模型,优化学习工作性能,具有创新思想。(5)变量分析:能独立确定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描述出变量间的内部联系,能独立设计探究实验。(6)模型构建:对科学基本规律、理论体系、操作技能有明确的撰写和理解。4、我优:展示成果,进行网络交流;(7)成果展示:内容完整,方案合理,知识结构体系正确。评估我能我行我会我优总评项目搜索信息课题研究实验记录信息加工变量分析模型构建成果展示标准20-15-10-520-15-10-520-15-10-520-15-10-520-15-10-520-15-10-520-15-10-5赋值评估Thanks谢谢您的观看!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本文标题: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新人教版(49张)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6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