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台基、踏道、栏杆第四组一、台基•1、由来: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后不会沉降塌陷,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个平整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中国古代建筑台基主要有两种类型:土质台基和石质台基。其中,土质台基最为普遍。因此,建筑时,通常需要大量土木材料,“大兴土木”、“土木工程”等词即由此而来。•2、定义:台基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座基。其主要作用为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单体建筑的高大雄伟。•3、分类: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用两层或三层台基。(一)普通台基早期用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大夯制而成,后也用砖石,常用于小式建筑。但在台基上建汉白玉栏杆的则用于大式建筑和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台基上建汉白玉栏杆的杏坛(二)须弥座•须弥座又称金刚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比较复杂,用砖或石砌成,一般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是我国古代表示建筑级别的标志之一。初始的须弥座形式很简单,没有多少装饰,后来逐渐出现了凹凸线脚和莲瓣、卷草纹饰等,装饰性很强,造型也日益复杂,并建有汉白玉栏杆等。故宫建有汉白玉栏杆的须弥座北京故宫角楼的单层须弥座二、踏道•(一)、定义:古代建筑中的石构件还有就是台阶,台基面离外地面有一定高度。因此,要做踏步(宋代叫踏道,清代叫踏跺)方能上去。•皇宫的正殿则有三处台阶,中间的一处台阶叫陛,皇帝的尊称“陛下”即由此而来.中间台阶的当中还有一条陛石,上面雕刻着龙风云纹,那是帝后通行的红地毯——御路。有的高规格的殿堂,中间台阶也有设置这条“御路”,以示尊贵(二)、分类1、御路踏道一般用于宫殿与寺庙建筑,这种台阶中的斜道又称辇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缓,是用来行车的坡道,通常与台阶形踏步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御路踏道2、垂带踏跺道在踏跺的两旁设置垂带石的踏道,最早见于东汉的画像砖。3、如意踏道不带垂带石的踏跺做法称为如意踏跺,一般用于住宅和园林建筑。•4、坡道或慢道是用砖石露棱侧砌形成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高差较小的地方。•从等级上看,御路踏跺高于非御路踏道,垂带踏道高于如意踏道。•三、栏杆•(一)、定义:栏杆古代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二)、作用: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是被分隔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作用•(三)、发展:元明清的木栏杆比较纤细,而是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四)、栏杆的分类•1、按材料的组成可分为:木栏杆、石栏杆等。•2、根据其构造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寻杖栏杆、垂带栏杆、直棂栏杆和化栏杆等。垂带栏杆寻杖栏杆栏杆之所以成为中国建筑主要构件之一,原因就是台基和栏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栏”必然随着“台”而至,台基高了,便要做栏杆,台基形状和构图主要通过栏杆而表现。宫殿须弥座台基边设石栏杆,每望柱下要加一外雕做龙头状排水口的石条,称“螭首”。个别重要建筑用石柱雕龙,也有的雕刻力士、仙人。石栏杆基本是仿木构造,宋、清官式建筑均有定型化的做法,只在望柱头上变化形式。但园林和民间建筑中石栏杆形式变化极多,不受木结构原型的限制。北京故宫角楼须弥座上的栏杆谢谢观看祝同学们学习天天有进步!
本文标题:元、明、清时期的建筑装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