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1、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2、认识和掌握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共产党,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之所以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首先,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这是决定中国共产党阶级性、先进性的根本条件。•其次,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再次,中国共产党有彻底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纲领、路线,并在实践斗争中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努力奋斗。•决定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还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开展活动,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一套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三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形成了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较大变化、经济运行形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部分工人群众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她还必须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他们同样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当中也有许多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党组织也应当向他们敞开大门。“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按“两个先锋队”的要求建设党,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实际,符合党的建设的要求。•第一,它科学地反映了党的历史地位和要求。第二,它科学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要求。“两个先锋队”与“全民党”的本质区别•我们党要成为“两个先锋队”,绝没有也从来没有淡化党的阶级性,削弱党的先进性。•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看,从来就没有什么“全民党”(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党的领导地位的形成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近现代先后产生过300多个政党,大都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政党能够担负起领导和凝聚中华民族的使命。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那就不仅能够把全党的力量,而且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和伟大复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的面貌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党成立以后,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宗旨以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的传统作风所决定的•第一,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第二,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的宗旨,没有自己狭隘的私利,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第三,党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因而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现代化建设才能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三)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他还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违背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群众,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原因在于,执政党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的调配权,所以就容易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企图一切依靠命令行事,犯命令主义的错误,从而脱离群众;执政的地位,也容易在党组织和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情绪,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稍稍有点工作成就,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只能听人奉承赞扬,不能受人批评监督,久而久之必然脱离群众;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党的群众路线,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危害更为严重;有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出现腐败现象,更是败坏了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有着高度的警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要求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还作出了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和利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党不断通过整党整风等多种形式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脱离了人民群众,会被人民群众抛弃。•第二,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第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世界上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下台、垮台的情况也表明,一个执政党如果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丧失政权。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998我国特大洪灾中,冲在最前面的是共产党员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一,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新表述。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了三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和根本利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党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坚决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又认真考虑和兼顾其他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研究和解决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是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各种手段,保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落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领导干部真正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努力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的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一心为公,为人民谋利益,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执政才能执得好。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