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2011年11月23日)同志们:这次举办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是根据省委组织部和怀化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的通知》作出的安排,目的是通过集中举办这样一次培训班,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湖南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指示精神,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借此机会,我想对大家提几点要求:一、明确意义,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对相关工作作出了部署。今年2月,中央专门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加强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湖南省委和怀化市委也先后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专题研究,并已多次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培训班,这充分体现了上级对这项工作的高度关注。就我市来讲,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呈现政治安定团结、社会总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要清楚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推动我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繁荣和谐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形势变化的需要。目前中国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基层来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干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我们过去过多地关注群众在经济方面的小康,但在让群众精神上实现小康方面准备不足。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和你要、和你闹。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了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不断增加,城乡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干群关系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我们用惯了的、曾经很管用的、数十年来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要让大家对社会管理创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行理性地思考,力争在今后的社会事务管理上有所帮助。二是科学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两大历史过程相互叠加,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一方面,社会生产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极大解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区位等条件不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素依然广泛存在,城乡居民、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在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口给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基层工作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动向,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但是怎样顺应这些新变化,抓住目前难得的机遇,引导群众致富,推进经济改革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大家可能想得不多或者不深。举办这期培训班,就是要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机会,或者说通过培训,引导大家对这些问题作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群众期盼的需要。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群众盼什么?就盼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就盼安居乐业、社会公正,这些都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来实现。随着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盼望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强烈,对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愿望和呼声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尤为强烈,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比较突出,基层群众占有的教育、文化、卫生资源较少,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就业、福利、社保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群众要求平等就业、平等待遇、平等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十分迫切。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社会公平,让发展的增量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锻造过硬队伍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力的力量,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社会管理能力,是推进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为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几年来,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但在管理理念、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努力成为依法行政、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的优秀干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发展建设的带头人。二、从严要求,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培训的主动性今天的培训班,对大家来讲,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倍加珍惜,以良好的学风和作风确保学习任务圆满完成。一要集中精力。这次培训班是经过认真准备后才举办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很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大家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参加培训,沉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搞应付,力求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二要善于思考。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个人思想工作状况,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把学习与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三要融会贯通。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理论学习只有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相结合,才能把理论学深学透,才能把工作干对干好,充分实现理论的价值。同志们一定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真正使所学理论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工作新发展、促进社会管理工作上台阶的强大精神动力。三、强化能力,切实增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形象怎么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要有一个好形象,关键是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关键看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强不强,水平高不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只有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书记都能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基层社会管理中认真履行好领导核心责任,努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才能够凝聚党心民心,团结和带领所在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抓发展,同心同德建和谐,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基层党组织书记怎样才能够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呢?关键要从五个方面提升能力,抓好落实。一是注重学习强素质。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修养、一种追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贯彻落实政策先要学习掌握政策,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掌握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学会做好宣传、组织、发动、服务群众的方法技巧,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履职尽责抓党建。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职责是抓党建,强堡垒,带队伍。党组织书记要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落实好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制,带好班子,建好队伍,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平台、建舞台,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成为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生力军。近些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不作为”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包括工作精力严重不到位,履行岗位职责表现较差,对于群众托办事件不了了之等现象。党组织书记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探索新时期党支部工作的新路子,杜绝“不作为”,积极履行党赋予自己的使命。三是深入实际听民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经常到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争取把一些矛盾纠纷发现和处理在萌芽状态。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四是设身处地排民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工作中应该学会并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决策。主动深入群众,用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做工作,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五是公道正派树形象。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个别基层党组织书记私心重,办事不公道甚至贪污腐败。要做好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出于公心,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只要基层党组织书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遇事与群众多商量、多沟通、多交流,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拥护、支持和信任,也才能够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四、创新方法,增强社会管理的长效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门大学问,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实践课题,培训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是需要广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以培训为新的起点,把上级要求和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方法,增强社会管理的长效性。(一)在创新社会管理格局上下功夫。加强社会管理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解决困难群体的民生问题,解决特殊群体的帮教问题,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都需要广泛调动起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力量积极参与。根据中央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大原则,基层党组织要立足自身岗位,与其他党组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社会各方协调参与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在基层共同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探索和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积极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条件。只有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各种力量协同作战,才能创造充满活力而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切实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二)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下功夫。抓源头是治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利益,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加快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做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本文标题: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9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