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培养法治思维 推进依法治国
培养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2017.08.08.主要内容一、迎接法治新时代二、当代中国为何要实行法治?三、培养法治思维一、迎接法治新时代法律方面的愿景法治体系中外法治体系比较二、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法治?(一)什么是法治?(二)今天的中国为什么需要法治?(一)什么是法治?“法治”最早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法治应当包括两重含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良法之治、守法之治构成法治的原初含义,法治就是依照良好的宪法和法律来进行国家和社会治理。什么是人治?“人治”是指国家政策、法律的存废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强调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统治者的自我修养、重视贤能,法律是维护统治者个人统治的工具,是专制的治理方式。思考问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2015年8月25日,依据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特赦令,宣布对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服刑罪犯等四类人员进行特赦,这与古代的大赦有什么区别?区别不是大赦本身,而是大赦的理由古代大赦的起因大多与皇帝有关,皇帝成年、登基改元、立皇太子、立皇太后、皇帝祭祀、皇帝狩猎等等,上天有什么异兆,如星变、地陷、山崩也可以颁布大赦。随意而频繁的大赦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的特性。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总共有7次特殊,依据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十七款的规定,决定的特赦权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七次大赦与领导人没有任何关系。法治不同于人治人治的基本特征:法律为少数人制定执行者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办事法律内部不统一法律的修改没有严格的程序法治的标志1: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法老大)一切权力来至于规则的授权并在规则之下一切政党、一切组织和个人均在规则之下法治的标志2:良法至上的法律是良法良法的基础:法律必须充分的民意表达、民主程序和民主机制法律必须兼顾不同利益(二)今天的中国为什么需要法治?十八大报告: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一)传统治理模式计划思维命令与服从思维政策思维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1、人身控制国家首先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隔离,城市居民不可能主动到农村去,农民不允许到城市,城乡之间人员无法流动,从而形成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收容遣送制度的实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孙志刚案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黄冈;二零零一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二零零三年二月:就职于广州,任美术平面设计师;同年三月十七日: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同年三月二十日:死亡,终年二十七岁;同年四月十八日: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同年四至六月: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同年六月五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同年六月二十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同年八月一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国家将每一个城市居民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单位”,从一个单位调动到另一个单位只能由组织决定而不可以由个人自己选择,同时社会并不存在自由职业。国家将每个农民固定在一个生产队,生产队为组织农业生产和基本核算的单位。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2、政府的公信力20世纪50、60、70年代,政府有极强的公信力政府通常只需要号召,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发社论,民众积极学习(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1、单一利益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形式多元化经济利益多元化政治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2、计划经济市场经济1956年-1988年,传统的计划经济1988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冲击1:无限征服有限政府计划经济(无限政府、全能政府):所有的的社会事务、甚至个人事务均由政府负责处理市场经济(有限政府):个人归个人、社会的归社会、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经济冲击2:民众要求权利、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需要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市场主体的自由、权利和平等。市场主体以市场观念看待其他领域的问题包括思想、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等。市场经济冲击3:禁止人口流动人口自由流动原动力: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自由(经营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必须自由流动。人身自由:人的基本自由选择幸福生活的自由之一。市场经济冲击4:没有人权意识人权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民的平等意识市场经济冲击5:单一核心价值观多元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三、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目标(终极目标):人权保障我看到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记者采访老农:“大爷,您对提出依法治国怎么看?”老农:“我记得以前也提过,都好多次了,我们也一直被法治着。比如我们的地被依法征走了,我进城卖菜被城管依法揍了,我还手又被依法拘留了。”记者:“您理解错了,依法治国是要把权力这个猛兽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老农:“那,先把我们从笼子里放出来行不?”国家治理体系1: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2: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3:多元利益利益表达机制民主程序和民主机制宪法和法律多元利益这个治理体系的核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二)法治的作用1、法治之于社会的基本功能2、法治之于国家权力的基本功能3、法治之于个人的基本功能4、法治之于执政党的基本功能1、法治之于社会的基本功能:⑴确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⑵确立社会规则2、法治之于国家权力的基本功能赋权:提供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基础保权:提供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原则和制度控权:合理分配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展3、法治之于个人的基本功能确定个人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界限保证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以保障人权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和扩展,以保障人权4、法治之于执政党的基本功能执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政党必须尊重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问题导入女朋友和母亲掉水里了,你只能救一个人,站在法律的立场上,请问:你先救谁?为什么?三、培养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2)法治思维的特征(3)法治思维培养的途径(一)培养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价值和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合法性思考。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一致在多数情况下,按照法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思考:父母是否应该抚养未成年子?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冲突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按照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与按照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思考与处理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案例村里有一个小型造纸厂,每年可以带来经济效益50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岗位200个,村民因此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村长的政绩很好,还受到了乡里的嘉奖。但该厂锅炉排放的烟尘严重超标,已污染了大气环境,而且排放的污水气味刺鼻,对周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对此,县委高度重视,责成县环保部门,依法关闭了该企业。比较一下经济思维:强调成本与收益比较的问题;道德思维:把道德上的善恶评价作为第一考虑因素;政治思维:最大特点是考虑政治上的利弊权衡;法治思维:合法性作为思维的重心。法治社会需要法治思维实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和贯彻法治原则,意味着包括治国者在内的一切人都必须按照法律的指引来行动和思考。法治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冲突的解决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处理上,应当坚持一下原则:首先,坚持以合法性为前提(法治思维优先)其次,在合法性允许的范围内,还应尽可能考虑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道德利益。(2)法治思维的特征法律至上讲究证据正当程序公平正义法律至上(1)法律至上,也就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至上,法律才真正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2)讲法律,也还意味着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法律是说理的,讲究以理服人,而非以力服人;这种说理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法律。思考:如何看待欠债还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比如:没有合同、没有欠条诉讼时效过期讲究证据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一、在法治思维中,客观事实是否必须得到尊重,则需以它被合法的证据所证明为前提条件。具体表现为:第一,认定任何法律事实,要看证据。第二,认定任何法律事实,要有足够的证据。例如,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疑罪从无。本案当事人被告人(郭某某,男)北大刑法学博士被指控雇凶杀人被告人妻子,政法大学民法的博士被害人(男),北大法学院博士后第四当事人,跑美国去了疑罪从无的定义所谓疑罪从无,也就是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经过审理,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在法庭上,我们永远不能说一个人是否有罪,我们要说在证据上是否能证明一个人有罪,凡是证据证明的视为存在,证据不能证明的视为不存在。”二、证已经查明的客观事实,可以被法律的据规则所排斥。例如:证据因带有合法性瑕疵而不被采信。案例:出轨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正当程序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一个蛋糕两个人分,怎样分得公平呢?切蛋糕的人后拿,能使分蛋糕公平。由此可见程序的设计对保持实体公平很有作用。正义不仅要得到伸张,而且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被伸张。——英国法彦辛普森杀妻案始末此案程序上有瑕疵,其中最核心的有两点:①有个叫福尔曼的警察从凶案的现场,直接来到辛普森的住所,他要去通知辛普森,说你的前妻被杀了,如果从前给你们夫妻有仇恨的话,你注意一下安全,他当时在前门摁门铃没有人回答,这时他听到院子里有“咚”的一声,他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直接翻墙到辛普森的家里,在辛普森家里发现了带血迹的袜子和手套。他在没有搜查令直接进到辛普森的家里,程序不合法,证据合法性存在瑕疵。这些证据最后都没有被采信。②另外,一个警察在现场提取了血样,居然把这个血样带着身上去过辛普森的家里,律师说这个有栽脏的嫌疑,不能否定这个血迹是不是他从现场拿来再滴在辛普森家里和辛普森的袜子上。这个案件是有疑点,但最主要的是关键性的证据采集程序不合法。佘祥林杀妻案94妻子失综—发现无名女尸—杀人嫌疑—刑讯逼供—未经DNA鉴定—一审被判死刑—湖北省高院死刑复核-发回重审—历经2年96年判有期徒刑15年—2005年,11年以后妻子回来了!—此案重新审理,佘祥林无罪释放。“佘祥林案”又现河南版2010年5月9日上午审判长宣布赵作海无罪释放,赵作海失声痛哭。结论对社会正义而言,普遍性规则的正义或制度正义是首要的和根本性的,离开了制度正义或规则正义,就不可能最大化的实现社会正义。
本文标题:培养法治思维 推进依法治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9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