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小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学龄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染群体,学校是一流动集散地,很容易成为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传染病,保护学生健康。一、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如龋齿、阑尾炎和心脏病等)不同,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征。其主要特征是:①具有特异的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如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一定条件影响下,传染病可在易感人群中造成程度不等的流行,从散发以致造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可能造成世界大流行。④有一定潜伏期;⑤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传染病在病程中体温升高,有皮疹、毒血症和肝脾肿大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使传染病终止流行。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2、传染病发生有三个因素:病原体、环境和人体。即必须有生物性病原体,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同时和相继使一群人发生相同的病。(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当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繁殖,这种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就是传染源。传染源有三类:①病人;②病原携带者;③动物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传播给他人所经过的路线叫做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很多,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有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虫媒传播、血和血制品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疾病易感者):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总之,传染源是病原体生存繁殖的客体,它能向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而病原体必须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进入人体;只有易感染的机体才能发病。这三个条件,在传染病发生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因此要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就必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三)、传染病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共35种,修订后增加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共计37种传染病。条例规定实行分类管理,即强制管理甲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丙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属于乙类传染病,但分类管理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苞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四)、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发现法定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时,应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同时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可先用电话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发现乙类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城镇应于12小时内报告,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另外学校时有散发传染病发生,学校散发病例的报告程序是:散发病例通知到医院就医确诊是传染病→隔离治疗→进行环境消毒→保护周围易感人群→加强晨、午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无新发病例而隔离期满→愈后持医院正明返校→如有新病例做到隔离→消毒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二、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一)、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中小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四)、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五)、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7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的传染病由于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三、学校传染病的管理(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1、改善学校的卫生条件:学校的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只有不断地改善学校各种卫生条件,增加必要的卫生设施,才能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卫生制度: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课堂听课,课外自习,体育锻炼,业余活动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卫生制度,这些制度苞括,课堂,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清洁卫生制度,食堂卫生制度等。制度的制定和认真的执行,是学校防治传染病的重要保正。3、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强化医学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4、提高学生的免疫水平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学生的实际免疫水平,认真搞好预防接种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免疫屏障。(二)、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1、加强疫情报告,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早发现,早诊断: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晨、午检,以期早发现病人,并及时明确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病人和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观察,及时进行治疗。早报告:学校发现急性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时教师和校医有责任向学校领导报告,如属法定传染病,必须向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疾病蔓延。2、疫点的消毒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除及时将病人隔离治疗外,还应及时的对病人居住的宿舍和学习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一周左右,没有发现新病人为标准。(三)、传染病疫情管理1、疫情登记学校里发生疫情后,应由校医或保健教师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作好疫情登记工作。登记的内容可以由卫生防疫部门统一规定,按照疫情报告卡的内容登记,也可以按照不同传染病自行拟定内容,列成表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登记。登记时注意病人的姓名,性别,病名,详细地址,发病时间,确诊时间的准确性。2、疫情报告学校的校医和有关责任人是法定的疫情报告人,必须要作好传染病报告工作,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疫情是及时地采取防治措施,是防治传染病的关键。因此,传染病诊断或疑似诊断确定后,应迅速地向主管行政部门和当地疾控中心用电话或书面报告。3、疫情管理疫情管理工作,除切实作好疫情的搜索,疫情的登记,疫情的报告外,还应健全学校的疫情档案工作。疫情档案的内容应苞括: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学生的年龄性别,班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苞括年龄分布,班级分布,时间分布,传入传出的途径,学校的自然情况,苞括学校地貌景观,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等。学校的疫情资料要有专人负责,疫情的登记,分类,统计和分析的原始资料应设专柜予以妥善地管理,不得任意存放或丢失,也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切实作好传染病疫情的保密工作。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苞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图),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患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人类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苞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苞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苞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体表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
本文标题:中小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0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