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诊断学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四诊望、闻、问、切2、辨证症、证、病的概念3、辨病4、病案书写中医诊断学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外——外部症状内——脏腑、气血2、见微知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以常达变中医诊断学三、诊断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相适应内外相通:局部与整体的联系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脉诊发展史——《史记》: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内经》:脉学的基础提出诊脉的基本要求、几种脉法、论述三十余种脉象与主病《难经》:提出独取寸口的理论,以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伤寒论》:注重平脉辨证,脉证并重的辨证论治原则。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推广寸口诊法--明确24脉象及主病--相类脉的鉴别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论述27脉。清·李中梓《诊家正眼》:提出28脉。——脉诊发展史——其他脉书:宋·崔嘉彦《崔氏脉诀》宋·施发《察病指南》(插图脉书)元·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元·危亦林论述十怪脉清·周学霆《三指禅》:以缓定平——脉诊发展史——《内经》:舌卷、舌焦《伤寒论》:舌苔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舌诊专著元·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137图清·张登《伤寒舌鉴》:120图清·傅松元《舌苔统志》民国初期·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122——舌诊发展史——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第一部辨证论治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源与证候诊断专著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辨证发展史——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神——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面色——脏腑气血的反映形体——五脏精气的反映动态——邪正盛衰的体现望神一、神的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思维。二、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先天(化生)精气充养形体表现于外神后天(滋养)三、诊神的意义: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正常精亏、气虚、神耗——脏腑功能衰退得神、失神、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目光意识精神面色形态语言得神失神灵活明亮光彩内含迟钝目暗精迷瞳仁呆滞清晰表情自然昏睡昏迷谵妄充沛萎糜光明润泽晦暗壮实、动作灵敏、体位自如迟钝受限不自主清晰低微断续失伦假神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得神、失神、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得神——脏腑精气未伤,虽病亦预后良好失神——精亏气虚、邪盛神乱,预后不良假神——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神气不足和神乱少神(神气不足)——多见于虚证、轻病精神异常癫——痰浊扰心狂——痰火扰心痫证——肝风挟痰,蒙闭清窍望面色一、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望面色二、常色与病色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分主色与客色•主色——一生不变,是谓主色•客色——四季转移,名为客气望面色2、病色特点:晦暗、暴露五色善恶善色——五色光明润泽(气至)恶色——五色晦暗枯槁(气不至)五色善恶的模型:望面色善色——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恶色——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炱望面色青色主病——寒、瘀、气滞、痛、惊风赤色主病——热证、戴阳证黄色主病——脾虚、湿、黄疸白色主病——虚、寒、脱血、夺气黑色主病——寒、肾虚、饮、瘀青色主病主病特点肝病正病正色寒证、痛证青黑瘀血青紫惊风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赤色主病主病特点热证实热满面通红虚热面部潮红戴阳证颧红如妆黄色主病主病特点湿证面黄而垢脾虚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黄胖面黄虚浮黄疸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白色主病主病特点虚寒(阳虚)晄白气血亏虚淡白无华脱血苍白夺气苍白黑色主病主病特点寒证青黑肾虚阳虚黑而暗淡阴虚黑而干焦水饮眼眶黑血瘀青黑、黧黑望色十法浮沉——表里清浊——阴阳微甚——虚实散抟——久近泽夭——轻重(成败)望形体形体的变化及意义强——实证、热证弱——虚证、寒证胖——形盛气虚,肥人多痰——易患中风、眩晕瘦——形瘦阴虚,瘦人多火——易患劳嗽望姿态动静:动、强、仰、伸——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阴、寒、虚证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望姿态异常动态半身不遂——中风(中脏腑、中经络)昏厥——中暑、气脱、血脱抽搐——动风、动风先兆痿证——肌肉痿废不用——肺热、脾虚、肝肾不足痹证——关节红肿热痛——风寒湿邪望头面头形过大——脑积水过小——小脑儿、囟门早闭方颅——佝偻病囟门囟填——实热证(温病火邪上攻)囟陷——虚证(气血、精亏、吐泻伤津)解颅——肾气亏虚望头面五官头发——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白发脱发黄干稀疏血虚、肾虚望头面望面部水肿——阳水、阴水腮肿——痄腮口歪——风邪中络、中风特殊面容惊恐貌——瘿瘤、惊风苦笑面容——破伤风狮子面——麻风望五官目的五轮学说:目眦——心(血轮)目眦淡白:血虚目眦色红:心火白睛——肺(气轮)白睛红赤:肺热白睛发黄;黄疸黑睛——肝(风轮)黑珠肿痛:肝火全目红肿;肝火瞳仁——肾(水轮)散大:肾精衰竭缩小;中毒、肝火眼胞——脾(肉轮)红肿:脾火下垂;脾虚望五官耳耳为肾之窍、少阳(肝胆)经循行于耳后。耳实证(如红肿、流脓)——肝胆火旺耳虚证(如干枯、瘦薄)——肾虚耳后红络——麻疹先兆耳轮甲错——瘀血、肠痈望五官鼻——肺脾色青——腹痛红肿——胃热、血热酒渣鼻——肺胃湿热鼻柱塌陷——梅毒、麻风鼻渊——久流浊涕腥臭(风热、肝胆湿热)望五官口舌——心脾口唇樱桃红——煤气中毒口腔溃疡——心脾积热鹅口疮——脾胃湿热口僻——中风、风中经络撮口——脐风口噤——动风望五官望齿龈——胃、肾牙齿干燥——胃热、肾阴虚磨牙——胃热、虫积、消化不良牙龈红肿——胃热望五官咽喉——肺胃之门户、肾经络于咽喉实证(如咽红肿、乳蛾)——肺胃热盛虚证(如咽嫩红、少痛)——肺肾阴虚白喉——外感时邪望躯体一、望颈项瘿瘤——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瘰疬——实:风火时毒虚:肺肾阴虚项强——实证项软——虚证二、望胸胁1、扁平胸——肺肾阴虚、气阴两虚2、桶状胸——肺胀3、鸡胸——佝偻病4、呼吸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吸气时间延长——痰饮、白喉呼气时间延长——哮喘、肺胀潮式呼吸——肺气衰竭三、望腹部1、膨隆——膨胀、水肿、(积聚)2、凹陷——吐泻伤津、久病精亏四、望腰背1、龟背——肾气亏虚2、侧弯——肾气亏虚、脊髓病变3、脊疳——久病精亏望四肢浮肿——水肿肌肉萎缩——痿证、虚证膝关节肿大——鹤膝风梭状指——痹证杵状指——心肺虚损,痰瘀互结箩圈腿、X型腿——肾气不足望二阴阴囊肿大——疝气、水肿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脱肛——中气下陷痔疮——大肠湿热、大肠燥热望皮肤一、色泽形态红——丹毒黄——黄疸白斑——白驳风肌肤甲错——血瘀望皮肤二、斑疹斑——阳斑:热迫血行阴斑:脾不统血疹——麻疹:风热时邪风疹:外感风邪隐疹:风邪、过敏三、疮疡——痈、疽、疔、疖望排出物一、痰风痰——清稀泡沫寒痰——清稀色白、灰黑点热痰——痰黄质稠湿痰——痰多色白易咯燥痰——痰少而粘难咯脓血痰——肺痈痰中带血——肺络损伤望排出物二、涎——为脾之液清稀——脾胃虚寒胶粘——脾胃湿热望排出物三、呕吐物清稀无臭——寒呕秽浊酸臭——热呕呕吐不消化食物——食滞黄绿苦水——肝胆郁热清水痰涎——痰饮呕血——胃热、肝火、血瘀望小儿指纹一、适用年龄:3岁以下小儿二、三关划分:风关、气关、命关三、临床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紫热红伤寒青惊风白疳病)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本文标题:第六章望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0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