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设计思路•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游戏、欣赏、思考等方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三、设计思路本课通过猜谜、欣赏、合作、启发、游戏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大胆联想,愉快表演,展示自我,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说话。•2、能力目标: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及合作学习的乐趣。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学习手形画的方法。•教学难点:怎样使手形变得有趣、新颖,能运用替换法和添加法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六、教学过程•一、“猜猜谜语”——趣味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手势模仿”——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画画小手”——初步尝试,掌握手形画的方法;•四、“手影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五、“手形联想”——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六、“手画展示”——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七、“表演手语”——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猜猜谜语”——趣味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考考大家,“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猜出谜底,揭示课题关键词“手”•【设计意图:设计猜谜的导入方式,可以在刚上课的几分钟里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导入课题。】•2、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手吗?仅仅看手,你能猜出它的主人是谁吗?”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年龄、职业手的图片。通过观察对比,找找手的不同。•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手的大小、形状、纹理猜测出手主人的大致情况。说明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不但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补充完整课题《会说话的手》。•【设计意图:从手部特写到完整图片揭示,前后对比,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手势模仿”——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以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引出我们的手很灵活,不仅仅是做这几种手势,还能做出更多的手势。•然后教师出示单个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最后小组合作,组合手形模仿。•【设计意图:有的手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手形学生要小组配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为教学重点画手形画摆出不同的手势做铺垫】三、“画画小手”——初步尝试,掌握手形画的方法•1、以教师的秘籍《五指神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第一次出示范画1:手形画《大树》提出问题:•A、这幅画画的是什么?•B、和平常的树有什么不一样,这里面藏着什么?•C、这些手印是怎么来的?•揭示神功第一招:描手印。•2.教师示范描手印,学生观察并由学生讲解是怎么画的,教师做最后总结。•步骤:1、想,摆出手形,放在画纸上不可移动•2、画,拿着铅笔沿着手形边缘画,画出的图案叫做手形画。•注意:手握住笔的上端,垂直在画纸上进行描绘。•提出第一次作业要求: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在画纸靠左边的位置并把它描下来。•【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是美术学科回归本位的特点之一,教师演示绘画能够使学生很直观的掌握绘画方法。】•3、究竟这些手印还会变成什么呢?•再次打开秘籍,第二次出示范画《长颈鹿》提出问题:•A、这个手印变成了什么?•B、是怎么变过来的?(倒过来的手印)•C、如果我们左手画右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4、五指神功还有最厉害的一招,这一招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需要两个人共同合作,出示范画3《螃蟹》提出问题:•A、说说它是怎么画的?(螃蟹身体部分是由两只手重和在一起画出来的)•B、如果我们两只手不重合在一起,又是什么样的呢?•提出第二次作业要求:拿出自己的小手在画纸靠右边位置画上一个不一样的手势。•【设计意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两次出示范画,两次手形练习,由浅入深,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生通过绘画尝试,为下一步联想打好基础。】四、“手影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呢,你们想看看吗?•欣赏手影片段,了解并模仿手影艺术。(手影是传统的表演艺术,表演者做出不同的手势在光线的辅助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令人惊叹不已。)•【设计意图:手影表演这一环节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溶入了教师制造的情境之中,为之后的手形联想做好铺垫。尝试发掘课堂的不同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四、“手影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手的造型,千变万化,通过手形进行大胆联想,变成许多生动的新形象。欣赏创意手形画。(多媒体展示)2.展示两幅范作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在进行联想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两种绘画方法:•A.替换法:直接将手的形状替换成新的形象。•B.添加法:在手形的外部和内部进行添加变成新的形象。•【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导控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探究学习,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而多媒体的展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突破教学难点】五、“手形联想”——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3.欣赏同龄人笔下手形联想作品。•第三次作业提出要求:在第一二次作业的基础上,根据手形特点运用替换法和添加法进行想象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形联想画。•学生再次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欣赏范作,采用学生作品,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作品我也能画,无距离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其创作热情。教师指导过程中,在技能创作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进行展示鼓励,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对问题及时纠正。】六、“手画展示”——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作介绍:•1.谁来夸夸自己的画?(自评)•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为什么。(互评)•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师评)•【设计意图: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儿童画画想象奇特,构思大胆,手法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这正是儿童画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六、“手画展示”——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七、“表演手语”——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借助画笔和想象让我们的手说了话,同学们真棒!我们会用手说话,聋哑朋友们更会用手语说话、表达感情,老师今天带了一段手语歌《感恩的心》,同学们敢不敢一起来学一学、演一演呢?•学生模仿表演手语《感恩的心》•总结: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相信大家今后只要动手动脑,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下面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吧?(师生挥手再见)•【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关注生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爱残疾人,传递爱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高度投入并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欣赏、多提问、多交流,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整节课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造型到联想,层层递进地描绘会说话的手。从手形画到手形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初次尝试由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内容非常丰富,以至于在时间安排上我处理不够成熟,手画展示环节和表演手语环节并没有开展,本堂课我觉得学生的创造潜能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深思的。
本文标题:会说话的手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0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