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大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工作会议讲话(外地)
1全区大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工作会议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企业改革与发展暨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以及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表彰荣获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研究部署新时期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刚才,市里隆重表彰奖励了一批荣获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还有5个镇区以及企业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肯定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效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改革与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在改革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促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工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方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指导、推动和规范。各镇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保证了全市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坚持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配套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企业改革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市属资产管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企业改革的成效。二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较好地把握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坚持发展不动2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加快企业发展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企业改革总体方案积极稳妥,不少重大措施都经过先试点再推广,做到切合实际。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宣传,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引导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推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保持了社会稳定。三是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与放手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相结合。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加快国有工业的布局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控制力。与此同时,发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比较活跃的优势,进一步放宽政策、放开领域、放手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受让股权、投资扩股、债权转股权、合资改造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由于思路明确,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我市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企业转机建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567户市属企业,已实施改制的共520户,总体改制面达92%。其中,实行内部职工全额赎买的有市电机厂等259户企业;实行产权向社会公开竞价转让的有东莞宾馆等8户企业;实行内部职工赎买为主,市属资本少量持股的有市食品公司等16户企业;实行员工赎买、注资相结合并由市属资本少量持股的有城区医药公司等34户企业;实行关停处理的有市氮肥厂等196户企业;实行破产方式处理的市福东饲料厂等7户企业。总体来看,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二是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市属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力度。目前,市属国有商业零售、物资供销、建筑、农业、旅游企业已全部退出,少数外经、供销、粮食企业的退出已进入扫尾阶3段。通过关停注销一批长期停产停业、经营不善、债务较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止住了市属企业亏损的“出血口”,有效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特别是对东发集团公司、福民集团公司、石东集团公司等高危企业及时清理,市属资产的隐性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突破。通过职工内部赎买和企业产权公开转让等方式,放活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初步实现了产权关系清晰化和机制的创新,使市属企业在经营机制和运行体制上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消除了隐患。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我们于1999年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政府(市资委)——资产经营公司——市属企业”三个层次的市属资产监管体系,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全面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逐步完善了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99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额795.1亿元,税利64.8亿元,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额1465.7亿元,税利103.8亿元,分别增长84.3%、60.1%。四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这些年来,各级各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坚持扶持、引导、监督、服务相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对东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办起了外资企业14000多家,投资总额17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3家,跨国公司有12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在我市投资办厂。另一方面,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作用和地位日益加强。20多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到2002年底,全市民营经济数量达18.2万户,占全4市企业总数的85%,注册资金253亿元,从业人员75万多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90%以上,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些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不强,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外资企业比重大,民营企业比重小,经济风险比较高。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下大气力解决好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要落实到企业发展上。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为东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加快制度创新。而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一是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公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革,争取今年内完成公有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要采取引进外5资、民资、上市融资等办法,降低竞争性领域企业的国有股比重,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改造基础性、垄断性领域企业的产权结构。要加快对关停、破产等退市企业的彻底清理,理顺转制企业的土地、房产、社保、人事、工商等方面的关系,推进企业改制进程。要加强保留市属资本或市属资本全资或控股企业的管理,健全市属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机制,促进保值增值。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改革的方向。要积极促进赎买和产权改制企业开展体制创新,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要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职工持股、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开展资本运营。开展资本运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社会资本的调控支配能力。一方面,要推动公有企业开展资本运营。采用资产划转、资本注入等形式,进行新一轮资产重组,撤并改组市属各资产经营公司,推动公有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资产经营公司要把资本营运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实现由单纯国有资产管理向重视参与资本营运与国有资产管理相结合转变。另一方面,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引导民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住公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有利时机,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并购,实行低成本扩张,逐步做强做大。另外,我市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相对落后,上市公司仅宏远、福地和生益3家,借壳上市的也只6有东糖、博讯2家,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都与我市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要充分认识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政策扶持、优化环境”的方针,抓好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利用工作。(二)推进结构调整。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面对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大趋势,面对越来越激励的区域竞争,必须把推进企业结构调整摆到突出位置。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要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电子信息、环保、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以及家具、服装、制鞋、毛织等特色产业,使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上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促进产品和企业的单体优势转化为产业的整体发展优势。对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企业必须依法关闭。二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大企业集团,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优质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调整资产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能源等行业、产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加强与大7企业配套,形成专业化分工、大中小配合、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企业群。三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抓住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大力吸引国际大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以及10多个方面的实施细则,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扩大民间投资,鼓励市外各类企业来莞投资。四是优化企业布局结构。要按照“四集四新”的思路,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虎门港开发区、东部工业园为龙头,加大园区开发整合力度,狠抓园区整体形象策划、宣传和推介,引导企业入园经营,促进生产力集中布局,提高集聚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三)狠抓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命的不竭源泉。抓好企业技术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重点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载体,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借助外力推动企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进入企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二是8三是实施名牌战略。当前,我市叫得响的名牌、名品屈指可数。尽管产品很多、产能很大,但附加值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名牌发展战略,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对名牌的培育、推动、引导和监督工作,对荣获国家、省级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重奖,推动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道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去开展名牌创建工作,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使优势产品适销对路,得到市场认可,在国内国际市场形成较高的占有率。要选择100家左右具备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重点引导、培育、扶持名牌创建工作,使更多的企业成为拥有名牌的名牌生产企业。力争到2005年,我市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到10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超过10个。(四)强化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特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行业平均利润逐渐形成,企业要想获得高出平均利润率的利益,最重要的是靠管理。必须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要健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机制,根据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结合自身状况,在比较优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战略,采9取不同的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规避风险,赢得先机。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
本文标题:大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工作会议讲话(外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0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