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统计学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1统计调查方案§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3统计分组§4分配数列§5统计表§1、统计调查方案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目的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1、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反映调查单位的统计资料(原始资料)2、收集已经加工、整理过的、说明总体现象的资料(次级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准确性:指统计资料符合实际情况,准确可靠。•及时性:统计资料及时满足领导需要和及时完成各项调查资料的上报任务。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问卷设计5、确定调查时间6、调查方法的选择7、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目的:普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督、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工业企业普查)有时是不一致的。(工业企业设备普查)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查单位所须登记的标志及其他有关情况。•调查项目要少而精•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调查项目之间要能够互相验证•有的项目可以拟订“选择式”调查表格:是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一览表:是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调查项目不多时,采用该类表式。其特点是简便,便于合计和核对数据)单一表:是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张表。(调查项目较多时,采用该类表式。其特点是可容纳较多的标志,便于整理分类)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二种涵义:•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标准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调查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其特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准确,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报告法(其特点是有统一的要求,以原始记录凭证为依据,可以同时进行大量的调查。)•采访法(其特点是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收集资料。分为口头询问法和调查者自填法)•登记法(人口的出生、死亡的统计等)•卫星遥感法§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调查形式调查范围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形式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定期报表专门调查全面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周期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特点1:普查是一次性调查,其主要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特点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的统计资料。我国的普查有:人口普查(逢0)、基本单位普查(逢0、5)、工业普查(逢2)、农业普查(逢7)、第三产业普查(逢3)等。经济普查:•主要普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每十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三种非全面调查的比较调查的种类确定调查单位的方法调查的目的重点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却占绝大的比重。(客观性)重点单位的标志值较大的全部单位的标志总量比重只是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确定最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主观性)了解新生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根据样本的数据对总体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算。四、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3统计分组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数据整理在统计工作中处于中间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数据整理,可以使混乱、缺乏条理性的资料变成有条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总体特征的有用的资料。二、数据整理的内容与程序(一)、数据整理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根据汇总方案,对各个调查项目的资料进行汇总。•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描述整理的结果。1、对总体的处理2、确定用哪些统计指标来说明总体(1)、对总体单位进行简单排列(2)、将所有总体的资料加以合计(3)、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1)、对所有调查项目全部进行汇总(2)、根据统计分析研究的需要对调查项目有选择地加以汇总。(二)、数据整理的程序•统计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图表•统计资料的积累和保管三、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分”: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不同的总体单位分配到不同的组里,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组”: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相同的总体单位归并到同一组里,突出组内的同质性。2、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互斥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3、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二)、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一、选择适当的分组标志。二、合理划分各组之间的界限。1、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2、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确定(上限不在内原则)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有的比较简单,分组的标志一经确定,组的名称和组数也随之确定了。如:人口按性别分组,就分为“男”与“女”两组。•按品质标志分组,有的就比较复杂。如: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就有三次产业分类、行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这种比较复杂的分类,一般会有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统一制定分类标志,代码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应的组距、组限。分组的形式如下:1、单项式分组: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异范围较小。例:工人按日产量分组:日产量(件)人数2082110222523302472522、组距式分组:用一段距离代表一组。一般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异范围较大的离散变量。例: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1)、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都相等。适用于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2)、异距分组:各组的组距不完全相同。适用:a、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b、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c、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按成绩分组人数60分以下260—70770—801180—901290分以上8合计40按年龄分组组距不满周岁—1—3岁24—6岁27—12岁5…………60—64岁465—79岁1480—99岁9100岁以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年龄的异距分组组距分组的组限确定:•间断组距分组如:儿童按年龄分组:未满周岁,1~2岁,3~4岁,5~9岁,10~14岁。•连续组距分组如:工厂按完成任务的程度分组:100%以下,100%~110%,110%~120%,120%以上。在连续组距的分组时,相邻两组的上、下限是重叠的,如110%。统计中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处理。即,110%统计到作为下限的第三组而不是统计到作为上限的第二组。分组形式的总结: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等距式分组异距式分组统计分组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全距(R)=数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组距(d)=一组中的较大值—较小值或上限—下限•组数:•组限全距组数组距上限:一组中的较大值。下限:一组中的较小值•1、组数的多少与组距的大小有关。在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2、组距的确定要根据事物的数量特征来确定。组距如果过大,就会使性质不同的单位归并到了同一组里(破坏了组内的同质性);组距过小,就会使同一性质的单位分到了不同的组里(破坏了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3、决定组数的多少,并无规则可循,必须凭借经验和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作出判断。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供大家参考:【美国学者斯特杰斯创用】•n=1+3.3lgN•n:组数N:总体单位数分组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就是组中值。•开口组与闭口组:开口组:缺少上限或下限的组。如:60分以下;60—70;…80—90;90分以上。闭口组:上、下限都齐备的组。如:70—80分;500—600公斤;90—100岁2下限上限组中值•开口组如何计算组中值:•缺少上限:1、计算假定上限:假定上限=下限+相邻组的组距•如:假定上限=90+10=100(分);•2、计算组中值:组中值=(90+100)÷2=95(分)•缺少下限:1、计算假定下限:假定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如:假定下限=60-10=50(分);•2、计算组中值:组中值=(50+60)÷2=55(分)§4分配数列一、频数分布的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归类排列。可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分布数列的两个要素:一是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出现的单位数,即频数,亦称次数(一般用f来表示)。二、变量数列的编制:第一步:根据数列的数量特征确定分组的形式。(连续变量组距式分组)第二步:找出数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全距。(最大值:99;最小值:56;全距:43)第三步:确定组数。(根据N=40,全距=43,确定组数是5组)第四步:确定组距。(43÷5=8.6;组距=10[组距一般取5或10的整倍数])第五步:确定首组的下限和末组的上限。(首组下限=50;末组设为:100)第六步:统计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配次数。频数:即总体单位在各组出现的次数。在平均数的计算中也称为权数。频数有两种表现形式:绝对数形式(频数):f相对数形式(频率):f/∑fff权数三、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向上累计:由标志值小的方向向标志值大的方向累计。表示的意义是:上限以下。例:第三组的累计数是14。表示的意义就是居民月消费品支出额在1100元以下的有14人。•向下累计:由标志值大的方向向标志值小的方向累计。表示的意义是:下限以上。例:第五组的累计数是25。表示的意义就是居民月消费品支出额在1200元以上的有25人。0102030405060107.5112.5117.5122.5127.5132.5137.5频数向上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数四、频数分布的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钟型分布的特征: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024681012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以上频数•U型分布的特征:两头大,中间小。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05101520250~34~1415~3036~5051~6060以上死亡率J型分布的特征:•正J型分布的特征:次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增多。例: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大小分布。0501001502002503000.05-0.100.10-0.150.15-0.20.20-0.250.25-0.30投资额•反J型分布的特征:次数随着变量的增大而减少。例:产品产量的增加,产品单位成本下降。00.511.522.533.544.5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单位成本§5、统计表一、统计表(一)、统计表的定义和结构定义:把统计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上
本文标题:统计学课件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1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