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世界现代化的历程“现代化”一词指的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导致源远流长的改革的过程所呈现的动态形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的动态特征以及它对人类事物影响的普遍性。它发源与那种社会能够而且应当转变、变革是顺应人心的信念和心态。如果一定要给它下个定义那就是:反映着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这种适应过程发源于西欧一些国家并开始产生影响,在19、20世纪,这些变革延伸到所有其他国家,并导致了一场影响各种人际关系的世界性转变。——布莱克(美)现代化既是过程又是产物。若与城市化、工业化、民主化、西方化或欧洲化等相比,现代化表达了一种更复杂的过程,并且表示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形式的同样复杂的产物。……这个过程不仅局限于社会实体的某个领域,还涉及到社会生活中所有基本方面。——德赛(印度)(1)现代化是革命化的过程。这是直接依据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两者的比较而推论出来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必然涉及人类生活方式根本的和整体的变革。按照现代化研究的先锋者——西里尔·布莱克的说法,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只能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赖因哈德·本迪克斯也同样指出,18世纪发生的变化,“其规模之大,只有一万年以前游牧民族向定居农民的转化才可与之比拟”。(2)现代化是复杂性的过程。不能将现代化过程简单地归纳为某一种因素或某一个范围。它实际上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至少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流动、世俗化、民主化、知识化等方面。亨廷顿: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3)现代化是系统性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着其他因素的变化。按照丹尼尔·勒纳的表达,现代化是“具有其本身的某些特殊属性的过程,这些属性可以解释为什么按照其规则而生活的民众感到现代化性是一个连贯的整体”。现代化的各种因素之所以极为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它们必须联系在一起”。(4)现代化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但是在今天,现代化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企盼与追求。过去一切社会都是传统社会,而现在的任何社会要么是现代社会,要么是正在成为现代社会过程中的社会。(5)现代化是长期性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因此,虽然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但是从这些变化所需时间来看,现代化又是进化的过程。西方社会现代化走了好几个世纪,虽然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呈现加速趋势,但现代化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6)现代化是阶段性的过程。一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有可能划分出几个不同的水平或阶段。可以根据社会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的道路上的转变过程对它们进行划分。在现代化过程中,各个社会之间在领先地位和具体方式方面会有差别,但是一切社会都要经过大致相同的若干阶段。(7)现代化是同质化的过程。传统社会存在许多不同的类型,但是现代社会却基本相似。现代化在社会之间产生了集中的趋势。现代化意味着“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趋向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各个社会趋向于最终结合”的运动。“现代的思想和制度所具有普遍性可能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各个社会是那么同质,以致有可能形成一个世界国家”。(8)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是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个长期的趋势。某个社会经过十年后在城市化、文化和工业化方面达到某个水平,那么在以后十年内,它不会大大降低到这个水平。在各个社会之间,变化的速度将出现很大的差别,但是变化的方向不会不同。(9)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现代化的精神冲击很多,也很深刻,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现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心所向的。在转变时期,尤其是在转变初期,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但是,现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所取得的成就足以弥补。从长远观点来看,现代化增加了全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传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基本特征。他对传统现代化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变化。”同时,罗荣渠教授又强调“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适合的”——罗荣渠东亚文化圈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楷模的社会行动机制;教授或吸取汉语的文字范式、创造各地区的文字语言。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东亚传统的社会现实极其吻合。曾长期居于雄踞世界,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无论他多么繁荣,也只能属于农业社会。以现代价值观来衡量,儒家传统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等级尊卑观念压抑社会,很难出现自由平等的理念;以私德至上观念压抑公德意识,难以培养公民意识;以亲情至上观念压抑法治,阻碍了依法治国意识的形成,及近代,它会严重干扰现代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已经伦理观念的确立。如果不受外来影响的冲击,传统中国还会在其强大的惯性中长期存在。四大文化圈与现代化南亚文化圈宗教是印度悠久文明的重要因素,是印度传统文化的内核。婆罗门教的出现标志着印度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后来,从婆罗门教脱胎而来的印度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显著特点,它与婆罗门—印度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将社会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一个等级下都有许多种姓,形成复杂的社会等级体系。在印度人的观念中,种姓制度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宇宙图示中的一部分。古印度人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力图摆脱违建界墙以图拓展的欲望,人生的目的不是获得而是亲证,去拓展自己的意识,达到人与周围事物的切合。在印度文明熏陶下,人们形成梵我合一的宇宙观、直觉领悟的思维方式和寻求解脱的人生目标。印度教的梵我合一的目标和因果业报、灵魂转回的思想与现代价值观背道而驰,它宣扬个人精神的解脱,漠视物质生活的改善,主张听天由命而不是积极创造。种姓制度则是社会流动主要障碍,成了维护印度传统社会的凝固剂。中东伊斯兰文化圈如果说中国文明在实用技术和人文学科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伊斯兰文明则在科学理论和试验上领先于世。由于伊斯兰世界处于欧亚非大陆的交接地带,它自然就成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中继站,并以合成文化给世界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伊斯兰社会的最大特点在于,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它也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还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甚至是军事、文化的伊斯兰社会最典型地体现政教合一的原则,在这里宗教和世俗之间完全没有界线。西欧基督教文化圈翻开西欧文明史,荷马史诗中英雄人格和自由理念,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念和辩证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和道德伦理,以及贯穿希腊文明的人文主义、理性精神等都作为智慧的结晶成为欧洲文明的一部分。罗马的兴起,在希腊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从而为后来的西欧奠定基础。帝国后期,基督教成为唯一合法的宗教。这为基督教文化圈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性的链接点。西欧文化圈的成型并固定下来是从基督教的传播开始的,基督教扮演了统一的意识形态的角色。中世纪的西欧是相对落后的,基督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枷锁,但另一方面,它又是整合社会分裂的一道黏合剂。在西欧,皇权与教权出于双轨状态,它们既合作又斗争,这是处在罗马天主教会影响下的西欧亚文化圈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1、封建形态“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即采邑)而不是薪俸制的广泛使用——薪俸制是不可能实行的;专职武士等级的优越地位;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服从-保护关系——这种关系在武士等级内部采用被称作附庸关系的特定形式,必然导致混乱状态的权威分割;在所有这些关系中其他组织形式,即家族和国家的存留——在封建社会第二阶段,国家将获得复兴的力量——这些似乎就是西欧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通俗地说“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的形式,一种社会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从理论上说,封主与封臣的关系有契约形式的确认,彼此间都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规范。这种规范使下级封建主可以找到理由反对他的封主,封建时期战争频繁,封建主之间缺乏整体性的隶属关系以及封臣可以反抗封君是直接原因。这种土地分封方式必然造成封建社会的结构分散。封臣在自己的采邑拥有独立的政治权,每一个领主都行驶完全的司法和行政权,每一个庄园都是一个独立的司法、行政单位。西欧之外不存在这种意义上封建主义,这种封建主义与“蛮族”入侵有很大关系。“蛮族”入侵彻底摧毁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结构,而罗马文明在核心价值观取向上的缺陷(即罗马帝国其实是一个多种异质文明的政治捏合体)又使得帝国的架构无法恢复,这是历史的特殊性。蛮族入侵终止了古典文明的发展轨迹,为一种多元性质的新文明开辟了道路。西方资本主义是在这种多元性之中成长起来,它是个“决定命运的全球性唯一例外。西欧封建制度下的权力分散受制于生产发展的状况,西欧的每一个庄园是一个经济独立体,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在政治上自然也就容易自成一体。经济上自给自足,权力分散,地区间联系松散,这些就是中世纪西欧特色。2、商业和城市在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有限性,使商业和城市始终没有成为封建体制内的力量。西欧中世纪的商业和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历史现象。这种特殊性不是表现在城市和商业繁华和商业发达上,与同期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商业或许最多只能用“低度发展”。西欧的城市与商业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们游离于主流体制之外,为成为社会基本结构内的一部分。10世纪在庄园城堡外形成的“外堡”即工商业城市里,商人和工匠的生活不再取决于他们与土地的关系,这就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脱离土地的阶层。这个阶层后来从国王或贵族手里争取到“自治权”,结果是,城市和商业不仅脱离了土地,而且从主流的封建社会结构中脱离出来,形成了早期的市民社会。城市吸引了许多逃亡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注满一年零一天,就算“自由”了,就摆脱了封建人身关系的约束。贵族也可向市镇发特许状,从而使城市就等于免除了城市对庄园领主的封建义务。2、商业和城市在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有限性,使商业和城市始终没有成为封建体制内的力量。西欧中世纪的商业和城市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历史现象。这种特殊性不是表现在城市和商业繁华和商业发达上,与同期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商业或许最多只能用“低度发展”。西欧的城市与商业之所以特殊,在于它们游离于主流体制之外,为成为社会基本结构内的一部分。10世纪在庄园城堡外形成的“外堡”即工商业城市里,商人和工匠的生活不再取决于他们与土地的关系,这就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脱离土地的阶层。这个阶层后来从国王或贵族手里争取到“自治权”,结果是,城市和商业不仅脱离了土地,而且从主流的封建社会结构中脱离出来,形成了早期的市民社会。城市吸引了许多逃亡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注满一年零一天,就算“自由”了,就摆脱了封建人身关系的约束。贵族也可向市镇发特许状,从而使城市就等于免除了城市对庄园领主的封建义务。自治城市享有完全的自治权。城市不接受土地分封,它也不向任何人封授土地,由此它置身与土地封授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之外,并缓慢地陪育出一种与主流社会意识不同的新型文化,发展出一套完全异化的价值观念,这就是雏形中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由于不受封建生产关系约束,市民都是“自由人”他们在经济、政治上是独立与封建主,从而成为与僧侣贵族不同的一个特殊阶级,这就是后来的“第三等级”。2、基督教基督教在西欧文化圈中起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是封建结构中最大封建主。有人将中世纪得教会看成是一种保守力量,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教
本文标题:世界现代化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1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