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个人简介:赵北平,武汉理工大学就业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从事高校就业工作25年核心期刊论文近10篇,在研省级课题3项;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13);教育部高校职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编委;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秘书长。2“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培训”模块简介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观念(理念篇)大学生职业指导基本导理论(理念篇)大学生涯规划指导(操作篇)大学生就业指导(操作篇)个性化职业指导技巧(技巧篇)团体辅导技巧(技巧篇)赵北平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观念(理念篇)4内容提要职业发展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观念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5一、职业发展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6(一)职业发展教育的含义是从大学新生一进校就开始进行的有关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工作;是职业指导在高校中的具体应用;职业发展教育包括就业指导。7(二)职业发展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1.信息化社会2.市场经济社会3.高等教育大众化4.价值观与文化多元化8(三)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产生积极需求);2.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形成目标);3.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个案例)。9(四)职业发展教育对高校发展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培养就业竞争力(主体意识);2.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以学生发展为本);3.有利于高校的良性与持续健康发展(学生自觉学习,促进教学改革);4.有利于实现高校的社会功能(培养人才)。10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观念创新11对工作结果的认定水平代表着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社明之言供您参考12(一)社会环境和工作要素的变化需要转变观念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精英型教育大众化教育闭关自守经济全球一体化1.社会环境的变化转型时期的矛盾性,使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在思维和观念上出现了偏差。132.工作要素的变化对象的变化(毕业生Vs全校学生Vs校友)需求的变化(政策、需求信息Vs求职技巧、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性)时间的变化(毕业前Vs在校全过程Vs毕业后)职能的变化(由帮助学生就业决策向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发展自己的能力、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能力)14工作目标的变化(完成国家计划Vs就业Vs职业发展与成功)形式的变化(思想教育Vs讲座、课程、咨询、各种技术手段、实践)工作模式的变化(行政管理Vs服务、指导、咨询、教学、研究)15研究教学咨询指导服务指导研究教学咨询服务人员素质的变化(行政人员Vs专业化、专家化)16几个观点17(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坚持标本兼治1.标本兼治的含义标——大学生就业指导本——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182.就业指导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作用和不足作用: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巧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就业政策、形势指导。不足: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形成。193.职业发展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作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材内容丰富图书资源完善学生管理……学校提供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力学生作用转化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203.只有坚持标本兼治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在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还没有成熟与全面推进时,应该发挥就业指导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应该狠抓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从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应该坚持标本兼治。21(二)毕业生就业过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就业是毕业生成才的起点和切入点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天人合一”的境界职位选择阶段职业阶段事业阶段切入点:就业生理需要求美的需要222.就业过程中,实现人—职匹配是毕业生成才的前提毕业生作为高校“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的三个方面:能动性Vs机械性双重性Vs单一性差异性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帮助每一个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职业价值观兴趣性格优势能力职位233.就业过程中,获取与社会需求一致的职业素质是毕业生成才的前提。就业需要毕业生做出专业学习以外更多积极的行动就业实习对于毕业生提高与市场需求一致的职业素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4(三)高校就业率不是由高校就业部门起决定作用学生质量专业设置就业观念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学校声誉25(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程化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构建立体化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26(五)专业教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全员化”的重要力量1.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教师的“份内事”“师者”的内涵;《教师法》赋予了教师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责任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专业与学科发展要求教师参与到职业指导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对教师参与职业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先进经验。272.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介绍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促进学生就业。283.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途径学科渗透;担任学生班主任;推荐毕业生;担任学生成长导师;参与专业与学科建设。29三、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途径30(一)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的现状1.高校就业工作的服务对象校内各类所有毕业生35.44%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47.47%校内全体普通全日制毕业生(研、本、专)17.09%312.高校为学生所提供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求职技巧课程71.5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44.94%日常咨询94.94%个性化职业咨询51.27%其他2.53%就业政策指导97.47%协议书管理93.04%就业信息97.47%32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途径工作坊12.03%主题活动44.30%个性化职业咨询43.67%就业指导报41.77%其他2.53%课程教学63.92%学科渗透20.89%网络指导67.09%职业心理测评41.14%讲座95.57%33(二)职业发展教育的阶段1.意识唤醒阶段(低年级)2.实践辅导阶段(中间年级)3.就业指导阶段(毕业年级)34(三)各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1.意识唤醒阶段(解惑)大学一年级学生困惑调查35类别百分比(%)专业困惑42.92就业困惑7.28学习困惑56.07情感困惑15.74自我管理困惑40.04人际交往困惑29.27适应困惑20.83自我认知困惑14.24个人发展困惑47.41其他8.36三种能力的全面培养36让大学生了解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传授职业生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理性思考与选择。意识唤醒阶段的主要内容:372.实践辅导阶段(职业化意识与素质培养)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开展工作世界探索活动;开展职业化素质养成工作坊。开展创业指导。383.就业指导阶段(职业定位与选择)就业法律、政策指导;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技巧指导;职场生存和发展指导。39(四)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专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2.测评与辅导职业心理测评;个性化职业咨询。3.工作坊404.校园文化职业指导讲座;职业生涯主题活动;传媒;学生团委、学工部等部门举办的各种科技文化活动。5.学科渗透41四、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42(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现状1.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缺乏体制上的独立性挂靠在学工44%独立机构19%与招生部门合署34%挂靠在教务部门1%挂靠在研究生部工作室1%挂靠在学生发展联合服务中心1%挂靠在学工独立机构与招生部门合署挂靠在学生发展联合服务中心挂靠在教务部门挂靠在研究生部工作室432.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级别设置不一致其他8.86%副处级单位32.28%科级单位27%正处级单位32.28%副处级单位科级单位正处级单位其他443.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有教研室无教研室20.00%80.00%32126020406080100120140高校数(所)百分比45院系无专门就业指导机构93所,59%院系有专门就业指导机构65所,41.14%院系有专门就业指导机构院系无专门就业指导机构46院系已设置就业指导专职人员,77所,49%院系未设置就业指导专职人员,81所,51%474.工作内容事务化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指导日常咨询协议书管理154154150147142144146148150152154高校数(所)484.人均就业经费不足51-100元(不含100元)36.71%100-150元(不含150元)20.89%150元以上8.86%0-50元(含50元)33.54%49(二)工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国务院国办发[2004]35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将毕业就业和服务体系建作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50(三)工作体系构建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要体现学校领导的重要作用;要保证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要保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要保证校、系两级机构的协调和互补性;要有利于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成才的自主性。51(四)工作体系构建的原则全程化原则;全员化原则;专业化原则;信息化原则;协调和互补原则;学生自我教育原则;社会参与原则。52(五)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事务性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研究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就业管理办公室就业市场服务部网络信息服务部职业发展事务办公室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所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发展导师教师学生职业规划协会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社会机构与企业人士53(六)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相应的运行机制决策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队伍、经费)考评机制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体系与机制建设,建立学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作,专兼职人员结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54谢谢!138-0714-6061(手机)027-8785-8199(办公室)
本文标题:个人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2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