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 (1)
主讲:刘家富电话:0451—55190793Email:liujiafu76@126.com•内容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二、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三、国外现代农业模式与借鉴四、国内现代农业建设现状五、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六、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传统农业”的对称,是广泛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形态。(现代经济词典,2004)(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二)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建设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手段。一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来武装农业;二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三是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四是用现代的经营形式来推进农业;五是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六是用培养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七是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八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九是提高农业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三)现代农业的技术特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制造技术农业装备技术可持续农业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等技术特征(三)现代农业的管理特征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特征二、现代农业建设的意义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保障工业原料需求3.保护消费者健康4.促进农民增收5.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6.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表1三种现代农业模式比较模式类型典型国家农业禀赋模式路径主要特征美国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地多人少工业基础好机械化—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农民组织化、政府保护日本模式日本荷兰比利时人多地少集约化——技术现代化小规模、集约化、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应用、农民组织化、政府保护欧盟模式法国意大利德国人少地少工业基础好机械化和技术现代化并重,再集约化机械化、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农民组织化、政府保护三、国外现代农业模式与借鉴(一)国外现代农业模式国家或地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万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平均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公顷/人)•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台/千公顷)•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量(台/千公顷)•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化肥施用量(吨/千公顷)中国49851.437.50.311.23.1363.3以色列5.60.85.580.30.8463.4日本1881.52.3434.6220.6369.7加拿大34.81.1129.616.31.958.4美国279.10.961.127.92.4147.8阿根廷144.43.721.87.81.645.8巴西1218.76.44.913.20.9145.1德国79.111579.611.4209.4意大利98.31.77.5257.67.4147.1荷兰23.51.44.6139.75.2465.9英国49.70.812.382.17.7256.5澳大利亚44.72.2106.76.61.239.9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国际比较(200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二)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借鉴1.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对于现代农业建设至关重要。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4.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政府对农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四、国内现代农业建设现状粮食产量“七连增”。(2010年54641万吨)农民收入5800元以上(中央农村工作会),增长超1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和农业科技贡献率超52%。“四补贴”总额由309.5亿元(2006)增加到1345亿(2010)。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6%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占上市农产品30%以上。(数据来源:省部长访谈录:韩长赋韩长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求解“三农”,)(一)“十一五”现代农业建设成就项目1978198019902000200620072008谷物2111111肉类①3311111棉花321111大豆3334444花生2221111油菜籽2211112甘蔗7943333茶叶2222111水果②91041111表2中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注:①1990年以前为猪、牛、羊肉产量的位次。②不包括瓜类。表32006年世界各国土地产出率比较单位:吨/公顷谷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世界平均3.304.112.804.822.38中国5.316.274.465.371.70美国6.397.692.839.363.02日本5.856.343.842.501.61法国6.795.536.748.592.72英国7.28——8.04————意大利5.306.353.688.733.10澳大利亚0.976.300.885.002.29印度2.473.122.621.941.07巴西3.213.871.593.382.38资料来源:万宝瑞,农村经济工作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52表4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国家平均每个劳动力承担耕地面积(公顷)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谷物(千克)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肉类(千克)世界平均1.211703154中国(2005)0.361427.03258.31美国66.1810069510211日本1.073410931法国14.02469844357英国11.87410315971意大利109.171324266905澳大利亚117.76465726923印度0.768849巴西3.3892764446注:中国为2005年数据,其他国家为1991年数据。资料来源:戴武雄《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7,中国数据来自万宝瑞,农村经济工作手册表5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与标准指标名称单位起步阶段标准初级阶段标准基本实现标准97年平均04年平均06年平均1.社会人均GDP美元800150030007301276.0116084(元)2.农村人均纯收入元30006000100002090293635873.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40201049.946.942.64.科技进步贡献率%45608040——48%左右5.农业机械化率%40608032.438%左右6.农业人员初中以上比重%55708053.559.47.农业人均GDP美元60010002000490——8.劳均产量(粮食当量)吨36102.6——9.每公顷农业总产值美元25005000800023003367.0710森林覆盖率%15202513.518.2118.21五、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由特殊的发展时期、资源禀赋和主要任务决定。资源禀赋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资金缺乏环境破坏主要任务食物安全农民增收发展时期工业化中期全面小康社会战略路线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基本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本标志技术路线稳定小农、发展大农并举的技术路线土地替代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开发人力资源的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路线六、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国家发改委)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二)循环经济理论的渊源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1966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Boulding)首先提出“循环经济”,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循环经济促进法》,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三)循化农业循化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和策略,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其核心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变革,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生产中每一个物质环节,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四)循环农业的特点根本特点,在农业产业和环境系统中全面贯彻3R原则,从而延伸产业链和节约资源。1.生产环境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2.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3.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联合,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4.在农村实现“清洁”生活和节约型生活方式,倡导现代生活文明。(五)循环农业产业路径流程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生物质产业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循环路径循环方向模式类型循环特点关键节点外循环顺时针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模式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模式完成由原料到产品的转化,实现价值增值。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原料上以作物果实和植物纤维为主,产品以食品、药品、农副产品加工品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内循环逆时针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完成由废弃物资源到能源的转化,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能源节约、环保、生物质产业在原料上以非食用性的木质素纤维为主,产品以能源、材料、生物化工产品为主生物质产业循环农业系统闭路循环路径的基本特征(六)循环农业与现代常规农业的联系和区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方式上的革命。(解振华,2003)指导理论上,清洁生产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3R原则。生产方式上,吸收现代常规农业精华,提高效益和效率;注重新技术应用并替代物质投入。产业合作上,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与相关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延伸与扩展经济与生态效益上,减量化投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效益。
本文标题: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 (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