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20课 20世纪的文学艺术
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不朽的文学成就■多彩的艺术创作■课外阅读■练习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导入电影《魂断蓝桥》海报返回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不朽的文学成就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高尔基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68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他的自传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长篇小说《母亲》及著名诗篇《海燕》,揭示社会矛盾,歌颂无产阶级革命,鼓舞人民迎接战斗,成为俄国、苏联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青年时期的高尔基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高尔基与托尔斯泰在一起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高尔基(中)与斯大林(右)在一起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海燕》中译本封面……——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莫斯科高尔基博物馆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基作品封面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高尔基《童年》封面《童年》插图《童年》插图四幅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高尔基的作品《母亲》插图高尔基为莫斯特艺术剧院演员朗诵《底层》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1919年,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乌克兰,他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第二年,因负重伤退伍。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几年后,他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1930—1934年,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早在1942年我国就出版了中文译本。1934年,作者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并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终因病情恶化,只完成第一卷便于1936年12月去世,年仅32岁。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中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封面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保尔·柯察金》剧照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苏联为纪念奥斯特洛夫斯基发行的纪念邮票(1964)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父亲是德国移民,曾经营纺织工场,因失火而破产。穷困的家境使他只上了两年中学便被迫走上社会,先后当过洗碗工、机修工、汽车司机等,后受人资助念过一年大学。在校期间,对斯宾塞、赫胥黎的生物社会学思想颇感兴趣,开始形成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认为本能与道德理性的冲突是永恒的不可调和的,社会奉行的“丛林原则”虽然可恶却无法改变。这些思想后来长久地渗透于他的创作。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标志着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得新的成就,这是他又一部深刻揭露所谓“美国生活方式”的优秀作品。作品发表时,美国正处在1920至1921年经济危机之后的暂时稳定时期,美国资产阶级报刊正大力推销所谓“美国生活方式”,拼命吹嘘美国的“文明”和“繁荣”。德莱塞用生动的事实揭穿这种谎言。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青年时期的德莱塞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德莱塞《美国的悲剧》英文版和中文版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美国的悲剧》第七版封面封底是来自英国、法国和丹麦等国的评论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根据《美国的悲剧》改编的电影剧照和宣传海报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德莱塞作品中文版(部分)封面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海明威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1954年,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海明威把毕生的探索融进《老人与海》(1950)这部作品中,突出“硬汉子”形象,充分展现人的智慧、勇敢、刚毅与坚韧。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海明威出生时的寓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橡树园)海明威的工作间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身着军装的海明威幼时的海明威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海明威使用过的猎枪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海明威作品部分中文版书影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老人与海》封面及插图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953年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曾留学英国,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在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泰戈尔作品中文版(部分)书影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913年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泰戈尔和他的学生在一起(1929)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940年,泰戈尔与甘地在一起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930年,泰戈尔与爱因斯坦在纽约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941年泰戈尔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返回返回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多彩的艺术创作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著名画家,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1881年10月25日,他出生于西班牙小城马加拉。先后入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04年,他定居巴黎,从此在法国生活近70年。他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1907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毕加索创造力惊人,一生创作油画1800多幅,素描7万多件,还有版画、雕塑和陶瓷制品等。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有极大影响,享有极高声誉。毕加索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少年的毕加索毕加索在克利希大街的居所中年毕加索童年的毕加索老年的毕加索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格尔尼卡》(普拉多博物馆藏)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大图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阿维农的少女》《阿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大图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镜子前的少女》《戴帽的女人》《三个乐师》毕加索作品《坐着的女人》《毕加索自画像》大图大图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此画创作于1905年,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年毕加索24岁,刚刚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蒙马特尔定居不久。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曾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拍卖,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拿烟斗的男孩》大图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878年英国人E•慕布里奇把12架摄影机紧挨着放成一排,然后按动快门,成功地拍摄了运动中的马的一系列照片。上述系列照片形成的短片《动物的运动》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894年由w•狄克孙在爱迪生的摄影室里拍摄的显示一个男人打喷嚏的一组特写镜头。一次喷嚏的记录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卢米埃尔兄弟法国里昂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上制造摄影器材的伟大发明家。他们改进了电影软片感光剂,研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1904年,卢米埃尔兄弟还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公认的“彩色摄影”革命性的大事。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1895年12月28日,世界上的第一次活动电影正式公映,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了影片《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至此,世界上第八艺术,光和影的艺术——电影正式诞生了。后来,这一天被命名为“世界电影日”。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格里菲斯格里菲斯在电影拍摄现场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著名电影理论家,公认的电影艺术的奠基人。在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戏剧美学的范畴,但从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开始进行探索、吸收别人的发明并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一个国家的诞生》剧照《一个国家的诞生》画面《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反映了美国总统林肯解放黑奴这一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中白人组织三K党对付黑人的残暴行为的情节充满了种族主义色彩,虽然备受争议,但相当程度上开创了好莱坞的基调:壮观的场面,勇敢多情的男主人公,百老汇式的戏剧程序加拳击比赛式的故事节奏。它是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织单位的电影故事片,在电影技巧上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发展了电影构图与剪辑效果,成为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好莱坞大剧场好莱坞山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维尔克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后来,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电影《辛德勒名单》海报电影《魂断蓝桥》海报电影《音乐之声》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电影《泰坦尼克号》海报电影《泰坦尼克号》剧照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星球大战》《卡萨布兰卡》《克莱默夫妇》《教父》好莱坞拍摄的经典电影的宣传海报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达克顿·斯特拉特狂舞曲》插入曲目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美国为纪念爵士乐发行的邮票爵士乐队演奏时情景第20课20世纪的文学艺术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35—1977),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他的唱片销售量超出
本文标题:第20课 20世纪的文学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