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1.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2.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的真菌。菌落特征: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透明、光滑、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3.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一个统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菌落特征:由粗而长的分枝状菌丝组成,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没有固定大小。4.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流动缓慢的水体引起的水中藻类(含蓝细菌)的旺盛生长,水体生态平衡失调,水质恶化的现象。5.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水体基本相同,藻类和细菌共存于同一环境,保持互生关系。6.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催化剂。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或过程。营养物: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微生物的6类营养物质: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直接消耗ATP(动物细胞)——钠钾泵;(植物细胞)——质子泵;——间接消耗ATP——协同运输胞吞和胞吐作用——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运输光能无机自养:能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光能有机异养:以CO2及简单有机物为碳源;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化能无机自养: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NH3或NO2-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可在完全无机及无光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及水环境中,参与地球物质循环。化能有机异养: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F/M值——营养物或有机物与微生物比值当F/M值高时,营养物质相对过剩,微生物繁殖快,活力很强,处理污水的能力高,如在对数增殖期。微生物活性高,细胞之间存在的电斥力大于范德华引力,导致微生物的絮凝和沉淀效果差,出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含量高。F/M值的高低影响微生物的增殖过程,影响微生物的絮凝和沉降性能,同时也影响溶解氧的消耗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和运行指标。竞争eg:好氧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细菌间对DO及营养的竞争。互生eg:(1)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2)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偏生eg;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特异性偏害例证——青霉菌与革兰氏阳性菌寄生eg:噬菌体与细菌菌种的退化和复壮:菌种退化就是基因变异的结果,菌种出现生长衰退。复壮就是找出未退化的菌种分离除来,重新培养,达到原来的生长水平变异:当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适应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生长良好,即为遗传的变异。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缓慢的过程。在天然情况下,需要千百万年的时间。由于某些因素,特别是人类的活动,使营养物质(氮、磷等)大量进入水体,促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繁殖,造成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在淡水水体中称为“水华”,在海水中为“赤潮”。硝化作用(1)定义: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的氧化而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2)过程:由亚硝化细菌参与,氨态氮→亚硝酸;由硝化细菌参与,亚硝酸→硝酸。(3的氨氮。先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硝化作用),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氮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反硝化作用(1)定义:广义——由硝酸盐还原成NO2–并进一步还原成N2的过程。狭义——仅指由亚硝酸还原成N2的过程。(2)条件:兼性厌氧(淹水的土壤或死水塘中)。(3土壤中发生反硝化作用会使土壤肥力降低;②若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二次沉淀池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氮气由池底上升逸到水面时会把池底的沉淀污泥带上浮起,使出水含有多量的泥花,影响出水的水质。③污水经生物处理后出水的硝酸盐含量高,在排入水体后,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胺,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体健康。(1)硫化作用:有氧条件下,通过硫细菌的作用将H2S氧化为元素S,再进而氧化为硫酸。(4)反硫化作用: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时,含硫无机盐在微生物的还原作用下形成H2S。危害:在混凝土排水管和铸铁排水管中,如有硫酸盐存在,管底常因缺氧而产生H2S。H2S上升到污水表层或逸出空气层,与污水表面溶解氧相遇,H2S被硫化细菌或硫磺细菌氧化为硫酸,使混凝土管和铸铁管受到腐蚀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活性污泥法,也称曝气法,是好氧处理中最重要的方法。由英国人于1914年创建,已成为处理有机废水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可使污水的BOD5减少90~95%,它是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气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微生物处理法。菌胶团狭义:指动胶菌属(Zoogloea)形成的细菌团块。广义:指所有具有荚膜或粘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形成的菌胶团块。菌胶团细菌是活性污泥的主体,它的作用:①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菌胶团的形成可使细菌避免被微型动物所吞噬,并且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和二沉池能否有效泥水分离密切相关;②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附着场所。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