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播音主持》第四章--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
第四章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作者:播音创作…文章来源: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点击数:584更新时间:2005-7-1第四章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1)教学目的:掌握播音工作正确的创作方法,理解进行创作前准备的重要意义,掌握创作前准备的基本要求和规律,能够熟练地运用“备稿六步”对稿件进行“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创作与表达。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创作前的准备?“备稿”的概念。备稿的重要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怎样使用“备稿六步”进行备稿。3)教学重点难点:备稿的方法――“备稿六步”。4)课时分配:大课周2课时,小课周12课时。5)教学内容:准备稿件,简称备稿。备稿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也是播音创作的第一个同时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对于播音创作活动的主体——播音员来说,稿件就是播音创作的客体。现今播音创作客体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形式:编辑部门提供的待播出的文字稿件,其中也包括播音员参与采访或编辑工作,自己动笔编写的稿件;习惯上称作“提纲加资料(素材)”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一定文字依据,但在话筒前播出时语言组织灵活度较大;播音员的现场口头报道或即兴评述,它完全没有文字稿件,这时的创作客体是我们平时称作“腹稿”的内部语言。以第一种形式为依据的播音,我们可称之为“文稿播音”,以第二、第三种稿件为依据的播音,我们可称之为“口语播音”。很明显,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创作客体,经由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传播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这样,播音员准备稿件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不过,目前,电台、电视台节目的新闻性、综合性很强,加上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多数或绝大多数节目都是由编辑部门将各类信息加工整理成文字稿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播音员手中,因此,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播音员的主要工作形式。可以预言,这一格局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鉴于上述原因,本章集中论述以文字稿件为播音创作客体的文稿播音的备稿规律和方法。第一节备稿的重要意义播音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播音是播音员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但绝不是个人的随意的言语活动。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和社会服务等多种社会职能,正是通过一个个节目实现的。播音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把各类节目中的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成为广大听、观众喜闻乐“听”的播音作品。一般认为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员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试想,如果对创作客体——稿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这播音创作又从何谈起呢?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从文稿播音到有声语言的符号转换并不仅仅是文字和语音的简单对应。稿件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反映,是作者思维活动的成果。播音员要将这一思维成果转化为清晰,准确,生动感人的有声语言,必须深入到稿件中去,并透过稿件认识其反映的现实生活,把握作者的思维过程,领悟、体味作者的认识成果。如果播音员只做“字形——语音”这样一种语言表层结构的转换,是远远不够的。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节目形式的不同,要求多样的播讲方式。在各类节目的播音中,有播报式、宣读式、播讲式、谈话式、演播式等等,不一而足。怎样使播音方式适合节目形式,以及稿件特点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在备稿过程中精心考虑,择其“优”者而从之。第二节备稿的特点自觉的传达意识播音员在备稿时必须有自觉的传达意识。要传达,就要弄清传达什么?对谁传达?又怎样去传达等问题。因此,在备稿时,应十分专注,进入有意注意的心理状态。使思维清晰集中,自觉的传达意识是使播音主体进入良好的有意注意的必要条件。能动的理解和感受“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这是我们在解决备稿问题时必须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在播音员认识和把握稿件过程中,理解和感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不断深化的。备稿的能动性集中反映在理解与感受的水乳交融上。摆正播音员和稿件的关系播音员是稿件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在处理好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对象这三者关系时,摆正播音员和稿件的关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备稿的要求准确、迅速、深刻、精细播音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播音员日常担负的工作以新闻性节目播音为主。这样的工作性质和业务范畴,决定了播音员必须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意识。具体到备稿这个环节,从质量上说,要求把握稿件的深刻、精细;从效率上说,要求备稿迅速、熟练。可以说,备稿也是播音员所应熟练掌握的业务基本功之一。“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激发播讲愿望,产生积极的言语发动心态;一是指备稿的终结,要在头脑中形成与稿件相一致的思想感情运动线,以及与之相应的声音变化的大致轮廓。作为播音语言的发动者,要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要有说话的冲动和意念,这样才可能有真诚恳切的语言传达和交流。第四节备稿的方法如何准备一篇稿件,不同的播音员,不同体裁的稿件会有些细微的差别,但从根本上说,从创作基础的角度看,在要点上是大同小异的。于是,我们从共性出发,总结了几个步骤,供初学者运用。概括起来就是: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这六步,应该是播音员备稿的要点,为播音员驾驭稿件,用有声语言表达稿件,以及形成正确的创作道路,攀登播音语言艺术高峰,甚至如何打开眼界、加深修养,都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规矩。备稿六步,不同于稿件写作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分析过程。备稿六步,就为了是“形之于声,及于受众”,这点必须明确。层次所谓层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结构。稿件的自然段,是从写作角度形成的,层次是为了播音的需要形成的。层次是对自然段的进一步整理,使之更有利于“形之于声、及于受众”。所谓进一步整理,是指对自然段的归并和划分。归并,就是把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段落归并为一个层次。如果全篇稿件中层次很多,还要把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层次归并为一个部分。有小标题的稿件,每个小标题里的内容就是一个部分。由于并列的关系,一个层次可以只是一个自然段,另一个层次可以是几个自然段;同样,一个部分可以只是一个层次,另一个部分可以是几个层次。划分,是指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层次。简短的自然段可以不再划分,较长的自然段可以划分。概括大意,要简单、明了。有时可用一两个词概括,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看,而是为了话筒前播出,抓住主要内容,点到即可,切忌嗦、繁杂。经过归并和划分,稿件的脉络就更加清晰了,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观点、例证的前因后果,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更加明确了。无稿播音,同样强调内容的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应心中有数。“话题”有多种,每个话题内部,都不应杂乱无章,而应努力做到井然有序。话题之间也应有衔接转换。主题主题,就是稿件的中心思想,既不是中心内容,也不是中心问题。主题的概括要切中题旨,言简意赅,不必套用什么格式。要具体,不可东拉西扯,不可长篇大论。也不可空洞浮泛,不可过于笼统。概括出的主题要有行动性,即要使自己一想到这个主题就激起强烈的愿望,就产生播音的行动意向。背景我们所说的背景,当然主要指播音背景。我们说播音背景的时候,实际上就包括了历史背景、写作背景,或者,就在指同一个背景。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是指国际、国内的形势,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目的这里的宣传目的,完全应该理解为播音员的播讲目的。播讲目的,主要是指在德、智、美三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所要遵从的诱导方向。因此,每一篇稿件都要求目的的准确性、纲领性和感染性。播音员凭借的稿件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性的;一类是当今性的。在目的的表述中,充溢着播音员某种主观愿望,我们称之为播讲愿望。重点由层次、主题到背景、目的,似乎是离稿件内容远了,事实上,却是使我们的理解和感受更深了,我们已经深入到稿件的精神实质里了。深入到精神实质之后,还要返归稿件内容,落实到具体稿件的字里行间去。而重点,就是目的落实的重要环节。目的落实,从大单位讲,要抓重点部分,重点层次、重点段落;从小单位讲,要抓住重点小层次、重点句子。这两方面不可偏废。重点的发布,大体有两种情况:集中或分散。集中,是指重点集中在一两个部分、层次、段落、其它部分、层次、段落都是非重点。分散,是指重点分散在各部分、各层次、各段落中。只抓小单位的重点,或者只是抓大单位的重点,都会使目的模糊。因此,我们主张从单位入手,从大单位着眼,给重点以活力,而不要因抓小单位的重点而拘泥,因抓大单位的重点而笼统。基调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是指播音时声音高低。有时说某个播音员播的某篇稿件“基调高了”,“基调低了”,虽然有声音高低的因素在内,但主要的是指感情色彩的过于昂扬或过于沉缓,不可只从降低或提高声音上去克服。基调是稿件全篇的问题,是稿件“总的”或“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这并不意味着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每一小层次、每一个句子都是同样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由于稿件每一个大小单位都有更为具体的内容,我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应该与内容相适应。随着稿件内容的发展,感情色彩和分量总要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既是形成稿件基调的具体因素,又受稿件基调的管辖制约。任何简单划一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都会造成基调的单调笼统;而那种南辕北辙的变化,又会使基调失去和谐。基调的表述,不必有固定格式,但不可过于嗦。表述不清,只能造成播音基调的混杂,不利于突出稿件的特色。从创作基础讲,基调是理解和表达的统一,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与形之于声的统一。稿件的基调必须由播音基调表现、显露出来,而绝非仅是内省的范围。满足于内省阶段,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恰是体验派的偏颇之处,我们应努力避免、警惕。其实,基调还远不止于此。从稿件说,基调应有稿件的个性、作者的风格;从播音员说,要包括播音员的风格。这些,属于播音美学的范畴,这里不涉及。至于感情色彩和分量,将另章说明,这里也不详述。以上,我们简要地阐述了备稿六步。作为播音创作基础,备稿虽是重要的一环,但不能以某种方法对待,已如前述。所以,我们既没有详细论述,也没有举例说明。但愿不会因此而造成轻视备稿的印象,甚或造成理论脱离实践的论据。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严格按照六步进行备稿,并写出分析笔记。值得警惕的是,这六步是初学者的阶梯,而不能看作或竟变为草草了事的过场。走过场,貌似完成,实际上起不到备稿的作用。笔记也就成了“八股文”。事实上,成熟的播音员在运用这六步时是很见功力的,即使“六步并作一步走”,也不浮泛。6)实践环节:全班60人,分成6组上小课,每组一位指导教师。7)课后练习:1、朗诵古诗词孟郊《过故人庄》、王昌龄《出塞》、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写出备稿笔记,主要谈一谈这三首诗的基调都有什么不同,怎样把握和表达。(讲评时老师讲解夏青的示范录音)。2、根据备稿六步的原则分析《高原的小茶花》,写出备稿分析笔记。1987年的冬天,春节快到了。这一天,从山东农村来的军嫂贺英奇带着年仅四岁的女儿小茶花坐在开往昆仑山巅不冻泉兵站的卡车上,心急如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高原恢宏美丽的外表背后,等待着的是却是残酷而严竣的现实。此时,小茶花昏昏沉沉地睡在妈妈的怀里,双唇干裂,小脸腊黄,几天几夜的路程使孩子象变了个人,只是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贺嫂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双眼直盯着前方,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和老贺一起过个年。5年了,茶花已经4岁了,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爸爸。为了这个愿望,贺嫂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带小孩上雪线。汽车向着兵站驶去,一程又一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体。悲剧已经发生在路上了。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肃立着。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一动也不动。此时的老贺却不在兵站,他还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慨不知。天黑后,战士们实在不忍心再这样让贺嫂抱着
本文标题:《播音主持》第四章--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