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本体感失调及训练老师、家长的疑问:•有些儿童,写作业的时候,表现的动作十分慢,拖拖拉拉、边写边玩。•做事情总是等着家长吆喝,自觉性很差,自制力也很差。•脾气暴躁,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粗心大意。•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清,大舌头。一本体感(一)什么叫做本体感?•“本体感”来自拉丁语,意思为:“一个人自己的”或“身体的地图”,它是指身体的收缩和伸张、弯曲、推拉,以及骨骼关节间的压缩所引起的感觉信息。•什么运动有利于儿童本体感的发展?•肌肉的收缩特别是反抗阻力的收缩,是促进本体感觉信息输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方法。二本体感失调的表现(一)生活中的表现•由于本体感失调是对自己机体各个部位控制不利,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肌肉的收缩,肌肉用力大小。1在一些活动中,如抓物、取物时由于控制不好手的力度而会把物品弄坏。2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3本体感不足的孩子,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的控制不灵活,容易造成语言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口吃等。4消极,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二)学习能力方面的表现:1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写作业非常慢,经常出错,写字写不好,容易出格。(二)其他方面的表现•2手-眼不协调,看到的和写出来的有所不同,常出现抄错数,写字颠倒等问题;(二)其他方面的表现•3手—耳不协调,听到的和写出的不一致,尤其表现在听写方面。(二)其他方面的表现•4身—脑不协调,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老扭来扭去,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等。二本体感测评•要检查孩子是否本体感发育不足,可以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1穿脱衣裤、扣钮扣、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2顽固、偏执、不合群,孤僻•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3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4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5懒惰、行动慢,做事没有效率•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6不喜欢翻跟头、打滚和爬高•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7上幼儿园仍不会洗手、擦险、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8上幼儿园(大、中班)不会用筷子、拿笔、攀爬或荡秋千•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9对小伤特别敏感,过度依赖他人•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10不喜欢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11怕爬高,走平衡木•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12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总是常常有时很少从不四本体感的训练(一)趴地推球•教具:篮球•适用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身体协调不好。•训练要点:让儿童趴在地毯上,篮球摆在前面,离墙壁约30~50厘米,要求头、胸抬起,肘部抬平,离地,手心朝外,双脚并拢,双手推球,靠墙面的反作用再次推球。也可以变换为双人趴地推球的做法。这一运动能带来哪些好处?锻炼了儿童颈部的肌肉,同时促进了通过对抗重力作用而来的感觉信息的输入。——本体感锻炼了儿童肘部,腹部,腿部的肌肉力量。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自我保护。推球的同时配合数数,锻炼了儿童手-眼-口的协调能力。(二)平衡踩踏车•适用儿童: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的儿童。•训练要点:让儿童用手握住手柄,保持身体平衡,再用脚的力量踩踏,使踩踏车向前或向后行进、倒退。•注意:在孩子熟练之后,可以将扶手拆下来,让孩子在没有扶手的情况下,练习随意地踩踏车子前进、后退。•问题:平衡踩踏车训练可以怎样延伸?(三)平衡圆•适用儿童: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训练要点:不同的组合对于儿童训练的目标也不同。主要训练儿童的平衡、前庭、触觉、重力、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等。•1整圆:让儿童在上面正走、倒走、闭眼走、拍球走或抱球走。•2半圆:躺在里面晃动;站在上面晃动,也可以在晃动的过程中抛接球;攀爬,半圆站立让儿童攀爬。•3四分之一圆:当做平衡台,站在上面晃动并作抛接球;攀爬•4C形圆(平放):主要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5S形圆(立放):让儿童在上面做上下攀爬动作。•视频•(四)滑梯•适用儿童:本体感不佳的孩子。•训练形式:坐着滑行;倒溜滑行;趴着滑行。(五)独角凳•教具:由塑料做成的平衡器材,只有一个支撑点。•适用儿童:本体感不足,身体不协调。•要点:儿童坐在凳上,做伸臂等练习,保持身体平衡。•问题:独脚椅训练可以有哪些延伸?(六)平衡木•适用儿童: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要点:不同的组合对于儿童训练的目的也不同,它主要训练儿童的平衡、触觉、重力感,专注力以及身体协调等。•1呈直行板行走。•2呈方形板行走。•3呈圆形板行走。
本文标题:本体觉失调及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5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