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我院于1998年底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至今已治疗110例,现将1999年的60例腰突症病人的治疗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9岁,平均39.1岁。CT检查51例,MRI检查8例,AM检查2例,共有83个椎间盘突出,其中L3-4间隙6个,L4-5间隙47个,L5S1间隙30个。突出物占椎管矢径1/3的椎间盘有50个,2/3有26个,100%有7个。突出物最大11.2mm,最小为2.4mm。用胶原酶注射一次有58例;注射二次有2例,共注射62例次。治疗方法1、手术体位及术前定位2、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正侧定位片穿刺(盘内注射)(盘外穿刺)3、透视下穿刺正位侧位横断面4、注射胶原酶5、术后体位手术结束治疗方法:(1)盘内注射法:胶原酶一次注入1~2ml(600~1200U)。本组盘内注射15例,25个椎间盘。盘内注射盘内注射法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盘内注射(二个间隙)治疗方法:(2)盘外注射法:胶原酶1200U溶入生理盐水4~6ml内,一次性缓慢注毕。本组8例。盘外注射盘外造影盘外注射治疗方法(3)盘内与盘外混合注射法:胶原酶600U溶为1~1.5ml注入盘内,600U溶为4~6ml注入盘外,一次性缓慢注毕。本组24例。多间隙突出时,用椎间盘内注射法逐个平面分别注射。盘内外造影侧位正位胶原酶盘内外注药治疗方法(4)经皮椎间盘穿刺切吸术加盘内注射法:本组治疗7例。L4-5椎间盘突出APLD+工作套管进入APLD+切吸APLD+髓核钳出治疗方法(5)经皮椎间盘穿刺切吸加盘外注射法:本组治疗2例。治疗方法(6)经皮椎间盘穿刺切吸加盘内、外注射法:本组治疗6例。3.治疗结果一般注射后患者即觉轻松,次晨即可起床活动,少数患者感到患侧腰腿有些酸胀隐痛,或原先的症状稍有加重,休息几天后可逐步缓解,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一个月即能恢复正常工作。根据Macnab改良分级进行术后评定,全部术后第7~15天评定:优30例,良22例,差8例,优良率为86.7%。本组14例于术后2~8个月随访,优12例,良2例。其中4例5个椎间盘于术后3个月行MRI复查,椎体后缘突出物分别为9.3、7.1、6.9、6.3、2.4mm缩小到4.6、2.5、5.0、4.2、2.4mm。讨论1.胶原酶溶解术是治疗腰突症的新方法。1959年瑞典一学者就提出设想,1964年美国Smith首次用木瓜酶来溶解髓核治疗腰突症并取得成功。美国神经外科专家Sussman于1969年首先提出用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治疗腰突症,有效率为86%。讨论我国于70年代开始研制胶原酶。1996年正式生产出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准字号一类生化新药“注射用胶原酶”。截至1998年,国内接受胶原酶治疗的患者近5万例。临床验证表明此方法优良率在80%左右,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与外科手术的疗效大致相同。2.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突症的原理胶原酶注入到突出的椎间盘内或盘外,能使胶原蛋白迅速溶解吸收,促进椎间盘退化,从而使椎间盘突出物缩小,解除神经根压迫达到治愈的目的。由于胶原酶的注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盘内,也可以注射到椎间盘的突出物局部,在硬膜外相当安全,但注入鞘内,则可损害神经。因此治疗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应确保注射部位的准确性。3.注射部位的选择本组病例共采用了六种治疗方法,疗效如何?等待CT复查,观察突出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随访结果。一般认为:单纯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适用于椎间盘髓核膨出,尤其老年性椎间盘退变所致的腰突症。盘内与盘外混合注射法适用于椎间盘髓核较大,且突出物通过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入到椎管内。经皮切吸加盘内注射法,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盘内注射后付反应。单纯盘外注射,尤其硬膜外后间隙注入,疗效尚有争议。胶原酶髓核溶解安全性4.胶原酶髓核溶解安全性相当高,注射后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腰痛或腰沉重感,时间1~30天不等,尚无神经损害症状者。5.本组1例盘内和盘外注射胶原酶各600U,盘外注射时用泛影葡胺造影,注药过程无明显异常,术后20min出现抽搐、寒战,神志清楚,无呼吸困难,血压、心率正常。考虑造影剂过敏,也可能系胶原酶过敏反应,经抗过敏治疗,半小时后抽搐、寒战消失。如系胶原酶所致不良反应,其机理尚不清楚。6.腰椎间盘髓核经切吸或胶原酶溶解髓核后,椎间隙的改变尚不太了解。2例术后一个月内作CT复查,椎间盘内可见真空征,可能是胶原酶溶解髓核后所产生的气体。随着髓核的消失,椎间隙变狭窄后,是否再度出现神经根受压症状,还需长期观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6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