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年高考小说备考
•2017年高考小说备考考纲概览一、考纲变化新增能力考查点“一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的结构、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特点等,如小说情节、描写人物的手法等;概括作品的主旨。三是鉴赏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艺术,作品的形象、内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等,形象的赏析是考查的重点。四是探究,涉及作品思想意蕴、民族心理等,倡导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纲概览•二、题量变化:一客观三主观改为一客两主观;客观题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分值25改为14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题号2016卷一《锄》2016卷二《战争》2015卷一《马兰花》2015卷二《塾师老汪》2014卷一《古渡头》2014卷二《鞋》(2)小说标题的内涵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小说情节设置与结构安排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物象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重要词语的作用分析情节线索的作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情节构思概括分析人物形象(4)重要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赏析小说标题情节作用探究人物形象(文本人物和课内人物的比较)分析情节的作用探究小说情节作用命题分析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1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题。小说读什么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几个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概括探究主题3.理解小说标题4.分析写作技巧5.品味语言特色6.揣摩人物形象7.注意环境描写现代文阅读审题、答题的基本要领:2.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4.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分点作答,标出①②③。1.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3.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题型剖析命题角度一:情节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题型:1.情节概括类;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题干示例(2015·高考安徽卷)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2015·高考湖南卷)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2013·高考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题型一概括情节题干示例(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⑸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心理变化的过程。⑹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对概括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理―→抓―→寻”。方法一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一般建议从主人公的角度方法二抓,就是抓住场面。场面: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关联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方法三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线索,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三、规范答题——灵活运用模板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根据小说信息,灵活运用答题模板。(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①贝尔蒂俘获霍夫曼②贝尔蒂保护霍夫曼③贝尔蒂等人被俘虏④贝尔蒂脱险⑤贝尔蒂勇敢赴死真题再现:2010年广东卷《面包》第1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答:(1)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2)丈夫撒谎掩饰。(3)妻子替丈夫圆谎。(4)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答题时对情节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因、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3、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题干示例(2015·高考全国卷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5·高考浙江卷)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014·高考全国卷Ⅰ)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题型二赏析情节手法题干示例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4)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明辨题型题干中有“线索”“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叙述角度(人称、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选材角度:主次详略,典型有力构思技巧以小见大、象征、反讽等以及修辞手法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类别特点第一人称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它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1.叙述人称(一)情节叙述手法2.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5)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的方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的事都交代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结构手法作用、效果线索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侧面)使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积蓄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表现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情节结构手法(构思技巧)叙述角度(人称、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选材角度:主次详略,典型有力构思技巧以小见大、象征、反讽等以及修辞手法三、规范答题——三步骤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要考虑情节、人物、主题等多方面。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3)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①以外公外婆的角度来叙事,真实客观地讲述了断腿母狼的故事;•②外公外婆是小说的线索,他们贯穿故事的始终,尤其是外婆的行动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埋下伏笔和前后照应,外公外婆想把狼崽调教成狼狗,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是伏笔,与故事结尾黄鼠狼咬死鸡鸭的情节照应。真题再现:2014全国卷Ⅰ⑶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答案:①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化肥,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②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儿子批的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即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对民生关切的人文情怀。③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清》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第四模拟《你与谁聊天》)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6分)答案:①主题思想深刻。小说涉及人物不多,却以小见大,描写了空巢老人的现状,揭示了当下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精神空虚亟须得到关怀的深刻主题。②艺术感染力强。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突转),如结尾处写老妈知道打电话的是骗子,却不愿拆穿骗子的骗局,出人意料,使小说更富艺术感染力。(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怎样判断一篇小说的线索线索小说的线索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我”是线索。(2)以事物为线索。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4)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归纳:人事物时空心双线结构的小说: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明线可以是时间、地点或者文章中贯穿前后的物品、人物等等,暗线一般比较难找,需要通过分析来找出。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结构清晰主题、人物、环境、情节(全国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本文标题:2017年高考小说备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7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