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城市设置和城市政府职能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城市设置和城市政府职能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我国城市政府体制的变迁职能设置的基本理论城市财政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营销市直辖市行政区划体系为市—区—街道和市—县—乡(镇),可领导县设于特大城市地区的地方行政单位,与省级市相比,是最高一级的城市行政区单位,享有地方立法权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城市)广州、武汉、杭州等15个城市属于省辖市,市直工作部门定为副厅级实际上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地级市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或自治区一级的市,设区、管县县级市相当于县一级的市,一般辖有乡镇城市设置和政府职能市辖区协助市分担管理职责,行政地位等同于县镇县辖区域内的城镇地区乡与镇的区别市管县体制最初是为保证城市蔬菜、副食品供应,只限于部分直辖市、省会和少数大城市直辖市辖36县(重庆23,北京5,天津5,上海3),236个地级市辖1274个县,占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60%地级市辖域内乡村面积和人口均超出城市面积和人口县改市县改市后与下级镇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化城市设置和政府职能权力内涵议决权:决定城市如何治理的权力需要由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机构通过议会会议形式来实现执行权决定应该如何实现居民对城市治理的愿望通过具体行动,只能由一个人或一小群人实现行政权对社会事务实施公共管理的权力需要由具有一定规模、数量较多的工作机构来实现,有相互分工和协调议决权和执行权是政治权利,行政权是社会公共权力城市设置和政府职能城市政府的职能管辖事务:固有事务和委托事务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职能城市政府职能的课题是城市公共事务,与人口高度聚集而产生的公共服务需求城市政府职能的意义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管理活动的组织化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既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的行政关系,是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权责分工、事务分割的依据直接影响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城市发展城市设置和政府职能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城市政府的职能就是维护、建设、管理城市公用设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通过上述管理为城市经济活动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外部环境城市政府的职能管辖事务:固有事务和委托事务建设并管理城市活动所需的一切基础设施为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服务为企业等城市经济活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持建立有效的法制体系以保障社区及城市人口的福祉、健康和安全不受到个人、企业或其他私有组织活动的影响城市设置和政府职能权力的分配议行合一:一次选举,一个权力机构主张权力统一,不可分割议行分立:两次选举,两个权力机构主张限制权力滥用,预防“多数人暴政”,建立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城市政府体制的特点由上级法律确定美国:州议会制定市宪章确定英国:地方政府法(议会)中国:政府组织法(全国人大)职责、职权:中国:行政首长制、议行合一制与上级政府关系、无自治权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美国城市政府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市行政长制人口都市数市长议会制委员会制市经理制都市数%都市数%都市数%50万201680.800420.025--50311548.4412.91238.710--25793038.01012.63949.45—101927336.02110.99851.12.5—539113935.64712.020552.41—2101347446.8989.744143.50.5--1128182164.1574.440331.5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议会议长议员(127人)常务委员会事务局特别委员会总务财政文教城市环境厚生经济港湾建设住宅公营企业警察消防立法机构知事副知事知事本部教育委员会选举管理委员会人事委员会公安委员会征用委员会地方劳动委员会海区渔业调整委员会内海渔场管理委员会固定资产评估审查管理委员会总务局大学管理本部财务局主税局生活文化局城市规划局环境局福利局健康局医院经营本部产业劳动局中央批发市场住宅局建设局港湾局总会计师室交通局水道局下水道局消防厅监查委员执行机构图东京都政府机构设置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日本城市政府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市长议会制町内会的社区管理以保障社区生活质量为目的而成立的居民自治组织会员为在社区范围内居住或开业的家庭或企业,近年个人会员数量增加,完全自愿参加工作内容与组织构成:总务企划部、交通安全部、放在治安部、环境卫生部、文化部、体育部、福利部、调查宣传部、设施管理部少数地方政府行政部门要求的工作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韩国城市政府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市长议会制)市—区—洞—统—班五级管理体制洞:管辖范围约2平方公里,3—4万人,住房5000—7000幢统:管辖约200个家庭,40个左右的统为洞班:管辖约10个家庭,400个左右的班为洞城市政府的管理职能征收赋税、编制预算、设立基金、管理地方财政、征用动产和不动产经营电气、煤气、自来水、汽车运输、船舶运输等事业管理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设施从事防灾、防止公害、美化环境、医疗卫生、救济贫病等事务维持城市公共秩序,维护居民安全、健康与福利、管理户籍保护文化财富,奖励发明、革新和储蓄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洞的社区管理职能民事处理职能,如居民登记、户口迁入迁出等意外纠纷处理职能地区性事业的开发职能,如道路、下水道等的管理对低收入居民的保护职能保障居民生活安定的职能洞社区管理机构设置(20—25名公务员)执行区政府的行政性职能部门,如税务、地籍等社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机构,如企划室、建筑课等社区环境保障、市容卫生等机构,如环卫课体现社会公平和保障居民生活的机构,如总务科、社会福利课等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城市政府体制的比较城市管理模式变革的趋势和特点政府部分行为的企业化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公共项目的招投标公共服务的质量管理和政府绩效管理企业化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引进行政管理的分权化分权的机构比集权的机构更具灵活性和环境应对能力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动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源于竞争理念和责任感的加强虚拟政府和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地方政府通过委托、授权、承包、合同等形式,把政府的职能转移给社区、企业和个人,而政府只负责监督的一种组织形式。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增长节省政府开支,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国的城市行政管理系统省级、副省级、地区级、县级四级城市行政系统,对应于省、县、乡的农村行政系统的双轨制地方行政体制1949—1956:城市政府机构设置初步建立和完善;局、处、科等机构20—45个初期的民、财、建、教、卫和公安等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按产品、按行业分工的部门管理机构设置,普遍管理工商企业和一切社会事业以及直接管理生产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1957—1976:调整变动期1957—1965:城市政府机构总体性增长,专业性行政管理部门细化,形成和巩固了按口设置委办的格局1966-1976(文革时期):以工、农、文教、财、建等为大口建立大组,各大组党政合一成为市革命委员会和各局处之间的领导层次1977—今:城市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期1970年代末:机构的恢复和膨胀1982年:机构改公司,合并1986年:16个中等城市政府机构改革试点,转变城市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撤局建委,精简专业管理部门,加强经济综合监督调节部门,压缩中间管理层次1983年起:市管县体制的试点和推广,打破市县间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加强区域经济的联系;职能设置的基本理论职能划分和机构设立的理论方法以管辖范围的大小为标准以管理内容、对象的属性为标准以管理的法律依据为标准影响管理有效性的因素管理成本服务质量和有效性职能划分不当所带来的问题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降低决策质量和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基层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推进管理民主化权力过度分散带来的问题重局部,轻整体,城市整体调控能力下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造成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的机制职能设置的基本理论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是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而进行的一种强制性分配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财政既涉及到与国家财政的垂直关系,又要研究如何使中央与地方城市在财力上得到合理的分配,既涉及到与城市所具有的各种职能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市政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活动城市财政政府的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预算、税收、财政收入等政策手段进行调解,以优化资源配置,如提供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以及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等收入分配职能:运用其掌握的政策手段,校正原有分配格局,促进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均衡城市财政的任务进行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保持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城市财政城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利润收入:市属国营企业利润的规定留成后的剩余费用收入:城市各项公用设施使用费、土地使用费、管理费、事业费、资金占用费、租赁费,以及罚没收入的综合债务收入:市政府发行的债券以外,还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国外政府贷款及民间融资城市财政支出:市政建设支出:城市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的维护与建设费用教科文卫事业支出:文化、出版、体育、教育、卫生等15项生产支出:城市政府对市属工商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生活支出:用于补贴城市居民生活的资金,包括主拽建设与维护费用,医疗保健卫生费用、生活补贴费用等管理支出:城市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费用,包括市政府等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费、设备费、业务费、工资、基建开支等城市财政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人口规模—与商业活动量、消费量、房地产价值、汽车数量等成正比经济发展—商业活动的频繁和营业税等税基扩大,行政往来增加和行政收费扩大政治和社会因素—地方税收制度等的变化、社会治安及违法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事业经营—包括公产(土地及自然资源)和公共事业(自来水、教育、医疗等)的经营公债的发行—目前地方政府无发行权城市财政收支影响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府购买性的公共支出配置效果分为投资和消费两项公共性投资:出去公共资本财的形成作用、中期社会资本财比重的降低,后期对公共投资依赖性的再次上升公共性消费:恩格尔法则。基本生活消费的降低,次级品消费升高而导致对公共物品(教育、卫生、娱乐、安全等)的需求提高城市财政收支影响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结构变动—社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原来家庭的服务保障功能须由政府提供,如教育、医疗、保险、治安、司法等,形成政府部门的扩充战争与社会巨大变动:公共支出增长的时间形态理论(Peacock,Wiseman)•替代效应:非常态下的增税使得个人支出减少、公共支出增加,动乱结束后公共支出亦出现水平位移现象•检查效应:社会动荡中居民可容忍税负额度明显增加,政府须扩大公共部门,通过增税和举债方式增加公共支出,维持社会秩序•集中效应:动荡期或经济增长期社会基本设施需求增加,导致中央支出增长率高于地方城市财政收支影响因素所得重新分配: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手段减少贫富差距社会安定保险制度:为维持社会稳定而实施的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养老金及其他社会福利制度政治与结构性因素利益团体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利益团体通过公关享受政府提供的特殊物品时未负担相应的成本造成公共财成本低估现象,众多利益团体的诉求造成公共支出规模
本文标题:城市设置和城市政府职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