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一)心脏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2.四个瓣膜的位置。3.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室、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4.心脏的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血管为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左冠状动脉分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主要负责心脏前壁、左室前侧壁及室外间隔前2/3部位的心肌供应,回旋支主要负责左室侧壁、后侧壁及高侧壁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右心室、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室间隔的后1/3部位心肌。5.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各自的作用。(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应依次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三个主面。二、护理评估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心理社会资料、生活史及家族史)、身体评估(生命体征、一般状态、腹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及周围血管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心源性呼吸困难(一)概念: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常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包括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具体定义见教材。(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三)常见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四)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二、心源性水肿(一)特点:心源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其特点是早期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常在下午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减轻或消失,尿量减少,近期体重增加。(二)护理评估:评估内容。(三)常见护理诊断:体液过多。(四)护理措施:体液过多的护理措施三、胸痛常见原因引起胸痛的特点: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血管神经症。四、心悸(一)概念: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二)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及全身性疾病。五、心源性晕厥(一)概念: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缺氧,1表现为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心排血量突然下降而产生的晕厥,称阿-斯综合征。(二)护理评估:主要内容。(三)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四)护理措施: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第三节心力衰竭一、心力衰竭的概念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二、慢性心力衰竭(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基本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前负荷过重和后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2.诱发因素:感染是最主要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妊娠分娩,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输血过快过多;其他如药物使用不当。(二)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一)症状: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最早出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后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和端坐呼吸。理解其发生机制。此外,病人还可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疲乏无力、尿少、心悸等表现。(二)体征:两肺底闻及湿罗音,左心室增大,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交替脉。2.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一)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二)体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肝脏肿大、水肿及心脏体征。3.全心衰竭: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后,因右心排血量减少,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4.心功能分级:根据病人活动能力、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级即一、二、三、四级。各级表现见教材。(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漂浮导管检查。(四)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基本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2.减轻心脏负荷:休息,控制钠盐摄入,利尿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应用。3.增加心排血量: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种类、给药方法。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5.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相关药物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6.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五)护理评估:内容。(六)常见护理诊断:内容见教材。(七)护理措施:内容见教材。(八)保健指导:内容见教材。三、急性心力衰竭2(一)概念: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二)病因: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三)临床表现1.症状: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极度烦躁不安,恐惧,面色灰白或发绀,大汗,皮肤湿冷。2.体征:两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四)急性肺水肿处理:内容见教材。第四节心律失常一、概述(一)概念: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二)分类: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二、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二)冲动传导异常:形成折返。三、窦性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二)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小于60次/分。(三)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的时间内不产生冲动。心电图上表现为比正常PP间隔明显延长的时间内无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形成心房或全心停顿现象。(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四、期前收缩(一)概念: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二)分类: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早搏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三类;根据异位起搏点数目不同可分为单源性早搏和多源性早搏(两个以上异位起搏点);根据早搏发生的频率可分为偶发早搏和频发早搏(5次/分)。另外,还有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早搏;三联律是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早搏。(三)心电图特点:是重点,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四)治疗要点:病因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具体内容见教材。五、阵发性心动过速(一)概念: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由3个或3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二)分类: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与房室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难以区别,故统称为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三)临床表现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心脏听诊心室率可达150-250次/分,大多心律绝对规则,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度恒定。3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临床症状轻重可因发作时心室率、发作持续时间、原有心脏病变而各有不同。持续室速常伴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使心、脑、肾等脏器血液供应骤然减少。心脏听诊心率多在140-220次/分,心律轻度不规则。(四)心电图特点:见教材。(五)治疗要点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抗心律失常药首选维拉帕米,洋地黄类药,胆碱能药物,升压药,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经食道心脏起搏或同步直流电复律。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无症状,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无血液动力学障碍,首选利多卡因;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术。六、扑动和颤动(一)心房扑动与颤动1.病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临床表现: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房颤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易引起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致体循环动脉栓塞。体征:心房扑动者听诊时心律规则,也可不规则;心房颤动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有脉搏短绌。3.心电图特点:重点,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4.治疗要点:心房扑动转律最有效的办法为同步直流电复律术。房颤心室率快可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也可用药物或同步直流电复律术。(二)心室扑动与颤动1.病因: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病人临终前发生的心律失常。2.临床表现:同心跳骤停。3.心电图特点: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4.治疗要点:心肺复苏。七、房室传导阻滞(一)概念: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入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依据阻滞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第一度、第二度又称为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第三度则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临床表现:二度Ⅱ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该型易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慢者,可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严重者可猝死。(三)心电图特点: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四)治疗要点:二度Ⅱ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者,应及时提高心室率。常用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心室率40次/分,首选临时或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八、预激综合征(一)概念: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一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二)心电图特点:见教材。九、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常见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2.潜在并发症:猝死。(二)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潜在并发症:猝死的护理措施见教材。(三)用药护理:重点掌握。(四)心电监护的护理:发现频发、多源性、成对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第二度Ⅱ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五)保健指导:内容见教材。4第五节人工心脏气搏和心脏电复律一、人工心脏起搏(一)概念: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二)起搏方式:临时性起搏和埋藏式起搏。(三)适应证: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心室停顿,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等。(四)手术前后护理: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五)保健指导: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二、心脏电复律(一)概念: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二)电复律的种类1.非同步电复律:仅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充电功率为300J左右。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房颤动、扑动、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复律;充电功率为100-200J左右,在病人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放电,其电脉冲发放在R波降支。(三)适应证:见教材。(四)复律前后的护理: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五)保健指导:必须掌握,具体内容见教材。第六节心脏瓣膜病一、概念(一)心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粘液性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由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损害,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原因。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临床上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瓣膜病变同时存在,称多瓣膜病。二、二尖瓣狭窄(一)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正常成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cm2,本病的病理生理演变分三个阶段即左心房代偿期、左心房失代偿期和右心受累期。(二)临床表现1.症状:失代偿期先出现左心衰竭的表现,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合并右心衰竭。2.体征:视诊:二尖瓣面容;触诊:心尖部舒张期震颤;听诊:心尖部低调的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有开拍音(表示瓣膜弹性及活动度尚好),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伴分裂。3.并发症(1)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常见。(3)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5(5)肺部感染。(6)急性肺水肿。(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心影呈梨形。2.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3.超声心动图检查:为
本文标题: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9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