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何谓中药?答: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2.何谓本草、本草学?答: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3.何谓中药学?答: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4.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答: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中药、本草与草药、中草药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5.简述《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内容。答:《雷公炮炙论》为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6.简述《本草拾遗》在本草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答:《本草拾遗》为唐代陈藏器所著,其主要贡献有:①搜集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对《新修本草》进行了增补和辨误。②扩展了用药范围,为丰富本草学的内容作出了贡献。③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8.简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上的区别。答:《神农本草经》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9.简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答:《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该书的主要贡献有①收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②增收了大量的民间草药和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③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1.试述《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答:《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该书在内容上①首创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功效的不同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②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③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且为中药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试述《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答:《本草经集注》为梁·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该书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为:①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载药数量较《神农本草经》有了成倍的增长。②在药物分类方面,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③首创“诸病通用药”。④对药物的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⑤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二部本草名著,它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3.试述《新修本草》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答:《新修本草》的主要内容特点是:①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844种。②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③在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古书。④内容丰富,既收集了外来药,又增加了民间经验用药。主要成就有:①对本草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总结。②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③是世界上由国家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4.试述《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答:《证类本草》为宋代唐慎微所著,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其主要贡献为:①每药附有图谱,方药兼收,图文并重。②保存了民间用药的丰富经验。③每药附以制法,为后世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④广泛引证,切合实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本草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5.试述《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答:《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为:①《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在文前编辑了序例,介绍历代诸家本草、经史百家书目、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引经报使、配伍、禁忌、治法、治则等内容。②各论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③每药按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分别叙述,详细地介绍了药物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产地、形态、真伪鉴别、采集、栽培、炮制方法、性味功能、主治特点。6.试述《本草纲目》的主要成就和贡献。答:《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和贡献为:①收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②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③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④药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⑤药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⑥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且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17世纪流传到国外,是世界上有名的药学文献。7.试举例说明清代本草研究的主要特点。答:在《本草纲目》的影响下,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主要表现为①由于医药学的发展,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②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由博返约,对《本草纲目》进行摘要、精减、整理工作,如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等。③受考据之风影响,从明末至清代,不少学者从古本草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④不少医家对《神农本草经》作了考证注释工作,如邹澍的《本经疏证》、张璐的《本经逢原》等1.何谓道地药材?答: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2.确定道地药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1.何谓炮制?答: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2.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几类?答:常用的炮制方法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型。3.简述修治的目的和方法。答:修治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工贮存、调剂、制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修治包括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①纯净药材有挑、筛、刷、刮、挖、撞等方法。②粉碎药材有捣、碾、研、磨、镑、挫等方法。③切制药材主要有切、铡等方法。4.简述水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答:水制的主要目的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用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晒、水飞等。5.何谓火制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烫、煅、煨等。6.简述煨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答:煨法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7.何谓水火共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答:水火共制是指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或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药物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煮、蒸、炖、潬、淬等。8.简述蒸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答:蒸法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蒸制的目的在于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9.简述潬法的含义和主要目的。答:潬法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目的为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2.举例说明炒黄、炒焦、炒炭的含义及目的。答:①炒黄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等。②炒焦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等。③炒炭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等。炒黄、炒焦的目的是使药材宜于粉碎加工、缓和药性或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的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3.何谓炙法?炙法常用的辅料和意义是什么?答: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可增强止痛功效或降低毒性;姜炙可增强止呕作用;盐炙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1.何谓中药的性能?答: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4.何谓“四气”?四气主要说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7.简述辛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8.简述甘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9.简述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10.简述苦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11.简述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12.简述淡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淡味药“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13.简述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答:涩味药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14.何谓升降浮沉?答: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即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四种不同作用趋向,是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15.何谓归经?答: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它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是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16.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确定依据是什么?答: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1.举例说明中药的四气是怎样确定的?答: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白、
本文标题:中药学问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183 .html